第1章我叫林若若,是宿舍里唯一一个没动手欺负同学的人,可我还是死于那场霸凌。
再睁眼时,我回到了她们第一次欺负沈婷的那天早上。阳光透过窗帘照进来,
空气里还带着新学期的希望。宿舍里有人洗漱,有人换衣服,一切看起来都那么平静。
可这不过是暴风雨的前奏。很快沈婷会被六个女生轮流羞辱、孤立、逼疯,最后跳楼***。
而我,会因为沉默成为全网唾弃的“帮凶”,最终被激愤的人们推下楼梯摔死了。这一次,
我不想再沉默。
得那场霸凌是如何开始的——最初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沈婷的水杯毛巾被扔在垃圾桶里。
没人承认是谁做的,但所有人都心照不宣地笑了起来。
那是宿舍六人组的“默契”:家境优越,性格强势的许婧是领头羊,她的跟班苏婉儿,
最擅长挑拨离间;李倩和张欣则喜欢煽风点火;王梦瑶和赵欣悦是最沉默的两人,
却也从不制止。真正让我心痛的是,那些人不是一次性的恶作剧,
而是把沈婷当做了她们的玩物,取乐的对象。那一天,沈婷红着眼眶去买了新的毛巾,
一句话没说。第二次是在课堂上,老师让同学们分组完成一个小组作业。
沈婷被分到了许婧那一组。可当她提出几个想法时,却被许婧冷笑着说:“你懂什么?
别拖后腿就行了。”全班哄笑,沈婷低着头,手紧紧攥住衣角。放学回宿舍的路上,
苏婉儿故意撞了她一下,把她的书包撞到地上,还踩了一脚。“哎呀,抱歉啊,我没看见你。
”她歪着头笑,眼里全是恶意。沈婷蹲下去捡书,没有说话。接下来的日子里,
沈婷开始被排挤。吃饭的时候没人愿意和她坐一桌,课间休息时她总是独自一人。
有人在她背后议论她的穿着土气,有人说她“装可怜”,还有人偷偷翻她的东西,
课本被人撕成一页页,她的枕头底下出现写着“丑八怪”的纸条。
我曾记得她有一天躲在厕所里哭,肩膀颤抖,却不敢发出声音。
那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恐惧和孤独。后来,事情越来越严重了。
有人在网上创建了一个匿名账号,发布关于沈婷的谣言,
说她偷东西、勾引别人男朋友、甚至“精神有问题”。这些帖子被转发到学校论坛,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她指指点点。她变得越来越沉默,眼神也越来越空洞。有一次,
她在宿舍里突然尖叫,抱着头坐在角落里发抖。没有人关心她是不是生病了,
只有许婧冷冷地说了一句:“疯子就是疯子。”直到那天,她踏过寝室满地血腥,
站在阳台边缘,风吹起她的头发,阳光洒在她脸上,像一朵即将凋零的花。
我永远记得她最后看我的那一眼,像是在问:“为什么你不帮我?”那一瞬间,
我的心仿佛被撕裂。第2章看着眼前安静的沈婷,想到上一世,我没有参与那些霸凌,
却成了舆论的靶子。视频监控显示,我在场,但我没有阻止,没有呼救,只是躲在床角里,
看着她坠落。网络上的声音铺天盖地:“你是帮凶!”“你比她们更可恶!
”我被贴上“冷血”、“懦弱”的标签。我想要解释,我没有欺负沈婷,我没有做错事,
可是没人听我的解释,被淹没在激愤的人群的我,不知被谁一把推下了楼梯,摔断了脊椎,
死在了医院。如今,我回到了那个清晨。阳光依旧温暖,空气中还是那种新学期的味道。
沈婷正在叠被子,穿着那件蓝色毛衣,头发还长。我曾以为,不参与就是清白。我曾相信,
只要我不动手、不嘲笑、不转发那些羞辱沈婷的截图,我就不是她们的一员。
以为我可以安心地坐在床上刷题、写日记、假装听不见她的哭声——因为至少我没有伤害她。
可现在我知道了,我的沉默不是保护,而是纵容。她们把她当成笑话,
而我成了那个最安静的观众。我记得那一天,苏婉儿故意把冷水泼在沈婷头上,
笑着说:“洗个头,清醒一下。”其他人哄笑起来,有人拍下视频,
有人模仿她湿漉漉的样子。沈婷站在原地,头发贴在脸上,一动不动。她没有哭,
也没有骂人,只是低着头,像一只被驯服的动物。我想站起来说点什么,
但喉咙像是被什么东西堵住了。我害怕她们下一个目标会是我,
我害怕自己也会变成那个缩在角落里的人。所以我选择了沉默。最后她们都死了,
全网却都在骂我:“你为什么不说话?”、“你是帮凶。”、“你比她们更可怕。
”他们说得对。我确实没动手,但我看着她们一步步把她推向深渊,却始终没有拉她一把。
第3章重生回来的第一天,我坐在宿舍床上,听着她们嬉笑打闹的声音,
心里第一次涌起强烈的愤怒和愧疚。我已经知道结局是什么,如果我还选择沉默,
那我就是真正的共犯。我已经不当那个只会躲在床里的人。我想沈婷知道,她不是一个人。
我不是天生勇敢的人,但我可以学会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第二天中午,
我在食堂找到了沈婷。她总是坐在最角落的位置,吃饭很慢,
像是每咬一口都要鼓起很大的勇气。她从不主动说话,也不回应别人,
甚至连抬头看人一眼都像是一种负担。我决定从那里开始。我深吸一口气,
走过去轻声说:“沈婷,我可以坐这里吗?。”她抬起头,眼里闪过一丝惊讶和迟疑。
但没说什么,继续低头吃饭。我看着她把饭粒一粒一粒分开,像是在做什么仪式。
她的手指有些发抖,眼神空洞,像是随时都会哭出来。我想说点什么,但又怕吓到她。
于是我什么都没说,只是安静地坐着。直到她吃完,站起身准备离开时,
我才轻声问了一句:“你每天都一个人吃饭吗?”她停下脚步,看了我一眼,
声音几乎听不见:“习惯了。”我点点头,没再追问。我知道,要让她信任我,
不是靠几句话就能做到的。她已经经历了太多背叛,太多的“善意”最后都变成了伤害。
而我要做的,是让她知道,我不是她们。但我不能太着急。第二天,我又去了食堂。这一次,
我在她身边坐下来,点了同样的饭菜。她没有拒绝,也没有欢迎,只是像昨天一样沉默。
我吃得很慢,一边吃一边观察她的一举一动。她夹菜的动作很小心,
像是生怕弄出声音来;她喝水的时候,会先看看周围有没有人注意自己。
她活得太小心翼翼了。我决定迈出第一步。我故意把饭盒打翻在地上。米饭洒了一地,
汤水溅到了裤子上。周围有人发出轻微的笑声,也有人投来好奇的目光。我没有解释,
也没有生气,只是默默弯腰捡起筷子,用纸巾擦掉桌上的汤汁,然后把剩下的饭收拾干净。
我低着头,一句话都没说。沈婷一直看着我。她的眼神第一次没有防备,
像是在试图理解我到底想干什么。过了一会儿,她终于开口了:“对不起……我没帮上忙。
”我摇头:“没关系,我自己来就好。”她低下头,轻声说:“谢谢。”那一刻,我知道,
我走进了她心里一点点。不是因为我说了什么,也不是因为我做了什么惊天动地的事。
而是因为我选择了和她一起沉默,而不是站在远处冷眼旁观。
我只是想让另一个曾经像我一样的人,别再一个人扛下去。
第4章我鼓起勇气走进了辅导员办公室。那天阳光很好,窗外的树叶在风中轻轻摇晃。
我坐在办公桌对面,看着辅导员翻阅我的作业本,她脸上带着那种“你来干什么”的表情。
我说:“我想举报许婧她们对沈婷的霸凌行为。”她的手停了一下,抬头看了我一眼,
语气平静得像是在听一个玩笑:“你说什么?”我把之前准备好的话重新组织了一遍,
尽量让语气听起来不激动、不偏激:“她们从开学第一天就开始孤立沈婷,
嘲笑她、剪她的头发、泼她的水杯,
甚至还在网上散布她的照片和谣言……我知道这些不是小事,迟早会出问题。
”她听完后没有说话,只是把笔放下,叹了口气。
然后她说了一句让我至今都无法忘记的话:“林同学,我觉得你最近压力有点大,
要不要去心理咨询中心放松一下?”我愣住了。“你是大学生了。”她继续说,
“要学会自己处理人际关系的问题。同学之间有摩擦很正常,没必要上纲上线。
”我咬着嘴唇,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这不是‘摩擦’,是系统性的排斥和羞辱。
如果没人管,她真的会出事。”她皱了皱眉,语气变得严肃:“你有没有想过,
你是不是太敏感了?也许别人并没有你想的那么恶意。”我没有再争辩。我知道,
说什么都没用了。他们不是看不见,而是选择看不见。他们不是听不见,而是不想听见。
他们不是不懂霸凌的伤害,而是不愿意承担干预的责任。我走出办公室,阳光刺眼,
胸口堵得难受。那一刻,我终于明白了一个残酷的事实:这个世界,
并不会因为你说了真话就站在你这边。它更愿意相信“没问题”,而不是面对“有问题”。
我不能指望学校,也不能指望老师。我能依靠的,只有我自己。我走在回宿舍的路上,
脑子里不断重复着刚才的对话。如果连老师都这样想,那其他同学呢?他们会相信我吗?
还是会像上次一样,
在论坛上留言说:“又是一个心理脆弱的学生”、“没事找事”、“说不定她才是那个变态。
”第5章我突然觉得,我不只需要揭露真相,我还需要证据。我要让所有人看到,
霸凌不是一句“玩笑”就能带过的伤害。我要让沈婷知道,她不是一个人。
我要让那些沉默的人,也站出来。我不想再做那个被定义为“心理压力过大”的学生。
我要让他们知道,我不是疯了。我只是不想再沉默。我注册了一个匿名账号,
在社交平台发布了第一篇名为《我是沈婷》的文章。“今天早上,我刚洗完脸,
毛巾还没拧干,水滴在地上。许婧踩上去滑倒了,笑着说:‘是谁把地弄这么湿?
’没人相信那是意外。我低头道歉,说:‘对不起……是我没擦干净。’可我知道,
这只是开始。”我没有控诉,没有煽情,只是还原日常。第二天,
我写了她在宿舍里被剪头发的经历:“她们说我头发太长,像个女巫。
有人说我走路姿势奇怪,像偷东西的猫。有人说我笑得太假,让人不舒服。然后,
有人拿剪刀剪掉了我一缕头发。我没有反抗,因为我知道,反抗只会换来更多羞辱。
”第三天,我写她躲在厕所里哭的样子:“我把自己关在洗手间隔间里,听着外面的笑声。
我想大声喊,但我不能。因为我知道,只要我发出声音,她们就会更加兴奋。
”这些文字没有夸张,没有情绪渲染,只有细节,真实到令人窒息的细节。
比如她说自己故意把汤洒在裙子上,
是因为不想让别人看见她在哭;比如她在深夜偷偷翻看手机相册里的全家福,
一边流泪一边笑;比如她曾经试图告诉辅导员“我很难受”,
但对方只说了一句:“你要坚强点。”这些内容,只有真正的沈婷才知道。而我,
就是那个唯一知道这一切的人。文章开始被转发。评论区有人留言:“我也经历过类似的事。
”、“原来不是只有我一个人被排挤过。”、“我以前班上也有一个‘沈婷’。
”话题#我是沈婷#悄然登上校园热搜榜。学校开始关注,媒体也开始联系学校询问情况。
那天晚上,我在食堂吃饭时,听见隔壁桌有人低声议论:“你们听说了吗?
网上有个叫‘我是沈婷’的账号,好像就是在讲我们宿舍的事。”“不会吧?谁写的?
”“不知道,是匿名的。但里面描述得特别细,连许婧怎么带头孤立她的都写出来了。
”我低着头,继续吃饭,心跳却快得几乎要跳出来。我知道,风暴正在酝酿。果然,第二天,
我的私信里收到了一条陌生消息:“你是谁?”“你到底想干什么?”“如果你敢继续发,
你会后悔的。”发送者备注显示:许婧的朋友圈成员 。我知道,她们已经察觉到了什么。
而我,正等着这一刻。我回复了一句话:“我只是在记录真相。如果你们问心无愧,
为什么要怕被记录?”消息发送出去后,我关掉手机,靠在床头,长长地呼出一口气。
我知道,从这一刻起,我已经不再是那个沉默的旁观者。我成了她们眼中的“危险人物”。
而这,正是我要的结果。第6章我知道她们不会坐以待毙。果然,第二天,
“我是沈婷”的账号刚更新一篇日记,
校园论坛上就出现了新的帖子:“有人冒充受害者造谣,目的不明。”“疑似有幕后推手,
利用‘霸凌’话题博关注。”“建议校方介入调查。”更糟的是,
一个匿名账号开始散布关于沈婷的谣言:“她精神有问题。”“她曾经割腕***。
”“她嫉妒许婧的人缘,故意制造矛盾。”这些言论迅速传播,
连原本中立的同学也开始远离沈婷。她走在走廊里,总有人投来异样的目光;她在教室坐下,
周围人会不自觉地挪开一点距离。她又开始沉默了。有一次,我看见她坐在洗手间门口,
靠着墙,抱着膝盖,像一只被遗弃的小猫。“她们说得对吗?”她低声问我,
“我真的……疯了吗?”我的心猛地一揪。我没有说话,只是蹲下来,握住她的手。
“你不是疯了。”我说,“是你太痛了,而这个世界不愿意承认你的痛。”她看着我,
眼神里第一次有了点光。我知道,我必须做点什么。不能再等了。我要打入她们的核心圈。
我要让她们相信我,是她们的一员。于是,我做了最危险的决定——我主动找上了许婧。
那天下午,她在宿舍阳台抽烟,看到我走过来,挑了挑眉:“怎么,你也想加入我们?
”我点点头,拿出手机,翻出一条聊天记录截图:“我刚刚在群里看到有人说沈婷装可怜,
其实她早就崩溃了。”“真的假的?”她眯起眼睛。我笑了:“我可以证明。”然后,
我说出了那句精心准备的话:“沈婷昨天在翻别人东西,把什么藏起来了。”这不是真的。
但我必须这么说。她的眼神亮了起来,像是找到了猎物。“有意思。”她吐出一口烟,
“你知道吗?你比你想的还要聪明。”我知道我在玩火。但我别无选择。
如果不能从内部瓦解她们,我就永远无法保护沈婷。而这场游戏,我已经开始了。
第7章许婧没有立刻接纳我。她只是看着我,
眼神里带着试探和一点点欣赏:“你倒是挺敢说的。”我没有接话,只是笑了笑,
把手机收起来,坐到她旁边的椅子上。“我只是说出事实。”我说,
“你们不是一直在找她的黑料吗?这就是。”她眯起眼睛打量我,
像是在判断我是不是在演戏。然后她忽然笑了:“有意思。你知道吗?
你比你以为的还要适合我们。”我知道,我离她们更近了一步。但她不会轻易相信我。
接下来几天,我刻意减少和沈婷的接触,开始频繁出现在许婧和苏婉儿的圈子里。
我帮她们整理社团资料,替她们写作业,甚至主动帮苏婉儿隐瞒她逃课的事实。
有一次她们聚在一起讨论怎么继续孤立沈婷,我也坐在旁边,没有说话,只是安静地听着。
“我觉得她最近有点不对劲。”苏婉儿说,“好像有人在背后支持她。”“谁?”许婧问。
“林若若。”她说出我的名字时,语气里带着一丝怀疑。我的心跳漏了一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