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等苏景澄让她进来,苏星月就自己冲了进来,侍卫又不敢拦,生怕伤了二公主。
苏星月气冲冲的走了进来,礼也不行就开始质问永宁:“苏扶楹你什么意思啊!
几位皇兄皇弟都封王了,那我呢?
我的封号是什么?!”
苏扶楹是永宁的本名,只不过众人更喜欢叫她永宁而己。
永宁缓慢的放下手中的毛笔,一旁的婢女星罗赶紧上前把永宁扶了起来。
永宁缓缓走到苏星月面前,居高临下的看着苏星月,她本就比苏星月高,气场也强大,苏星月看着眼前的永宁不经意之间后退了一步。
永宁冷笑:“二皇妹,这里是御书房,且不说你在这里大呼小叫的叫本宫名讳,就说你没得到召唤就不顾一切的冲进来便是大罪,难道贵太妃娘娘没教你何为规矩吗?”
苏星月从小嚣张跋扈惯了,以前先帝在时也从未罚过她,她便愈发不管不顾起来,可如今她却忘了坐在这龙椅上的人是苏景澄。
“我...皇姐不必吓唬我,我...我只不过是怕皇姐忘了我,各位皇兄皇弟都封王了,可我连个封号都没有!
凭什么!”
永宁冷哼一声朝案桌上走去:“本来本宫己经想好给二皇妹一个长乐公主的封号,不过...二皇妹属实配不上长乐这个封号,不如便叫柔昭公主吧。”
苏星月气的半死,永宁这明显就是在嘲讽她!
永宁给她等着,有朝一日等她皇兄登上这帝位,便是永宁生不如死之日!
苏星月气呼呼的走了,礼都没行。
苏景澄气恼不己:“皇姐!
这苏星月也太嚣张了,如今好歹我己经是皇帝了,您也是摄政长公主了,她却还是在这皇宫来去自如,一点规矩都没有!”
永宁揉了揉苏景澄的头轻笑:“没事,如今贵太妃和庆王在朝中势大,也不好太过重罚苏星月,不过这般没规矩确实不成体统。”
对了,这次封王,大皇子苏景轩早就封王的,瑞王。
二皇子苏景皓,庆王。
五皇子苏景安,安王。
二公主苏星月,柔昭公主。
“云织,你去派一个嬷嬷去好好教教柔昭公主规矩。”
云织得令,立马就下去办事了。
以前先帝在时,仗着贵妃娘家势力大,总是不把她们这些奴婢放在眼里,如今,也是报应。
次日早朝,贵太妃一脉又开始作妖,左丞相是贵太妃的父亲,一把年纪如今却站了出来。
左丞相颤颤巍巍地站出来,朝着龙椅上的苏景澄拱手道:“陛下,老臣以为贵太妃贤良淑德,母仪天下,如今先帝己逝,当立贵太妃为太后,以正国体。”
朝堂之上顿时一阵窃窃私语。
苏景澄眉头紧锁,还未开口,永宁便站了出来,目光如炬地看向左丞相:“左丞相,太后之位需德行兼备、护佑社稷之人才可担当。
贵太妃虽为先帝宠妃,但其女柔昭公主在宫中肆意妄为、毫无规矩,如此家风,如何能担得起太后之位?”
左丞相脸色一僵,正要反驳,永宁又接着道:“再者,如今陛下初登大宝,当以稳定朝纲、休养生息为重,而非纠结于后宫名分之事。”
朝堂上不少大臣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左丞相见势不妙,却仍不肯罢休,还想再言,苏景澄一拍龙椅扶手,厉声道:“此事休要再提,退朝!”
说罢便起身离去,永宁也紧随其后,只留下左丞相在原地,脸色青一阵白一阵。
御书房内,站在苏景澄这边的几位大臣纷纷议论刚刚朝堂上左丞相所说之事。
永宁听到下面叽叽喳喳的吵闹声,心烦的 捏了捏太阳穴。
“行了,如今在这吵有什么用?!
刚刚在朝堂上也不见你们站出来说一句,如今倒是在陛下和本宫面前叽叽喳喳的。”
大臣们闻言瞬间噤了声不敢再说。
苏景澄看着皇姐如此,眼里闪过一丝心疼。
“你们先退下吧,朕还有事与皇姐说。”
等大臣们退下后苏景澄才看向皇姐。
“皇姐,今日朝堂上左丞相提及立贵太妃为太后一事,着实让朕头疼。
贵太妃与庆王势力庞大,若处理不当,恐生事端。”
苏景澄担忧地说道。
永宁神色冷静,思索片刻后道:“陛下无需太过忧虑。
贵太妃与庆王虽势大,但我们也并非毫无办法。
当务之急,是要拉拢更多大臣支持我们,稳固陛下的皇位。”
苏景澄点了点头,又问:“那皇姐觉得该如何拉拢大臣呢?”
永宁微微一笑,说道:“陛下可对那些有才能且中立的大臣加以提拔重用,让他们感受到陛下的恩宠。
同时,我们也要在朝堂上树立威望,做出些政绩来,让大臣们看到陛下的能力。
如此一来,支持我们的人自然会增多。”
苏景澄听后,眼中燃起希望之光,“皇姐所言极是,朕这就着手去办。
只是贵太妃与庆王那边,还需小心应对。”
永宁坚定地说:“陛下放心,有本宫在,定不会让他们得逞。
我们步步为营,定能稳住朝局。”
看着年纪尚小的弟弟,却要担起整个国家,永宁很无奈但也毫无办法,她身为女子,很多事不能过度插手,本来她垂帘听政就很让人不满,如今很多事情只能靠弟弟一个人承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