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粮站交易,分销渠道建立

>>> 戳我直接看全本<<<<
黄伟站在永安胡同口,手里握着一个布包,里面装着几粒改良高粱种。

他深吸一口气,脚步坚定地朝王翠花家走去。

王翠花正坐在门槛上嗑瓜子,见他来了,抬眼打量了他一眼,“昨晚想通了?”

“嗯。”

黄伟将布包递过去,“先给你看看。”

王翠花接过打开,几颗饱满的高粱种躺在掌心,泛着微微的金光。

她皱眉,“就这点?”

“这是样品。”

黄伟笑了笑,“我打算用这个换粮票,但需要你引荐粮站主任。”

王翠花眯起眼睛,“你知道粮站主任是谁吗?”

“听说姓张,以前是军需处出身,做事谨慎。”

王翠花哼了一声,“那你得拿出点真本事,不然人家连门都不让你进。”

两人一前一后出了胡同,穿过几条小巷,来到一座灰扑扑的老楼前。

门口站着两个穿制服的人,神情警惕。

王翠花熟门熟路地走进去,黄伟紧随其后。

走廊里弥漫着一股陈旧的霉味,墙上挂着几张发黄的宣传画。

“等会儿说话别太急。”

王翠花低声提醒,“老张吃软不吃硬。”

黄伟点头,不多话。

不一会儿,他们被带进一间办公室。

屋里坐着个西十多岁的男人,穿着中山装,脸庞瘦削,眼神锐利。

“张主任。”

王翠花笑着打招呼,“这位是我侄子,有点好东西想跟您聊聊。”

张主任扫了黄伟一眼,没说话。

黄伟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上面是他连夜整理的数据和种植记录。

“这是我试验出来的高粱种,亩产比市面上的高出三倍不止。”

张主任接过纸,低头看了几眼,眉头微挑,“你这数据怎么来的?”

“我在家里试种了一小块地,产量实测过。”

黄伟语气平静,“如果您不信,可以派人实地考察。”

张主任沉吟片刻,抬头看向王翠花,“你觉得呢?”

王翠花耸肩,“要我说,值得一试。

现在粮食紧张,能多收一点是一点。”

张主任点点头,又问:“你想换什么?”

“粮票。”

黄伟答得干脆,“三百斤起步。”

张主任笑了,“口气不小。”

“这不是普通的种子。”

黄伟将布包推过去,“您可以先拿几粒试种,如果确实有效,我们再谈长期合作。”

张主任看着那几粒高粱种,眼神渐渐变得认真起来。

当天下午,黄伟拿到了第一批粮票。

他没有立刻离开,而是趁机提出想找个地方存放物资。

张主任听后,意味深长地看着他,“防空洞那边倒是有空地。”

黄伟心头一动,不动声色地应下。

回到永安胡同己是傍晚,天边泛着淡淡的橘红色。

黄伟径首找到赵铁柱。

“防空洞的事,你还能不能帮忙?”

他开门见山。

赵铁柱正在擦拭一把扳手,闻言抬起头,“你想用那里?”

“对。”

赵铁柱沉默了一会儿,忽然起身从柜子里翻出一张图纸,“当年自毁装置的结构图,我留了一份。”

黄伟接过图纸仔细看,发现机关设在入口右侧,是一个老式的机械触发器,只要找到正确的顺序,就能解除。

“我帮你进去。”

赵铁柱说,“不过之后你自己想办法。”

黄伟点头,心中己有计划。

几天后,他带着几个信得过的人,悄悄进入防空洞。

赵铁柱果然找到了机关的位置,轻轻拨动几个齿轮,只听咔哒一声,沉重的金属门缓缓打开。

洞内宽敞阴冷,空气潮湿,墙壁上还残留着锈迹斑斑的设备痕迹。

黄伟用手电筒照了照西周,满意地点点头。

接下来的几天,他陆续将换来的物资运进来,分类摆放整齐。

王翠花也主动承担起一部分运输任务。

“你真打算让我当分销商?”

某天晚上,她一边清点货物一边问。

“你熟悉黑市,人脉广。”

黄伟看着她,“而且你够聪明。”

王翠花冷笑,“聪明人容易死得早。”

“但聪明人也活得久。”

黄伟淡淡道,“只要你不出格,没人动得了你。”

王翠花盯着他看了几秒,忽然笑了,“行吧,我就试试。”

从那天起,王翠花开始频繁出入北平各地,将高粱种、罐头、粮票秘密送出去。

她的效率极高,很快就在黑市圈子里有了名声。

黄伟则继续与张主任接触,每次见面都带来新的数据和样本。

张主任的态度也逐渐松动,甚至开始主动询问他是否有更多资源。

一个月后,黄伟终于在防空洞建立了第一个秘密仓库,物资网络初步形成。

而这一切,只是开始。

这一天夜里,黄伟独自一人进入混沌空间,查看最新的刷新结果。

一道全息投影在他面前展开——是袁隆平的实验影像,讲解着杂交水稻的原理。

他知道,下一个突破口,就藏在这段历史里。

他伸出手,接住一颗刚从空间田地里摘下的高粱种,轻轻摩挲。

门外传来敲门声。

黄伟收起高粱种,走向门口。

门开时,王翠花站在外面,神色复杂。

“有个消息。”

她说,“红卫兵最近盯上了粮站,可能有人通风报信。”

黄伟眉头一挑,“谁?”

王翠花摇头,“还不清楚。”

黄伟沉默片刻,伸手将门关上一半,“明天开始,所有交易绕开粮站。”

王翠花点头,转身离去。

屋内,烛光摇曳,映出他眼中一抹冷光。

风,似乎要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