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戳我直接看全本<<<<

我,996卷王,被邻居们定义为小区的叛徒

我叫李浩然,一个互联网大厂的高级程序员,一个自豪的996卷王。在我的世界里,凌晨三点的城市灯火是我的军功章,双肩包里永远备着的速效救心丸是我的骑士徽章。我坚信,青春就该燃烧,生命就该用来奋斗,所有到点下班的行为,都是对生命的亵渎。

我们小区叫“硅谷里”,一个听着就很有奋斗精神的名字。住在这里的,大多是像我一样,在附近科技园上班的“精英”。大家白天在工位上拼杀,晚上在业主群里比较谁的公司加班更晚,谁拿的年终奖更多。这里,是奋斗者的应许之地,是卷王们的耶路撒冷。

直到“反内卷联盟”的出现。

这事儿一开始,像个笑话。发起人是小区里退休的老干部,姓赵,我们都叫他赵大爷。赵大爷以前是工会主席,退休了也闲不住,看着我们这些年轻人一个个脸色蜡黄、发际线堪忧,痛心疾首。

“这不叫奋斗,这叫玩儿命!”赵大爷在业主群里振臂一呼,“我们‘硅谷里’,不能变成‘寡妇里’、‘伤心地’!我们要成立‘反内卷联盟’,把失去的生活夺回来!”

群里一片死寂。过了半晌,才有人弱弱地回了一句:“赵大爷,房贷不允许啊。”

我当时正一边吃着外卖的麻辣烫,一边改着一个紧急的BUG。看到这条消息,我嗤之以鼻,手指翻飞地在群里打下一行字:“您不懂,这叫价值实现。不996,不成活。”发完,我还配上了一个“奋斗”的表情包。

然而,我低估了赵大爷的决心,以及小区里大爷大妈们的执行力。

几天后,一张红纸黑字的《告全体业主书》贴在了每栋楼的电梯口,标题触目惊心——《关于成立“硅谷里”社区反内卷互助联盟的倡议暨第一号“铁腕”令》。

内容更让我瞠目结舌:

一、自即日起,联盟成立。本着自愿加入、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经投票,本小区85%的退休及自由职业业主同意,本令即刻生效。

二、每晚七点整,为“家庭时间”起始点。届时,联盟将对全小区进行统一拉闸断网处理,时长为五分钟,作为提醒。

三、小区门口设立“晚归家人关爱岗”,由联盟成员轮流值班。凡晚七点后归来的“加班家人”,需在岗亭登记,并接受“关爱问询”。

四、为督促大家回归家庭,凡被登记三次及以上者,将被认定为“社区内卷行为突出贡献者”,需在业主大会上做“如何平衡工作与生活”的主题分享。

五、最狠的是第五条:为建立真正的“互助”精神,凡被岗亭抓到连续一周晚于九点回家者,将被视为“小区公敌”与“内卷叛徒”,需在业主群里发一千元红包,作为对全体邻里“精神内耗”的补偿。

我看完,差点把嘴里的肥牛喷在屏幕上。这简直是21世纪的“魔幻现实主义”。拉闸断网?门口设卡?发一千块红包?这帮大爷大妈是疯了吗?

我把这当成一个行为艺术,一个笑话。我甚至在公司的项目组里分享了这件事,引来同事们的一阵嘲笑。

“你们小区人才多啊!”

“这要是被我们老板知道了,不得气死?”

“浩然哥,你可千万别被抓到,你这加班频率,不得天天发红包?”

我笑了笑,没当回事。我,李浩然,一个项目的核心骨干,一个即将晋升的技术总监,怎么可能被这种“过家家”式的联盟束缚住?我的战场,在公司的服务器里,在数以百万行计的代码中。小区的门岗,拦不住我飞升的脚步。

那天晚上,我为了一个新功能的上线,一直忙到深夜十一点。拖着疲惫但充实的身体回到小区门口,远远地,我看到门岗的灯光下,几个穿着红袖章的大爷大妈正围着一个年轻人“盘问”。

年轻人西装革履,一脸的生无可恋,正是隔壁楼那个在投行上班的小王。

“小王啊,又这么晚?”赵大爷语重心长地说,“你看你,黑眼圈都掉地上了。钱是赚不完的,身体是自己的呀。”

“赵大爷,我……我这是有美国那边的会……”小王有气无力地辩解。

“行了行了,别找借口了。”旁边一个胖乎乎的张阿姨拿出个小本本,“第五次了啊,小王。明天记得在群里发红包,一千块,一分都不能少。这也是为了你好!”

我躲在暗处,看着小王垂头丧气地签了字,感觉又好气又好笑。

我绕开门岗,从地下车库悄悄溜回了家。躺在床上,我还在想,这真是一场闹剧。

可我万万没有想到,几个月后,我不仅会成为这场“闹剧”最忠实的拥护者,更会成为那个站在门岗,亲手将“卷王”们一个个登记在册的,“行刑官”。而这一切的转变,都源于那场将我从云端狠狠砸进泥潭的,无情背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