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尘封的喧嚣与古宅密谈

>>> 戳我直接看全本<<<<
文学社活动室的灯光总是比其他地方显得更暖一些,也许是那些堆积如山的旧书刊散发出的时光温度。

苏南溟和秋君凝正埋头于一堆泛黄的校刊和旧报纸中,小心翼翼地拂去灰尘,进行分类。

这是他们加入文学社后承担的“古籍旧刊整理项目”的一部分工作。

秋君凝拿起一份边缘卷曲的1998年校报,指尖划过粗糙的纸面,忽然想起了什么,抬起头,眼睛亮晶晶地看向对面的苏南溟。

“喂,苏同志,”她压低声音,带着一丝神秘,“你听说过我们学校……大概在1999年,发生过一件大事吗?”

“大事?”

苏南溟从一摞旧会议记录中抬起头,推了推鼻梁上并不存在的眼镜框,“紫罗兰高中历史悠久,大事小事多了去了,你说哪件?”

“砸食堂!”

秋君凝凑近了些,声音压得更低,仿佛怕惊扰了书架上的尘埃精灵,“是我舅舅告诉我的。

他以前也是这儿的学生,不过比我们早好多届。

他说99年的时候,有一群学生,不知道因为什么特别愤怒的原因,把食堂给砸了!

桌椅板凳、锅碗瓢盆……场面据说相当混乱火爆!”

苏南溟挑了挑眉:“砸食堂?

这倒是个新鲜事。

不过……你舅舅亲眼看见了?”

“那倒没有,”秋君凝摇摇头,有些遗憾,“他也是听更早几届的学长学姐们传说的。

版本还挺多,有的说是因为饭菜太难吃,还贵;有的说是有学生食物中毒,学校不作为;还有更玄乎的,说是因为食堂那块地以前是……咳,反正传得神乎其神。

舅舅说这事当时好像被压下去了,没闹大,知道具体细节的人很少,成了校园里一个半公开的秘密。

但我特别好奇,到底发生了什么?

能让一群学生愤怒到去砸食堂?”

她双手托腮,眼神里充满了对真相的渴望,首勾勾地盯着苏南溟:“苏同志,发挥你聪明才智的时候到了!

帮我查查这件事的真相,好不好?

就当是我们文学社古籍整理项目的延伸研究嘛,探究校史秘闻!”

苏南溟看着她充满期待的眼神,无奈地笑了笑:“秋同志,你这好奇心真是……堪比侦探小说女主角。

99年的事,距今二十多年了,当事人估计都当爹当妈了,资料也未必好找。

不过……”他话锋一转,眼中也闪过一丝探究的光,“既然你提起来了,而且听起来确实有点意思,那我们不妨试试看。

先从这些旧资料里找找蛛丝马迹?”

就在这时,活动室的门被推开,一个身影风风火火地闯了进来。

来人正是文学社副社长夏小雨。

她个子不高,扎着利落的马尾,脸蛋带着点婴儿肥,显得成熟又可爱,但一开口,车速就有点刹不住。

“哟~二位新同志,这么晚还在为咱们的‘故纸堆复兴大业’奋斗呢?”

夏小雨笑嘻嘻地走过来,随手拿起一本旧书翻了翻,“这亲密无间、埋头苦干的架势……是在交流文学心得呢,还是在交流别的什么‘心得’呀?”

她促狭地眨了眨眼,目光在苏南溟和秋君凝之间暧昧地扫了个来回。

秋君凝脸一红:“夏副社长!

我们在说正事呢!”

苏南溟则淡定地接话:“我们在讨论一个校园历史谜案,99年的砸食堂事件。

秋同志听她舅舅说的,正撺掇我去当侦探。”

“砸食堂?”

夏小雨脸上的戏谑笑容瞬间凝固了一瞬,眼神里飞快地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复杂情绪,快得让人以为是错觉。

她随即又恢复了那副笑眯眯的样子,语气轻松地说:“哦,那个啊……老黄历了,都是些以讹传讹的流言吧?

学校食堂不一首那样嘛,难吃又贵是传统艺能,哪值得砸啊。

真要砸,估计也是某个热血少年一时冲动。”

她一边说,一边走到靠墙的一个旧文件柜旁,似乎在找什么东西,巧妙地避开了两人探究的目光。

“好了好了,你们也早点收拾收拾回去吧,别太晚了,小心被巡夜的保安大叔当真的怪谈给抓了。”

夏小雨摆摆手,开始整理自己桌上的东西,一副要赶人的样子。

苏南溟和秋君凝对视一眼,虽然觉得夏小雨的反应有点欲盖弥彰,但也不好再追问,只好收拾东西离开。

等到活动室的门关上,脚步声消失在楼道尽头,夏小雨脸上的笑容才彻底敛去。

她走到刚才翻找的那个旧文件柜前,蹲下身,从最底层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抽出了一本薄薄的、封面设计颇为粗糙的油印刊物。

封面上用略显稚嫩却充满力量感的字体印着三个字:«热血少年»刊物的右下角,印着一行小字:紫罗兰高中文学社·1999年6月·试刊号。

夏小雨的手指轻轻摩挲着有些脆弱的封面,眼神变得悠远而复杂。

她翻开内页,目光停留在其中一篇没有署名的、笔触激烈充满控诉的文章上,又迅速翻到后面,看到了一页被撕掉大半、只留下参差不齐边缘的痕迹。

她叹了口气,将这本尘封的刊物小心地放回了原处,锁上了柜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