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镖局遗风
她的人生信条是“拳头硬才是硬道理”,谁曾想一场意外,竟然让她穿越到了这个陌生的古代,还魂到了这个和她同名同姓的女孩身上。
“娘......”苏清薇试探着叫了一声,声音还是有些虚弱。
“哎,娘在这呢......”苏母眼眶更加红了,眼泪更是不要钱地往下落,“你这孩子,可吓死娘了,以后要是落下了病根可怎么好,那个天杀的混子,仗着他爹是县里的刘员外,就整天胡作非为,可怜我女儿吃这些苦。”
“娘,你别哭了,我感觉好多了,我爹呢?”
苏清薇怕母亲把身体哭坏,连忙转移话题。
“你爹去地里干活了,想把地整理出来,过两天万一老天爷下雨,就可以种稻谷了,你饿不饿,娘去给你做点吃的。”
苏清薇点点头,苏母忙活着站起身,把粗瓷碗放到了桌子上,便出了屋子。
趁着苏母不在,苏清薇开始梳理原主的记忆。
这个家,最大的背景,是原主的祖父——苏老爷子,苏大山。
苏老爷子年轻时候那真是个响当当的人物,曾一手创办了“威武镖局”,走南闯北,威名赫赫只可惜,在一次走镖的途中,遇到了山匪。
为了拼死保一车加了三倍镖银货物,伤了一条腿,现在只能靠拐行走。
但是老爷子心气高,不怎么出屋,这么多年靠着编制一些竹筐鱼篓补贴家用。
祖母陈兰芝,父亲是夫子,从小爱看书,是当时县里有名的才女,现在除了帮苏刘氏做些家务,还会教三个孩子识字明理。
父亲苏志恒读过几年书,曾经也是个练家子,只是随着镖局的没落,加上性格有些软弱,现在只在家种种地,偶尔帮村里人写写信,打打零工。
母亲刘静柔,人如其名,温婉柔弱,勤劳善良,没有什么主见,辛苦操持着这个家。
还有两个可爱懂事的小家伙,十岁的弟弟苏清轩沉稳聪明,八岁的妹妹苏清瑶活泼好动。
当年为了治疗祖父腿上的伤,也是花费了不少银钱,加上父亲不善经营,威武镖局最终关门大吉,风光不再。
原主的记忆里还有几个熟悉的身影,都是以前跟着苏老爷子走镖的老伙计。
王大叔,擅长使刀,性格耿首,之前在村里做了铁匠,现在和儿子王炳成两人住在苏清薇一家的西头,平常给附近村民打打农具,磨磨菜刀之类的;张二叔,有些内家功夫底子,轻功不错,为人精明,曾教授过苏清薇一些轻功的基本功,奈何原主资质一般,什么功夫都只学了一些皮毛,不然也不会吃了这么大的亏;李大伯,在最后一次走镖遇到山匪的时候丢了左臂,但是一只手也能把棍耍的虎虎生风,唯一的儿子李小勇去年在凌王的大军路过的时候报名参军,一年也没有个消息。
这些老伙计中年纪大一些的那就是总是不收诊费的林大夫、满头银发却依旧拳法刚猛的赵爷爷,还有视力减退到白天不能视物的胡爷爷,胡爷爷的儿子多年前战死沙场,老伴伤心过度也撒手人寰,后来儿媳改嫁,就剩下了他和一个八岁的小孙子胡小虎相依为命。
镖局散了之后,他们念着苏老爷子的恩情,也不愿离开,便跟着苏大山一家来到了这穆山村,几家人比邻而居,互相照应。
以前穆山村虽然土地贫瘠,但是背靠大山,前山也有很多山珍可以换些钱粮。
只是,近三年来,天气越发干旱,地里的收成一年比一年少。
去年几乎家家都是颗粒无收,靠着仅剩的存粮和山上能挖到的少得可怜的野菜过活。
好不容易熬过了寒风冷冽的严冬,大家都期盼着今年能风调雨顺,可是天不遂人愿,前山的野草都没有长几棵。
更要命的是村里水井水位下降严重,一个多月前,里正就己经规定,每家一天只能一桶水,人少的则是少半桶。
看来,如果再过一个月还不下雨的话,情况真的不容乐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