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月下求医光绪年间,豫南有座青石山,山脚下坐落着依山傍水的溪云村。
村子东头住着个名叫阿山的年轻人,他爹娘早逝,与年迈的奶奶相依为命。
阿山为人勤快老实,每日上山砍柴采药,换些铜钱维持生计,日子虽清苦却也安稳。
这年深秋,奶奶突然咳血不止,请来的老郎中诊脉后连连摇头:“老人家这是积劳成疾,
邪气入肺,寻常汤药怕是难治。若想救命,需得寻来‘月华草’做药引,
可这草药只长在青石山巅的悬崖峭壁上,百年难遇啊。”阿山听闻,
当即背上柴刀药篓就要上山。老郎中拉住他劝道:“如今山中夜有精怪出没,
更何况山巅险峻,白日尚且难行,入夜更是凶险万分。”“哪怕只有一丝希望,
我也要去试试。”阿山望着屋内奶奶痛苦的***,眼神坚定如铁。
夜幕像一块巨大的黑布笼罩了山林,唯有皎洁的月光透过枝叶缝隙,在地上洒下斑驳的光影。
阿山手持火把,深一脚浅一脚地在崎岖山路上前行,山风呼啸着穿过树林,发出呜呜的声响,
仿佛有无数鬼魅在暗处窥视。行至半山腰,忽闻草丛中有呜咽声传来。阿山握紧柴刀,
小心翼翼拨开半人高的茅草,只见一只通体雪白的小狐狸被猎人的兽夹牢牢夹住了后腿,
鲜血染红了周遭的落叶。小狐狸见有人来,琥珀色的眼睛里满是惊恐,
却倔强地不肯发出哀鸣。阿山心中一动,想起奶奶常说的“万物有灵”。
他蹲下身轻声道:“别怕,我来救你。”说罢便用柴刀小心翼翼地撬动兽夹,
小狐狸似乎察觉到他并无恶意,渐渐放松了警惕。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阿山终于撬开兽夹,
抱着受伤的小狐狸找到一处山洞,用随身携带的草药嚼烂了敷在它伤口上,
又撕下衣角简单包扎。“你暂且在这里歇息,等我寻到草药下山,再来送你回家。
”阿山安顿好小狐狸,继续向山巅攀登。山路愈发陡峭,碎石不时从脚边滚落。
阿山手脚并用,攀爬在湿滑的岩壁上,火把在狂风中忽明忽暗。就在他精疲力尽之际,
忽见前方峭壁上闪烁着淡淡的银光,凑近一看,
正是一株叶片如月牙、顶端开着白色小花的草药——正是月华草!他心中狂喜,
刚要伸手去摘,脚下忽然一滑,整个人朝着悬崖下坠去。千钧一发之际,
阿山死死抓住一根粗壮的古藤,身体在半空中剧烈摇晃。就在他力气将尽时,
忽感一股力量从上方传来,仿佛有人在拉着古藤向上拖拽。他抬头望去,只见月光下,
一道白色身影轻盈地在岩壁上跳跃,正是那只被他救下的小狐狸!
此刻它正用牙齿咬着古藤向上拉扯,小小的身躯爆发出惊人的力量。借着这股力量,
阿山奋力向上攀爬,终于爬上了悬崖。他瘫坐在地上大口喘气,
看着小狐狸一瘸一拐地走到他身边,用脑袋蹭着他的裤腿,琥珀色的眼睛里满是关切。
“谢谢你,小家伙。”阿山轻抚着狐狸的皮毛,摘下月华草小心收好,“我们一起下山。
”第二章 狐仙报恩回到家中,阿山连夜按老郎中的嘱咐煎好汤药。奶奶喝下后,
咳嗽渐渐平息,脸色也红润起来。阿山守在床边,直到天快亮才沉沉睡去。醒来时,
他发现床头放着一个竹篮,里面装着几只肥硕的山鸡和一些珍稀的草药。阿山心中疑惑,
走出屋门,只见院子里晾晒的草药被整理得整整齐齐,水缸也挑满了清水。
他以为是邻居帮忙,四处打听却无人承认。此后怪事接连发生:阿山砍柴晚归,
灶房里总会摆着温热的饭菜;他上山采药时,
常有猎物“恰好”出现在他面前;家中缺少的物件,第二天总会莫名其妙地出现。这天夜里,
阿山假装睡熟,实则留意着屋外动静。三更时分,院门轻轻吱呀一声被推开,
一道白色身影飘了进来。阿山悄悄起身,借着月光看去,
只见一个身着白衣的少女正在灶房忙碌,她身形窈窕,长发如瀑,
侧脸在月光下美得如同画中仙子。阿山心中一惊,正欲开口,却见少女转身看来,
那张脸竟与他救下的小狐狸有着几分相似的神韵。少女见被发现,脸上闪过一丝慌乱,
化作一道白光冲出屋外。阿山连忙追出,只见白光在院中停下,变回了那只小狐狸,
正用一双灵动的眼睛望着他。“是你一直在帮我?”阿山轻声问道。小狐狸点了点头,
口吐人言:“恩公救我性命,我自当报答。我本是青石山狐族,名唤青璃,
那日不慎被猎人所伤,幸得恩公相救。”阿山又惊又喜:“原来你是狐仙!
多谢你一直照顾我和奶奶。”青璃化作人形,盈盈一拜:“恩公不必客气。我修行尚浅,
只能做些力所能及之事。”从此,青璃便时常来陪伴阿山。她教他辨识山中草药,
告诉他哪里有珍稀的猎物,还会用幻术变出精美的点心。阿山则教她人间的生活习俗,
为她讲述村里的趣事。两人朝夕相处,渐渐互生情愫。然而好景不长,
村里开始流传怪谈:有人说看到白衣女子在山中飘荡,有人说夜里听到狐狸的啼叫声,
还有人说自家的鸡鸭无故失踪。村长认为是妖邪作祟,请来一位据说法力高强的道士。
道士在村里设下法坛,声称要捉拿妖物。他掐指一算,目光直指阿山家:“妖气就来自此处!
那小子定是被狐狸精迷惑了!”村民们群情激愤,手持棍棒来到阿山家门口。
阿山将青璃护在身后,对众人说道:“青璃不是妖邪,她一直在帮我,从未害过人!
”“人妖殊途,岂能容她在此作祟!”道士手持桃木剑,口中念念有词,“妖孽,
快快现身受死!”青璃知道无法善了,对阿山轻声道:“恩公保重,我去也。
”说罢化作一道白光向山中逃去。道士带领村民紧追不舍,阿山心急如焚,
却被村民拦住无法脱身。第三章 山中秘闻青璃逃走后,阿山整日魂不守舍,
时常独自上山寻找,却杳无音讯。奶奶看出孙子的心事,叹息道:“傻孩子,人妖殊途,
强求不得啊。”阿山却坚信青璃不会害他,他四处打听狐族的消息,
终于从一位年迈的樵夫口中得知:青石山深处有座狐仙庙,传说那里是狐族的圣地,
只有心诚之人才能找到。阿山决定前往狐仙庙寻找青璃。他背上干粮,告别奶奶,
再次踏入青石山深处。山路崎岖难行,林中不时传来野兽的咆哮,他却毫不畏惧,
一心只想找到青璃。走了三日三夜,就在他弹尽粮绝之际,眼前忽然出现一片迷雾。
阿山犹豫片刻,毅然走进迷雾之中。穿过迷雾,一座古朴的庙宇出现在眼前,
庙门上刻着“狐仙庙”三个大字。庙中香火鼎盛,一位白发老狐仙正在打坐。
阿山上前恭敬行礼:“晚辈阿山,求见青璃姑娘。”老狐仙睁开眼睛,
目光如炬:“你便是那个救了青璃的凡人?”“正是晚辈。”阿山如实回答。
老狐仙叹了口气:“青璃因私闯人间,与凡人结缘,已被族中禁足。你回去吧,人妖殊途,
你们是不会有结果的。”“我与青璃真心相爱,求前辈成全!”阿山跪地不起。
老狐仙沉吟片刻:“青石山深处有座黑石洞,洞中住着一条千年蛇妖,它修炼邪术,
残害生灵,狐族多次围剿都未能成功。若你能取得蛇妖的内丹,证明你的诚意与能力,
我便允你与青璃相见。”阿山毫不犹豫地答应:“晚辈愿往!
”老狐仙取出一把匕首:“此乃镇魂匕,可伤妖邪。蛇妖内丹蕴含强大妖气,你需小心行事。
”阿山接过匕首,向老狐仙辞行,前往黑石洞。洞外阴风阵阵,怪石嶙峋。阿山握紧镇魂匕,
深吸一口气走进洞中。洞内漆黑潮湿,不时传来令人毛骨悚然的嘶嘶声。行至深处,
忽见一双灯笼般大小的绿眼在黑暗中亮起,一条水桶粗细的巨蛇盘在洞中央,
鳞片在微弱的光线下闪着幽光。“小小凡人,竟敢闯入我的洞府!”蛇妖吐着信子,
声音沙哑刺耳。阿山虽心中恐惧,却强作镇定:“蛇妖残害生灵,我今日特来为民除害!
”蛇妖狂笑起来:“不自量力!”说罢猛地扑来。阿山侧身躲过,挥舞镇魂匕刺向蛇妖七寸。
蛇妖吃痛,怒不可遏,巨大的尾巴横扫过来。阿山被扫中,口吐鲜血倒飞出去。
就在蛇妖准备一口吞下阿山之际,一道白光疾射而来,击中蛇妖眼睛。蛇妖痛得嘶吼,
阿山趁机爬起,将镇魂匕狠狠刺入蛇妖七寸。蛇妖挣扎片刻,渐渐不动了,
一颗红光闪闪的内丹从它体内飞出。阿山刚要去接,却见青璃从暗处冲出,
一把将他推开:“小心!内丹妖气太重!”她祭出本命狐火,将内丹包裹起来,
“我偷偷溜出来的,快跟我走!”两人刚出黑石洞,就见老狐仙带着几位狐族长老赶来。
青璃跪下请罪:“奶奶,孙儿知错。”老狐仙看着阿山手中的镇魂匕和青璃护住的内丹,
叹了口气:“罢了,你二人情深义重,又为民除害有功,我便不再阻拦。但人妖殊途,
你若要与凡人相守,需得散去千年修为,化作凡人。
”青璃毫不犹豫:“只要能与恩公在一起,我甘愿散去修为!”阿山上前一步:“不必如此,
我愿留在山中陪伴青璃。”老狐仙摇头:“凡人在山中难以长寿。我有一法,
可将你的阳寿与青璃相连,让你能在山中存活百年,但需得每年承受月圆之夜的噬心之痛。
”“我愿意!”阿山坚定地说。第四章 百年相守老狐仙施展法术,
将阿山与青璃的性命相连。从此,阿山便留在了青石山,与青璃结为夫妻。
他们在山中盖了间木屋,开垦了一片菜园,过着神仙眷侣般的生活。每年月圆之夜,
阿山都会承受噬心之痛,但他从未抱怨。青璃心疼不已,四处寻找缓解之法,
终于在一本古籍中找到记载:用雪山雪莲、深海珍珠和凤凰羽毛炼制丹药,可减轻痛苦。
青璃告别阿山,独自踏上寻药之路。她翻越万仞雪山,潜入万丈深海,穿越烈火森林,
历经千辛万苦,终于集齐了三种药材。炼制丹药时,她耗尽了大半修为,
才成功炼出三枚止痛丹。阿山服用丹药后,月圆之夜的痛苦果然减轻了许多。
他看着青璃苍白的面容,心疼地将她拥入怀中:“以后不许再这样冒险了。
”青璃依偎在他怀里:“只要能为你减轻痛苦,我什么都愿意做。”岁月流转,
转眼几十年过去。阿山虽有法术相助,却依旧会老去,而青璃作为狐仙,容貌丝毫未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