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戳我直接看全本<<<<
比亚穷得叮当响,跟一个破自行车似的,除了铃铛不响哪都响。
就连赞比亚的铁路,都是中国掏钱给修的。
这种情况下想上天,那真是比上天还难。
可这个小索就好比非洲版马斯克,属于行动派。
能不能成功你别管,反正先动手再说。
他在距离首都卢萨卡 11 公里的废弃农场里,建立了一个航空培训基地。
而且,还准备招募宇航员。
要知道,选拔宇航员这事儿,可是有标准的。
我们可以参考一下咱们自己国家的。
这是 2005 年,我国政府网站公布的航天员选拔标准:
其实除了这些身体的严苛要求之外,往往还会有学历和语言能力方面的要求。
基本上一番选拔下来,都是万里挑一。
其他国家大同小异,但也是十分严格。
可在小索看来,这些标准统统都不重要。
他直接打出口号,别管任何标准,只要是愿意干的,都可以进来。
原因也很简单,因为他实在找不到人了。
既然没什么录取条件,七大姑大姨,沾亲带故地都来了。
他好不容易找到了 12 名宇航员,其中包括 1 名年轻且身材出众的小女孩。
而且这个女孩跟她还有点儿特殊关系,不过咱们先不讲。
且说凑齐航天队伍的小索,感觉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终于可以大干一场了
于是,每天早上 9 点,他准时出现在废弃农场——哦不,是航空培训基地门口。
在他看来,只有不断训练,才能飞向太空。
训练基地视野开阔,毫无遮挡,非常利于飞行。
可是问题来了,怎么训练才能达标呢?
小索翻遍所有书籍,终于有了主意。
这些宇航员,被他分为三组。
有的负责登月的,有的负责探索火星,还有的负责后勤。
分好组的下一步,就是正式开始训练了。
可是要训练,得有训练器材吧?
赞比亚的裤兜比脸还干净,从哪掏购买器材的经费呢?
这可难不倒小索。
只要小伙精神在,去哪都是实力派。
小索拿出自己当年培训游击队员的劲头,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对他来说,DIY 专业训练设备,只是奥尼尔吃豆芽——小菜儿一碟。
专业训练整不了,咱们可

使用知乎或者盐言故事app搜索专属内部别名《梦月八三八》就可以全文免费阅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