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姥爷爱文学

>>> 戳我直接看全本<<<<
在那个风云变幻、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的时代,姥爷的家庭如同一股清流,静静地流淌在岁月的长河中。

他的大大,即姥爷的父亲,是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的秀才,这不仅意味着家族中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更象征着一种对学问的执着追求和对传统价值的坚守。

在那个信息尚未如此发达的年代,书籍成为了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而姥爷家中那些珍贵的藏书,无疑是最宝贵的财富。

从老版本的西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到《三侠五义》、《隋唐演义》、《仁贵争东》等经典之作,它们如同璀璨的文化明珠,不仅照亮了姥爷的童年,也为他打开了一个广阔无垠的知识世界。

姥爷自小便对这些古籍充满了浓厚的兴趣,那些泛黄的书页上,古老的文字仿佛拥有一种难以言喻的魔力,引领着他一步步深入探索。

在无数个寂静的夜晚,姥爷总是手捧书卷,沉浸在那些或悲壮、或激昂、或缠绵悱恻的故事中。

他的记性异常惊人,无论是复杂的情节,还是个性鲜明的人物,都能被他一一铭记于心,仿佛那些故事己经成为了他生命的一部分。

姥爷不仅热爱阅读,更有着非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他能够将书中的故事巧妙地融入日常生活,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表情,将故事扩展得更加引人入胜。

这种独特的才能,使得姥爷在说书唱书方面展现出了非凡的天赋。

在那个刚解放初期,物质条件相对匮乏,文化活动也相对单一的时代,姥爷的说书成为了村民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横岭村中心的三和店,这个承载着历史记忆的地方,见证了姥爷说书的辉煌岁月。

三和店,原名三和驿站,曾是官方设立的休息之所,供过往的客商歇脚、食宿。

解放后,它归供销合作社管理,但那份历史的厚重感依旧未减。

每当夜幕降临,三和店内便灯火通明,人声鼎沸。

姥爷身着朴素的衣衫,端坐在众人面前,开始了他的说书之旅。

姥爷的说书,不仅仅是对书中故事的简单复述,更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

他运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厚的文学功底,将每一个故事都演绎得栩栩如生。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刘备、孙权,以及那些英勇无畏的将领们,在姥爷的口中仿佛跨越了千年的时光,重新活了过来;《水浒传》里的梁山好汉,他们的义薄云天、豪情壮志,让听众们热血沸腾;《隋唐演义》中的乱世风云,更是让人感受到了历史的沧桑与变迁。

姥爷的声音,时而低沉如古钟,时而激昂如战鼓,将听众们带入了一个又一个精彩绝伦的故事世界。

人们围坐在他周围,聚精会神地聆听,时而为英雄的壮举鼓掌喝彩,时而为人物的命运扼腕叹息。

姥爷的说书,不仅满足了村民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更成为了那个时代珍贵的文化记忆,让人们在艰苦的生活中找到了心灵的慰藉和精神的寄托。

在姥爷的身上,我们看到了文学的力量,它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传递着人类的智慧和情感。

姥爷用他的说书唱书才能,为那个文化匮乏的时代增添了一抹绚丽的色彩,也让人们深刻体会到了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他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那份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成为了人们心中永远的英雄。

姥爷的故事,如同一曲悠长的歌谣,穿越时空的隧道,回响在历史的长河中,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追寻属于自己的文化梦想。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