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指数在连续上涨两个月后,突然低开低走,单日下跌2.3%。
白修志站在证券营业部的大屏幕前,盯着那根阴线,眉头微皱。
“调整而己,牛市还在。”
旁边一个中年股民叼着烟,满不在乎地说道。
白修志没有回答。
他翻开笔记本,快速计算着几个关键数据,成交量、MACD背离、均线排列。
他的首觉告诉他,市场可能正在酝酿一场更大的波动。
回到网吧后,他没有像往常一样复盘个股,而是调出了整个A股市场的资金流向数据。
他发现,尽管指数仍在高位震荡,但主力资金己经连续三天净流出。
“不对劲。”
他低声自语。
4月5日,清明节假期后的第一个交易日,市场继续下跌。
白修志的账户回撤了8%,但他没有急于止损。
他相信,真正的趋势不会因为短期的调整而改变。
然而,4月7日,一根大阴线彻底击穿了他的心理防线,上证指数单日暴跌4.5%,他的持仓股票几乎全部跌停。
账户从最高点的5250元缩水至3000元。
网吧老板老陈拍了拍他的肩膀:“年轻人,市场就是这样,涨涨跌跌,习惯就好。”
白修志沉默地关掉交易软件,走出网吧。
夜风微凉,他站在天桥上,看着城市的霓虹灯,第一次感受到了市场的残酷。
“我错在哪里?”
他问自己。
接下来的几天,他暂停了交易,转而疯狂阅读市场历史数据。
他翻出了1996年、1999年、甚至更早的1994年A股大调整的案例,试图找出规律。
他发现,每一次大级别的调整,往往伴随着三个信号:1. 成交量背离,指数创新高但成交量萎缩;2. 政策转向,监管层开始收紧流动性或警示风险;3. 市场情绪极端化,散户疯狂涌入,甚至借钱炒股。
而2004年4月,这三个信号全部出现了。
“这不是调整,这是趋势反转。”
他得出了结论。
4月15日,市场短暂反弹,许多股民欢呼“牛市回来了”。
但白修志没有犹豫,他在反弹高点清空了所有股票,最终账户定格在4100元。
“你这就认输了?”
老陈有些惊讶。
“不是认输,是等待更好的机会。”
白修志平静地回答。
果然,4月19日,市场再次暴跌,上证指数单日下跌5.3%,许多前几天抄底的散户再次被套。
4月下旬,市场进入阴跌模式。
白修志没有急于抄底,而是开始研究“空仓也是一种策略”的哲学。
他意识到,真正的交易高手,不是每天都要交易,而是懂得在不确定时保持观望。
他利用这段时间,开始学习金融市场更多的的基础知识,并模拟测试自己的交易系统。
他发现,如果能在4月初识别出市场风险,他本可以避免这次回撤。
“下一次,我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
他在笔记本上写道。
4月30日,市场收盘,上证指数月线收出一根大阴线,跌幅超过8%。
白修志的账户虽然回撤了近30%,但他却比以往更加冷静。
“市场是最好的老师。”
他合上笔记本,目光坚定。
他知道,这只是他交易生涯中的第一个挫折,而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