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 戳我直接看全本<<<<

许乐睁开眼睛时,刺眼的阳光让他本能地抬手遮挡。头痛欲裂,耳边嗡嗡作响,

仿佛有人在他脑袋里敲鼓。他记得昨晚在酒吧买醉,因为那个该死的解约电话——"许先生,

公司决定终止与您的合作,您的音乐风格不符合当下市场需求...""喂,你没事吧?

"一个清澈的女声从头顶传来。许乐眯起眼睛,看到一张被阳光勾勒出柔和轮廓的脸。

那是个年轻女孩,约莫二十出头,穿着件淡蓝色连衣裙,乌黑的长发扎成马尾,

正俯身看着他,眉头微蹙。"我...这是哪儿?"许乐挣扎着坐起来,

发现自己躺在一条陌生的小巷里,周围是低矮的砖房,墙上贴着"计划生育好"的标语。

"纺织厂后巷啊。"女孩奇怪地看着他,"你喝多了?"许乐低头看自己,

还是昨晚那身衣服,但手机、钱包都不见了。他环顾四周,没有高楼大厦,没有汽车鸣笛,

只有几辆老式自行车靠在墙边。"今年...是哪一年?"他颤抖着问。

女孩的表情更古怪了,"1985年啊,你不会真喝傻了吧?"1985年?

许乐的大脑一片空白。他昨晚明明还在2023年的北京,

怎么一夜之间..."我叫苏晓婉,是纺织厂子弟学校的音乐老师。"女孩犹豫了一下,

向他伸出手,"你需要帮忙吗?"许乐机械地握住那只手,触感温暖而真实。这不是梦。

"许乐...我是...音乐制作人。"他下意识回答,

随即意识到这个身份在1985年有多荒谬。"音乐制作人?"苏晓婉眼睛一亮,

"你会唱歌吗?"许乐苦笑。他当然会,只是在这个时代,他熟悉的那些歌曲都还没诞生呢。

"会一点。"他谨慎地回答。苏晓婉突然哼起一段旋律,是Beyond的《真的爱你》,

但只唱了几句就停下了,"这首歌最近很火,但电台只播了前半段,后面的我总唱不好。

"许乐下意识地接了下去,用他略带沙哑的嗓音唱完了整段副歌。苏晓婉的眼睛瞪大了。

"你怎么会这首歌?香港那边才刚发行!"许乐心头一紧。该死,他忘了时间线。

Beyond在1985年才刚起步,《真的爱你》应该是他们早期的作品。

"我...有亲戚在香港。"他胡乱编了个理由。苏晓婉似乎接受了这个解释,

兴奋地拉住他的手,"走,跟我去学校!我正愁下午的音乐课没新内容呢!"就这样,

许乐被拉进了纺织厂子弟学校。校园里,穿着朴素的学生们好奇地看着这个陌生男人。

苏晓婉把他带到一间简陋的音乐教室,里面有一架老式钢琴和几把木吉他。"同学们,

这是许老师,今天来给我们上特别音乐课!"苏晓婉热情地介绍。许乐站在讲台上,

面对二十多双好奇的眼睛,手心冒汗。他该教什么?迈克尔·杰克逊的《Beat It》?

周杰伦的《双截棍》?这些在1985年都不存在。"许老师,能给我们唱首歌吗?

"一个扎着小辫子的女生期待地问。许乐深吸一口气,拿起一把吉他。

他决定唱一首不会暴露时间的经典老歌——《月亮代表我的心》。但手指碰到琴弦的瞬间,

他改变了主意。"我唱一首...我自己写的歌吧。"他说,

然后弹起了《海阔天空》的前奏。这首歌在1993年才会问世,但此刻,

它完美表达了许乐的心情。他唱得投入,嗓音因情绪而微微颤抖。唱到***处,

教室里鸦雀无声,几个女生甚至红了眼眶。最后一个音符落下,教室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苏晓婉站在角落,眼中闪烁着许乐读不懂的光芒。下课后,学生们依依不舍地离开。

苏晓婉走到许乐面前,"那首歌...真是你写的?"许乐不敢直视她的眼睛,

"嗯...算是吧。""我从没听过这样的音乐。"苏晓婉轻声说,

"它像...像在讲述一个我们所有人都懂却说不出来的故事。"许乐心头一热。

这正是Beyond音乐的魅力,跨越时空依然能打动人心。"你没地方住吧?

"苏晓婉突然问,"我家有个空房间,如果你不介意..."许乐惊讶地看着她。

在2023年,这种邀请简直难以想象。但这是1985年,一个更单纯的时代。"谢谢,

我...确实需要帮助。"就这样,许乐住进了苏晓婉的家。那是一栋老式筒子楼,

苏晓婉的两居室虽然简陋但整洁温馨。墙上贴着邓丽君的海报,书架上摆满了黑胶唱片。

当晚,苏晓婉做了西红柿打卤面。许乐狼吞虎咽,

他已经很久没吃过这么有"家味"的食物了。"你的音乐...很特别。

"苏晓婉一边洗碗一边说,"有种说不出的力量,和我们平时听的完全不同。

"许乐靠在厨房门框上,看着她忙碌的背影,"你们平时都听什么?""邓丽君、李谷一,

偶尔能听到一些香港的流行歌。"苏晓婉擦干手,转身面对他,

"但学校只教革命歌曲和民谣,学生们都听腻了。"许乐突然有了个想法,

"也许...我可以帮你丰富音乐课的内容?"苏晓婉眼睛一亮,"真的?你愿意?

""反正我暂时也回不..."许乐差点说漏嘴,"回不去原来的工作了。"就这样,

许乐成了纺织厂子弟学校的"客座音乐老师"。他小心地选择那些不会太暴露的歌曲,

稍微改编后教给学生们。很快,"许老师的音乐课"成了全校最受欢迎的课程。

一周后的傍晚,许乐在阳台上弹唱《光辉岁月》。这首歌在1990年才会问世,

讲述的是曼德拉的故事,但其中的奋斗精神放之四海皆准。苏晓婉静静地听完,

突然说:"市里下个月要举办'青春之声'音乐比赛,我们...要不要参加?

"许乐停下弹奏,"我们?""你作曲,我演唱。"苏晓婉的脸在夕阳下泛着红晕,

"我大学时是合唱团领唱,嗓子还过得去。"许乐看着她闪亮的眼睛,无法拒绝。他点点头,

"好,我们试试。"接下来的日子,两人开始了紧张的筹备。

许乐决定创作一首融合80年代风格和现代元素的原创歌曲。他白天在学校教课,

晚上和苏晓婉一起排练。"这段旋律太...前卫了。"苏晓婉皱眉看着许乐写的谱子,

"评委可能接受不了。""音乐就是要突破。"许乐坚持道,"如果所有人都守旧,

就不会有进步。""但比赛有评分标准!"苏晓婉难得地提高了声音。两人争执不下,

最终不欢而散。深夜,许乐躺在床上,听着隔壁苏晓婉房间里传来的试唱声。

她正在尝试他的编曲方式,但明显不太适应。许乐叹了口气,起身敲响了她的门。

"我们各退一步。"门开后,他说,"保留传统结构,但在过渡处加入新元素,怎么样?

"苏晓婉咬着嘴唇思考了一会儿,点点头。两人熬夜修改,

最终创作出了《时光之河》——一首既符合80年代审美又暗含未来感的歌曲。比赛前一天,

苏晓婉紧张得吃不下饭。许乐带她到学校音乐教室,为她单独演奏了一首《明天会更好》。

"这是...?""给你的礼物。"许乐微笑着说,"记住,无论结果如何,

音乐本身才是最重要的。"苏晓婉突然抱住了他,"谢谢你,许乐。不管从哪来,

你都是上天派来改变我生活的。"许乐僵在原地,心跳加速。他轻轻回抱了她,

闻到她发间淡淡的桂花香。比赛当天,文化宫座无虚席。

当苏晓婉穿着许乐设计的简约白色连衣裙登场时,全场安静下来。前奏响起,

她清澈的嗓音如同山涧清泉:"时光之河静静流淌,

带走了年少轻狂..."许乐在台下弹着吉他伴奏,看着苏晓婉在舞台上发光发热。

副歌部分,他们精心设计的现代和声引得评委们交头接耳。演唱结束,掌声雷动。

许乐看到有评委在擦眼泪。当宣布他们获得第一名时,苏晓婉激动地抱住了他,

在众目睽睽之下亲了他的脸颊。回程的公交车上,苏晓婉靠着许乐的肩膀睡着了,

手里紧握着奖状。许乐望着窗外闪过的街景,

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他开始舍不得这个时代了。或者说,舍不得这个时代里的她。"许乐,

"苏晓婉突然轻声说,眼睛仍闭着,"你会一直留下来吗?"许乐没有立即回答。

他抬头看向车窗外的夜空,那里没有他熟悉的霓虹和光污染,只有清澈的繁星闪烁。

"我不知道。"他最终诚实地说,"但此时此刻,我就在这儿。

"苏晓婉的手悄悄握住了他的,两人十指相扣,谁也没有再说话。

公交车摇摇晃晃地行驶在1985年的夜色中,载着两个来自不同时空却因音乐相遇的灵魂。

许乐在音像店偶然发现一张记载自己名字的未来唱片,引发关于时空和身份暴露的担忧,

为后续冲突埋下伏笔。

本次写作将重点展现许乐和苏晓婉在音乐比赛成功后如何面对突如其来的关注与机遇,

以及两人在音乐理念碰撞中逐渐萌生的情感。---比赛结束后的第三天,

许乐和苏晓婉的名字已经登上了《城市文化报》的第二版。

标题是《新声代:纺织厂学校的音乐革新者》,旁边配着一张两人在比赛现场的黑白照片。

"你看,你笑得多僵硬。"苏晓婉指着报纸上的许乐,咯咯笑着。阳光透过窗户洒在餐桌上,

她穿着件淡黄色的家居服,头发随意地挽在耳后。许乐凑过去看,

照片里的自己确实表情不自然,而苏晓婉则光彩照人。"我第一次上报纸,紧张嘛。

"他为自己辩解,闻到她发间淡淡的洗发水香气,是那种老式海鸥牌洗发膏的味道。

"许老师现在可是名人了。"苏晓婉的父亲苏建国从里屋走出来,手里拿着搪瓷缸子,

"厂里都在议论你呢。"许乐连忙站起来。苏建国是纺织厂的技术科长,方脸盘,浓眉大眼,

典型的北方汉子。自从许乐住进他们家,这位长辈一直保持着礼貌但略带审视的态度。

"苏叔叔过奖了,主要是晓婉唱得好。""别谦虚了。"苏建国摆摆手,"你那吉他弹得,

连我们工会的老李都说从没听过那种手法。"他顿了顿,"不过...""不过什么?

"苏晓婉警觉地问。"有人说你们的曲子太'洋气'了,不够革命。"苏建国喝了口茶,

"文化馆的王主任想请你们去聊聊。"许乐和苏晓婉对视一眼。比赛后,

他们就预料到会有这样的反应。在1985年,音乐仍然承载着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

而他们的《时光之河》虽然旋律优美,但确实缺乏"革命斗志"。"什么时候?"许乐问。

"今天下午。"苏建国看了看手表,"我得去厂里了,最近引进的新设备老是出问题。

"他叹了口气,"德国人的机器,说明书都看不懂。"许乐心头一动。"苏叔叔,

我能看看那说明书吗?也许能帮上忙。"苏建国狐疑地看着他,"你懂德文?""学过一点。

"许乐谦虚地说。实际上,他在大学辅修过德语,

而且2023年的互联网让他接触过各种纺织机械知识。"行吧,晚上带回来给你瞧瞧。

"苏建国拿起工作包出门了。屋里剩下许乐和苏晓婉两人。短暂的沉默后,

苏晓婉突然说:"我们应该写新歌了。""现在?""趁热打铁啊!"她眼睛发亮,

"昨天文化局的人打电话来,问我们有没有兴趣参加下个月的青年艺术节。

"许乐看着她兴奋的样子,不忍拒绝。自从比赛获胜,苏晓婉像是被点燃了一样,

对音乐的热情空前高涨。而他,一个来自未来的音乐人,

正好能给她提供无尽的"原创"素材。"好,我们试试。"许乐拿起吉他,"你有什么想法?

"苏晓婉咬着下唇思考,"我想唱一首关于...选择的歌。""选择?""嗯。

"她的声音轻了下来,"人生总要面临各种选择,有时候明明知道哪条路是对的,

却还是会被另一条吸引..."许乐凝视着她。苏晓婉的目光落在远处,

似乎在思考什么深刻的问题。他突然想到,在这个改革开放初期的年代,

年轻人确实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选择——固守传统还是拥抱变革。"我有个旋律。

"许乐拨动琴弦,弹起了《追梦赤子心》的前奏。这首歌在2013年才问世,

讲述的正是关于坚持与选择的故事。苏晓婉的眼睛渐渐亮了起来。"这...太完美了。

"她轻声说,"歌词呢?"许乐犹豫了。原歌词中有太多时代特征,直接拿来用会显得突兀。

"我们可以一起写。"他提议。整个上午,他们沉浸在创作中。许乐小心翼翼地引导着,

让苏晓婉自己表达出那些他熟知的歌词意境。令人惊讶的是,

她最终写出的版本虽然用词不同,但精神内核与原作惊人地相似。

"充满鲜花的世界到底在哪里/如果它真的存在那么我一定会去..."苏晓婉试着唱出来,

声音清澈有力。

:"我想在那里最高的山峰矗立/不在乎它是不是悬崖峭壁..."两人的声音交织在一起,

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唱到***处,苏晓婉突然停下,眼中闪着泪光。"怎么了?

"许乐关切地问。"没什么。"她迅速擦了下眼角,

"就是觉得...这歌好像早就藏在我心里,只是现在才被挖出来。"许乐心头一热。

这正是音乐的魅力——跨越时空,直击灵魂。下午,他们如约来到文化馆。

王主任是个五十多岁的严肃女性,灰白的头发一丝不苟地梳在脑后。

她面前的办公桌上摆着一台老式录音机和他们的比赛录音带。"曲子不错。

"王主任开门见山,"但缺乏思想性。"她锐利的目光扫过两人,

"青年艺术节不是普通比赛,要有教育意义。"许乐感到苏晓婉的身体绷紧了。

他悄悄碰了碰她的手背,示意她冷静。"王主任,我们认为音乐的教育意义可以有多重表达。

"许乐平静地说,"直接说教反而会让年轻人反感。""哦?"王主任挑眉,"那你说说,

你们的《时光之河》有什么深刻思想?"许乐深吸一口气。

"它讲述的是每个年轻人都要面对的困惑——在变革的时代如何坚持自我。

改革开放不正是需要我们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吗?"王主任的表情微微松动。1985年,

"改革开放"是最强有力的政治正确。"新歌呢?有什么主题?""关于追求梦想不惧艰难。

"苏晓婉接话,"就像您年轻时坚持文艺工作一样。"这个马屁拍得恰到好处。

王主任的嘴角微微上扬。"好吧,把新歌小样送来我听听。记住,要有正能量!

"走出文化馆,两人长舒一口气。"你真行啊,"苏晓婉用手肘轻捅许乐,

"连'改革开放'都搬出来了。"许乐笑着耸耸肩,"入乡随俗嘛。"他顿了顿,

"不过她说得也有道理,我们得在艺术性和思想性之间找到平衡。""怎么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