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顶级分子料理科研天才,每月五万的经费投入实验,女友却怒斥我败家子,
哭诉我养不起她全家。我冷笑,反手曝光她家三代“吃软饭”的丑闻,桩桩件件,铁证如山!
她曾以为钓到金龟婿,却踢到钢板,如今不仅一无所有,更沦为全网笑柄。
这场由美食引发的闹剧,最终成为一场“名媛”家族的崩塌史诗。名媛,
真是一个可笑的名字。1我的世界,
大部分时间都围绕着实验台上的瓶瓶罐罐和那些只有我能理解的复杂配方旋转。我叫林风,
一个旁人看来有些“不食人间烟火”的分子料理科学家。
旁人只看到我每月投入实验的五万经费,那不过是我科研项目里很小一部分开销。对我来说,
这些钱是把食材潜力榨到极致,是探索味觉边界的门票,是实现我心中那份极致美味的工具。
我沉浸其中,有时连吃饭都会忘了,活得纯粹。也许正是这份纯粹,让人觉得我“好拿捏”。
李思琪是我的女朋友,在社交媒体上她总是光鲜亮丽,自称“白富美”。
她爱发健身房的自拍,精致的下午茶,还有各种奢侈品。我很早就听怕痒说,她是名媛,
但我不相信。她对我的研究领域一窍不通,甚至从没认真听过我解释任何一个实验原理。
后来,我发现,她只在乎我“高知”这个身份背后可能带来的潜在财富,
那些虚无缥缈的未来图景。刚开始交往时,她还会装作好奇地问两句我的实验,
但很快就露出了不耐烦。她会不经意地瞥一眼我购置的昂贵食材,眼神里藏着一丝不解,
甚至还有隐隐的嫌弃。“风,你这些东西……真的值这么多钱吗?我看超市里买的,
也差不太多吧?”她有次指着一小罐进口鱼子酱,语气里满是质疑。
我解释说:“这是特定产区的,为了模拟某种极致风味,
它的分子结构很特别……”她只是敷衍地笑着打断我:“行啦行啦,你这些高深的我也不懂。
反正,花这么多钱,能吃出黄金味儿吗?”她的“不解”渐渐演变成了某种“教导”。
她会时不时地“提醒”我:“风,你的研究是很厉害,可总感觉有点不接地气。”“你看,
我们以后总要结婚买房吧?你总不能一直把钱‘烧’在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上啊。
”我那时以为她只是在为我们的未来担忧,所以没往深里想。
她开始频繁地在我面前说她父母的不易,说他们退休金少,身体又不好,以后都需要人照顾。
话里话外,总是在暗示,我未来理所当然要承担起养活她全家的责任。
她甚至开始拉着我去逛那些高端楼盘,给我发各种豪车的照片,
眼神里充满了对未来物质生活的无限憧憬,把我当成了她的专属提款机。我只是默默地听着,
有时会皱眉。但更多时候,我的思绪又会飘回到那些等待被分解、重构的味觉分子里。
我以为感情是互相的,未来是共同努力的,却没意识到,我眼中纯粹的付出,在她眼里,
只是取之不尽的财富源泉。直到那天。我成功攻克了一个困扰我很久的难题,
用一种打败性的分子处理手法,让几种看似不相干的顶级食材,
在口感和香气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和谐。实验室里弥漫着令人沉醉的复合香气,
我兴奋得像个孩子,几乎想立刻分享我的喜悦。李思琪恰好来找我。她一进门,
就习惯性地扫了一眼我的实验台,
目光很快定格在角落里那张被我随手放在那里的食材账单上。
那张账单记录了这次实验所耗费的顶级食材费用,零零总总加起来,数字不小。
她眼睛里的光瞬间熄灭,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令人心悸的愤怒。她拿起账单的手开始颤抖,
脸上精致的妆容也因为扭曲的表情而显得有些狰狞。“林风!你花钱如流水,
还说什么搞研究,我看你就是个败家子!”她的声音尖锐,带着歇斯底里的崩溃,
瞬间击碎了我沉浸在成功中的喜悦。“你这样下去,以后怎么养得起我爸妈?
怎么买得起房养得起我?你根本就不爱我,不顾及我的感受,就知道浪费!
”她的怒吼声回荡在实验室里,每一句话都像一把尖刀,狠狠地扎进我的心口。
我呆愣在原地,看着她因为愤怒而涨红的脸,看着她将自己和她全家的未来,
毫无保留地、像扔垃圾一样压在我身上。那一刻,我感到前所未有的恶心与荒谬。我的热爱,
我的付出,在她眼里,竟然成了“败家子”的“浪费”。她从头到尾,
在意的都不是我这个人,也不是我的梦想,而是我口袋里究竟有多少钱,
能填满她那个无底洞般的欲望。我想起朋友说,她是名媛!我的血液仿佛凝固了。
我只觉得浑身发冷,一股前所未有的决绝,在我心头猛地升腾而起。我看着她,眼神冰冷。
2李思琪的怒骂声还在实验室里回响,每一个字都像沾满污泥的石子,
砸在我最珍视的成果上。我看着她那张因嫉妒和贪婪而扭曲的脸,心中最后一丝温情,
迅速消散,只剩下冰冷的残骸。我没有争辩,没有解释。在绝对的价值观撕裂面前,
任何言语都是苍白的。我只是静静地看着她,直到她骂得有些喘不上气,
才用一种前所未有的平静语调,清晰地吐出三个字:“分手吧。”空气仿佛凝固了一秒。
李思琪的错愕只维持了短暂的片刻,随即被一种更猛烈的歇斯底里所取代。
那是一种猎物即将脱钩的恐惧和愤怒。“你说什么?林风,你敢再说一遍!
你看你说的是人话吗?”她像是被踩了尾巴的猫,尖叫起来。“你想甩了我?我告诉你,
没门!你花了我这么多时间和感情,现在想一脚踹开我?做梦!”我冷漠地看着她,
连多说一个字都觉得浪费。她看我无动于衷,彻底慌了。她冲上来想抓住我的手臂,
被我侧身躲开。她的语气软了下来,带着哭腔,开始打感情牌:“风,
我……我刚才是太生气了,我不是那个意思。我只是担心我们的未来,我爱你啊!
”我看着她拙劣的表演,只觉得可笑。她爱的不是我,
是她幻想中那个能让她全家鸡犬升天的“金龟婿”。现在,我也看清了,她就是名媛。
接近我,就是为了钱!我转身开始收拾自己的东西,不再理会她。身后,
她的哭求变成了恶毒的咒骂和威胁。“林风,你个王八蛋!你会后悔的!
我绝对不会让你好过!”我没有后悔,但她确实没让我“好过”。分手后没几天,
我的生活就被搅得天翻地覆。李思琪在她的社交圈里,
把我塑造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渣男”。她说我伪装高知,其实是个靠父母接济的啃老族,
说我骗了她的感情,还花光了她给我买东西的钱。更恶毒的还在后面。她不知用了什么方法,
竟然潜入了我严禁外人进入的实验室。她偷拍了我那些尚未完成的实验半成品,
那些精密的仪器和散乱的原料,配上极具煽动性的标题,发到了网上。《穷酸男硬充富二代,
科研作秀,实则一无是处!》《揭秘伪富豪的虚假面具,所谓分子料理竟是垃圾堆!
》照片里,我精心设计的实验步骤被拍得像是一场笑话,
昂贵的仪器在刁钻的角度下显得破旧不堪,
那些珍贵的半成品则被她描述成“不明化学废料”。帖子迅速发酵,
不明真相的网友被轻易煽动。“我靠,现在什么人都能包装成科学家了?”“笑死,
每月五万经费?怕不是他爸妈给的零花钱吧。”“看他女朋友那么漂亮,原来是个骗子,
心疼美女。”“这种人就该被钉在耻辱柱上!”我的手机不断震动,涌入无数的辱骂私信。
看着那些被扭曲的事实和恶毒的言论,一股怒火直冲天灵盖。我的心血,我的梦想,
在她的恶意操纵下,成了全网的笑柄。但我没有立刻反驳。我异常冷静地关掉手机通知,
坐在电脑前,眼底一片冰寒。我看着李思琪在评论区里假惺惺地回复网友,
扮演着无辜受害者的角色,任由舆论的雪球越滚越大。要打脸,就要一次性把脸打烂,
让她再也捡不起来。我开始默默地收集证据。她发布的每一张照片,每一条评论,
每一个点赞的水军账号,我都一一截图保存。三天后,当关于我的黑料热度达到顶峰,
李思琪正享受着舆论带给她的胜利快感时,我用我的实名账号,发布了第一篇长文。
文章的标题很长,很学术,却带着一股锐利的锋芒。《揭露“名媛”背后:你看到的富裕,
是压榨还是寄生?——兼谈网络诽谤与精神控制》我没有在开篇点名李思琪,
甚至没有提及我们之间的感情纠葛。我只是以一个研究者的冷静姿态,
分析了当下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假名媛”现象。我剖析了她们如何包装自己,
如何筛选“猎物”,如何利用信息差和情感操控PUA来达到寄生目的。
文章的后半部分,我附上了几张打码的聊天记录截图。“风,
我闺蜜的男朋友又给她买了最新款的包,你什么时候也表示一下?
”“你做那些研究有什么用?还不如把钱省下来,给我爸妈换套大点的房子。
”“你要是爱我,就应该为我的家人负责。”每一句,
都精准地对应了我文章中分析的PUA话术。我没有直接下定论,
只是冷静地将现象和证据摆在所有人面前。文章一发布,就像一颗深水炸弹,
瞬间在舆论场里炸开了花。风向,开始悄然逆转。我的手机再次疯狂震动起来,
这次不再是辱骂,而是一个朋友打来的电话,声音里满是震惊和急切。“林风!你快看微博!
你那篇文章……爆了!”3电话那头朋友的声音近乎失真,但我听清了每一个字。爆了?
我挂断电话,指尖在微烫的手机屏幕上滑动,点开了微博。热搜榜上,
我那篇长文的标题赫然在列,后面跟着一个深红色的“爆”字。无数的转发和评论,
像潮水一样涌入。“卧槽,技术流撕逼,字字诛心!”“逻辑大神啊!
我把我前男友的聊天记录一对照,一模一样的PUA话术,我当场就是一个爆哭!
”“所以之前骂博主的,都是被假名媛当枪使了?”舆论的风向,在我预料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