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在雨季的洱海…
林晚端着刚煮好的普洱茶,小心翼翼地绕过楼梯的拐角,缓缓地走向三楼尽头那间名为“星空房”的房间。
这个名字是前任阿哲起的,他曾经满怀***地说,这里视野最好,躺在床上就能看到整片洱海和璀璨星河。
然而,如今星河难觅,只剩下这无休止的雨,仿佛天空也在哭泣。
门虚掩着,留着一道缝隙。
林晚正要抬手敲门,视线却被门内露出的景象攫住,让他不由自主地停下了脚步。
江川背对着门,站在房间中央。
他换了一件干净的白衬衫,袖子依旧挽到小臂,显得干练而专注。
他面前的小圆桌上,摊开着一个银色的、布满各种旋钮和屏幕的仪器,几条纤细的数据线像藤蔓一样连接着它,显得有些杂乱无章。
仪器旁边,是一台摊开的笔记本电脑,屏幕上闪烁着复杂的曲线和不断跳动的数字,仿佛在诉说着某种神秘的规律。
最吸引林晚目光的,是窗台上那个不起眼的白色小方盒,一根细长的金属探头伸向窗外,正无声地感知着外面潮湿的世界。
这个小方盒仿佛是一个沉默的守望者,静静地记录着雨季洱海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微小的变化。
林晚不禁有些好奇,江川究竟在研究些什么,这个神秘的仪器又在记录着什么。
江川微微俯身,身体略微前倾,全神贯注地盯着电脑屏幕,手指在触摸板上缓慢而有节奏地滑动,偶尔在键盘上敲击几下。
他的侧脸线条在窗外透进来的灰蒙蒙天光下显得格外清晰而专注,仿佛一幅精心雕琢的素描画。
房间里弥漫着一种静谧的氛围,只有仪器运行发出的极其微弱的嗡鸣声,以及他指尖偶尔敲击键盘的嗒嗒声,这些声音在寂静中显得格外突兀。
林晚端着茶盘,站在门外,一时之间忘记了动作。
她透过门缝,目睹了这个气象工程师的世界,一个被精确的曲线、跳动的数字和窗外那根沉默的金属探头所填满的世界。
这一切都带着一种与洱海闲散氛围格格不入的、冰冷的秩序感,仿佛与她想象中坐在窗边看雨、喝茶的游客形象相去甚远。
她忽然觉得手中这杯温热的茶有些不合时宜,仿佛在这个充满科技感的环境中显得格格不入。
就在这时,江川似乎察觉到了门口的视线,他缓缓转过头,动作从容不迫。
镜片后的目光平静地落在林晚身上,没有被打扰的不悦,也没有惊讶,只是很自然的注视,仿佛在无声地询问她为何站在门外。
“林老板?”
他轻声开口,声音一如既往地温和而清亮,仿佛春风拂过湖面,带着一丝不经意的温柔。
林晚这才从沉思中回过神来,脸上微微泛起一抹红晕,连忙推开门,步入房间:“我看你还没有下楼来喝茶,就想着给你送上一杯来。
刚煮好的普洱茶,可以暖暖你的胃。”
她小心翼翼地将那只洁白的瓷茶杯轻轻放在离那些精密仪器稍远一点的桌角,以免热气对仪器造成影响。
“谢谢你,真是有心了。”
江川的目光从屏幕上移开,扫过那杯热气袅袅上升的茶水,然后又重新回到屏幕上,“我正在调试新布设的站点,数据还在适应本地环境的过程中。”
林晚的视线不由自主地飘向那个白色的小小方盒,好奇心驱使她开口询问:“那个……就是用来测量天气的设备吗?”
“是的,这是自动气象站的一部分,主要用来测量温度、湿度和气压。”
江川简单地解释着,手指无意识地在屏幕上划过一条起伏的曲线,“洱海的气候非常独特,湖陆风效应非常明显,局地对流也很强烈。
特别是在雨季,降水预报的准确性尤其难以把握。”
他的话语中夹杂着一些林晚从未接触过的专业术语,这些术语虽然陌生,却巧妙地描绘出窗外这场风雨的某种内在联系。
她第一次意识到,那些看似随意砸落的雨滴背后,竟然隐藏着如此复杂的逻辑和规律。
“那……能不能准确预测明天的雨呢?”
林晚忍不住脱口而出,问完之后才觉得自己这个问题有些愚蠢。
江川的嘴角似乎微微上扬了一下,快得让人几乎以为是自己的错觉。
他轻轻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目光重新聚焦在屏幕上不断滚动的数据流上。
“从目前的数据来看,”他的声音虽然不高,但却透露出一种基于数据的坚定,“明天午后,将会有一场短时强降水,伴随着雷暴。”
林晚顺着他的目光看向屏幕,那些弯弯曲曲的彩色线条和跳动的数字在她眼中如同难以解读的天书。
然而,江川那笃定的语气,却像一颗小石子,投入了她原本平静的心湖,激起了一圈微小的涟漪。
明天午后……雷暴。
她下意识地望向窗外,只见灰云低垂,湖面一片沉寂。
这雨,似乎真的要下到人心底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