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从高三菜鸟到副驾驶的"渡劫"实录

>>> 戳我直接看全本<<<<
大家好,我是方夏!

当我现在戴着副驾肩章坐在驾驶舱里,看着窗外云卷云舒时,总会突然想起高三那年在体检站被医生掰着胳膊转圈圈的场景。

那时候打死也想不到,这场始于“摸高够不够、视力达不达标”的拉锯战,会变成一场横跨数年的“闯关游戏”——而且每一关都藏着让人哭笑不得的“惊喜”。

写这个“简史”的念头,源于某次航后讲评。

老机长拍着我的肩膀说:“你们这代学员够顺的了。”

我嘴上应和着,脑子里却瞬间闪过被理论题按在地上摩擦的夜晚、单飞时手心冒汗的握杆力度、改装时背SOP背到说梦话的自己。

顺吗?

或许吧,但那些藏在“顺利”背后的兵荒马乱,只有真正走过这条路的人才懂。

这不是一本“成功学指南”,更像是一本“踩坑日记”。

你会看到一个普通高中生如何在体检表上的“鼻中隔偏曲”栏里画问号,如何在高考志愿填报时把“飞行技术”填成第一志愿后失眠三天,如何在入学复检时对着视力表最后一行使劲眨眼,生怕前功尽弃。

接下来的章节,我会按时间顺序给你念叨念叨这些年的“闯关经历”:军训时被晒成黑炭还得练队列的酸爽,理论学习时对着《航空动力学》课本怀疑人生的迷茫,下基地第一次摸到真实操纵杆时的手抖,单飞成功后在停机坪蹦得比塔台还高的傻样。

当然,还有双发考试时差点忘放起落架的惊险,仪表飞行时在云中“盲飞”的晕头转向,商照考试后被考官怼“这着陆能颠醒死人”的尴尬。

别指望在这里看到什么“天赋异禀”的传奇故事。

我就是个普通人:理论考试前通宵刷题,背icao单词时把“altitude”念成“奥特曼”,ACPC模拟机训练时因为操作失误被教员暂停三次。

但也正是这些笨拙的努力、搞笑的失误和咬着牙的坚持,才让每一个证书上的印章都显得格外实在。

写这些不是为了诉苦,毕竟飞行这事儿,本就是“痛并快乐着”的代名词。

就像单飞时虽然紧张到腿软,但拉起机头冲上云霄的瞬间,所有恐惧都变成了雀跃;改装时背流程背到崩溃,但第一次独立完成标准喊话时,心里的骄傲藏都藏不住。

那些曾经觉得熬不过去的坎,回头看都成了笑着说出口的段子。

如果你也是飞行学员,或许能在这些文字里找到自己的影子,知道“原来不止我一个人这么狼狈过”;如果你对飞行好奇,那这就是一份带着烟火气的“通关攻略”,告诉你从地面到云端,要踩多少坑、流多少汗,才能把梦想真正飞起来。

好了,前言就到这里。

接下来的章节,咱们就按时间线,一起回顾这段从高三教室到驾驶舱右座的“升级之路”。

准备好瓜子汽水,这趟回忆之旅,马上起飞——哦对了,系好“安全带”,毕竟回忆里的那些颠簸,可不比真实飞行少。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