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墨染古卷血字惊魂

>>> 戳我直接看全本<<<<
走出蚀骨坳压抑的黑暗,并未带来丝毫轻松。

那张包裹在兽皮中的青铜鬼面,如同一个活着的、散发着无形寒气的病灶,紧紧吸附在张起灵的背囊上。

每一步,那冰冷沉重的触感都透过坚韧的布料清晰地传来,无声地提醒着它的存在,以及它所带来的、令人灵魂深处都为之战栗的不祥。

秦岭的夜风,穿过密林,本该带来一丝凉意,此刻吹拂在张起灵脸上,却只让他感到一种更深沉的寒意。

空气中弥漫的草木气息,似乎也染上了一丝若有若无的、属于青铜锈蚀的腥气。

他没有回头,脚步依旧稳定而迅捷,如同暗夜中无声穿行的猎豹。

麒麟血脉在体内缓缓流淌,形成一道无形的屏障,抵御着身后那不断试图渗透的阴冷恶意。

但那面具的“场”太过邪异,如同附骨之蛆,即便被层层隔绝,依旧不断尝试着侵蚀他的感知边界。

耳边,死寂的密林深处,开始掺杂进一些极其细微、极其飘渺的声音——像是无数细小的虫豸在啃噬朽木,又像是遥远地底传来的、充满怨毒的窃窃私语。

必须尽快找到一个相对安全的地方,仔细研究这邪物,以及那份指引他前来的古帛图。

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张起灵找到了一处位于半山腰的天然岩洞。

洞口狭小隐蔽,被茂密的藤蔓层层覆盖,内部干燥,空间不大,但足够容身。

他闪身而入,迅速在洞口布置下几道极其隐蔽的警戒丝线,线头连接着几颗小小的、特制的磷丸,一旦被触动,便会瞬间燃烧发出刺目的冷光。

洞内一片漆黑。

他燃起一小截特制的冷光棒。

幽蓝色的光芒驱散了浓墨般的黑暗,照亮了洞壁粗糙的纹理和干燥的地面。

这光不似寻常火光温暖,反而带着一丝寒意,映得他本就冷峻的侧脸线条更加深刻。

他盘膝坐下,动作沉稳。

先是将背负的布囊轻轻解下,那个包裹着青铜鬼面的兽皮包裹被单独取出,放在离身体稍远、靠近洞口通风处的干燥地面上。

即便如此,当包裹离开他身体接触的刹那,洞内本就偏低的温度仿佛又骤降了几分,那幽蓝的冷光似乎都黯淡了些许。

一种无形的压力,沉甸甸地弥漫开来。

张起灵的目光只在包裹上停留了一瞬,便移开。

他小心地从怀中贴身的内袋里,取出那份历经沧桑的古帛图。

帛图材质特殊,非丝非麻,入手坚韧冰凉,带着岁月的沉重感。

他将帛图在面前平整的地面上缓缓展开。

幽蓝的光线下,帛图上用暗红朱砂描绘的线条清晰起来。

那是一条极其复杂、扭曲盘绕的路线,从秦岭外围一首指向蚀骨坳深处。

线条旁标注着密密麻麻的古文字和符号,大部分属于商周古籀,艰深晦涩。

在蚀骨坳的中心位置,除了那个代表祭祀坑的标记外,还额外用更粗、更深的朱砂,勾勒出一个奇特的符号——那并非文字,更像是一个极度抽象化的图案:一个扭曲的螺旋,中心是一只空洞的眼睛。

张起灵的指尖,顺着蚀骨坳那个螺旋眼符号,缓缓向下移动。

帛图的末端,在描绘出蚀骨坳后,本该结束,但此刻,在冷光的映照下,帛图边缘下方,一片原本空白的地方,竟缓缓浮现出新的痕迹!

那是一种极致的黑,仿佛将周围所有光线都吞噬进去的黑。

如同有生命力的墨汁,正从帛图纤维的深处,一点一点地渗透出来。

这墨黑并非静止,它在帛面上缓缓蠕动、延展,构成全新的、扭曲的线条和符号。

张起灵瞳孔微缩,呼吸依旧平稳,但眼神却锐利如刀锋,紧紧锁定着这诡异的变化。

墨迹蔓延的速度在加快,像是在无形的笔触下飞速勾勒。

几个呼吸间,一幅新的、阴森无比的图景在古帛末端呈现出来:那不再是地表的地形,而是一个深埋于地下的、巨大而复杂的溶洞系统!

无数曲折的通道如同迷宫,汇聚向一个核心区域。

在那里,墨黑描绘出一个难以名状的、由无数扭曲管道和怪异凸起组成的巨大轮廓,像是一棵倒生的、被青铜包裹的巨树,又像是一个巨大生物盘踞地底的内脏器官。

在这“青铜树”的核心位置,赫然画着一张脸——一张线条狞厉、眼窝深陷的青铜鬼面!

正是他刚刚得到的那一张!

而在“青铜树”下方,墨黑凝聚成一行字迹,字体古老狰狞,带着扑面而来的血腥气:血肉饲铜,万灵归冢;面覆此相,永锢幽冥!

这十六个血字,仿佛用真正的鲜***写,在幽蓝冷光下透出一种令人作呕的暗红光泽,每一个笔画都像在痛苦地扭曲、尖叫。

一股浓烈到令人窒息的血腥味,毫无征兆地、真实地弥漫在狭小的岩洞中!

与此同时,张起灵猛地感到一股冰冷刺骨的视线!

不是来自帛图,而是来自洞口方向,那个兽皮包裹!

他霍然抬头。

只见那放在地上的兽皮包裹,不知何时,竟无声无息地自行散开了一角!

青铜鬼面那扭曲的兽口部分,从兽皮的缝隙中暴露出来。

深陷的眼孔,正对着他!

那孔洞深处,浓稠的黑暗在幽蓝光线下仿佛在缓缓旋转,如同两个通往无尽深渊的漩涡。

面具上那层油腻厚重的铜绿,在冷光棒微弱的光线下,幽幽地反射着一点令人心悸的寒芒;洞内弥漫的血腥味更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