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用鲜血留下一句话,锋芒太露,没饭吃,但同时又将修身治国平天下作为人生目标,两者之间是否矛盾,庄子用一片木砚从不同的角度给出答案。
有一天,庄子带着几个弟子在山中漫步,看见一棵百年大树枝繁叶茂,伐木工人把周边的树木都开发干净。
对于这棵大树就好像看不见一样,庄子好奇的问。
你们能看见这里有一棵大树吗?
伐木工人不屑的扫了一眼,说,这棵树砍了也没有用。
庄子仔细的看了大树,才发现,原来内心是空的,做不了棺材,树枝弯弯曲曲,也做不了栋梁。
庄子扭头对弟子们说,你们看这棵大树不能成才,所以没人动弹,他才能活了百年,这就是无用是为大用,弟子们恍然大悟说:老师,您是说我们应该躺平,这样就没人可以剥削我们了!
对不对?
庄子摇头倾向,什么都没说,带着一群人。
继续往前走,他们来到庄子朋友的家里,朋友见庄子到来,非常高兴,让下人做一道拿手好菜,铁锅炖大鹅。
有人问一只鹅会叫,一只不会叫,杀哪只。
朋友说叫都不会叫,还留着干啥?
第二天,弟子问庄子,昨天我们遇到大树,他因为没用才活了百年。
可是那只鹅却因为没用,而被我们吃掉。
我们作为人,应该做个良才,还是应该做个废物呢?
庄子笑着说,应该在良才和废物之间,有时像龙一样腾飞。
有时像蛇一样折服,这里有个前提条件,就是你要有能腾飞的能力,还要有能折服的智慧,太正首的人容易被排挤,太善良的人,容易被道德绑架,太有名气,就会有非遗。
但是你太无能,就会被欺辱。
你太穷,就没有人愿意嫁给你。
你要是没有利用价值,别人就不愿意帮助你。
王阳明当年被刘姐迫害,被贬龙场驿战,后因能力出众,文章也写得好,才有机会干南剿匪,评判宁王出真豪,立下了汗马功劳,也因此。
流芳百世,避免了像那只不会叫的鹅,因为没用而被吃掉。
在功勋卓越之后,却选择退休回老家讲学。
因为朝堂上嫉妒他和有利益冲突的人都在想尽办法要置他于死地。
那么避其锋芒,就是最好的选择,就像那棵大树,因为无用而长寿。
很多厉害的人都是大智若愚。
你的领导要砍树,你就要收敛锋芒。
你的领导要杀鹅,你就要展露才华。
稀罕的张良有惊天伟地之才,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
所以得到刘邦的赏识,创立伟业,但到了后期,他的本事成了刘邦的威胁,他只要了一个小小的刘仙,潜心修道,不问世事,才得以善终。
如果时机还不成熟,那就像小蛇一样,潜伏在草丛之间积蓄能量储备资源。
当时机成熟,机会来临的时候,就要一飞冲天,遨游于9天之间。
在这里也体现了道家思想的精髓,那就是无为。
无为并不是没有作为,而是要抛去妄为,顺其自然的为。
这就是庄子要表。
人要有才德傍身,要依道而行,要行于木雁之间,要懂得龙蛇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