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便利店的意外林溪第一次见到陈默,是在一个暴雨倾盆的夏夜。傍晚时分,
天空突然阴沉得可怕,乌云像被打翻的墨汁般迅速晕染开来。
林溪刚从打印店取出精心修改的设计稿,这是她熬了三个通宵才完成的项目。
她小心翼翼地将画稿护在怀中,抬头望了望天色,心里暗自祈祷能在雨落下前赶到家。
然而天不遂人愿,才走出几步,豆大的雨点就噼里啪啦地砸了下来。
她慌忙躲到街角便利店的屋檐下,看着转瞬间就密集成帘的雨幕,不禁叹了口气。
雨水沿着屋檐流淌而下,形成一道水帘,将便利店与外界隔绝开来。手机在包里震动个不停,
她掏出来一看,是甲方的催稿信息:“林小姐,方案什么时候能发来?我们这边很急。
”语气中的不耐烦几乎要溢出屏幕。林溪咬了下唇,回复道:“马上就好,正在路上。
”可是眼前的暴雨丝毫没有减弱的迹象,反而越下越大。地上的积水已经没过了脚踝,
偶尔有车辆驶过,溅起一人高的水花。林溪看了看怀中的画稿,又看了看瓢泼大雨,
陷入两难——冲出去,画稿肯定要遭殃;不冲,甲方那边无法交代。就在她犹豫不决时,
头顶突然多了一片阴影。“用这个吧。”一个清冽的男声在耳边响起。她诧异地转过头,
看到一个穿着浅灰色连帽衫的男生,手里拿着一把黑色的长柄伞,正递到她面前。
男生的头发被雨水打湿,几缕碎发贴在光洁的额头上,水珠顺着发梢滴落。他的眼睛很亮,
像盛着夏夜的星光,在雨幕中格外清澈。“啊……谢谢,可是你怎么办?”林溪有些犹豫,
目光落在他微湿的肩头。“我就在这附近住,跑几步就到了。”男生笑了笑,
嘴角扬起一个温柔的弧度,不由分说地把伞塞到她手里,“快走吧,雨好像更大了。
”没等林溪再说什么,他已经转身冲进了雨里,浅灰色的身影很快被浓稠的夜色和雨幕吞没。
林溪握着还带着余温的伞柄,心里涌起一股莫名的暖意。她撑开伞,
看了一眼伞面上印着的“城市图书馆”字样,小心翼翼地护着画稿,快步往公寓的方向走去。
雨点敲击着伞面,发出有节奏的声响。林溪走在雨中,心里却异常宁静。
那个男生的笑容像一道光,穿透了这个阴郁的雨夜,照进了她的心里。回到家时,
她的设计稿完好无损。林溪顾不得换下湿衣服,第一时间打开电脑,
赶在截止时间前把修改好的方案发过去。等待回复的几分钟里,她坐立不安,
时不时刷新邮箱。终于,新邮件提示音响起。她忐忑地点开,意外地发现甲方没有再挑刺,
只是简单回了句“可以了”。林溪长舒一口气,瘫坐在沙发上,
这才感觉到衣服湿漉漉地贴在身上的不适感。换好衣服后,她拿起角落里的那把黑色长柄伞。
伞骨结实,伞面宽大,是那种很实用的款式。她仔细地把伞擦干,
看着伞柄上刻着的“城市图书馆”几个小字,不禁想起那个男生干净的笑容,
心里像被什么东西轻轻挠了一下。第二天天气放晴,林溪特意把伞洗干净晾干,
想着或许能在附近碰到伞的主人。接下来的几天,她每次路过那家便利店,
都会下意识地放慢脚步,多留意几眼,却再也没见过那个浅灰色的身影。
那把伞被她放在了玄关的角落,像一个沉默的秘密,静静地等待着下一次相遇。
第二章 图书馆的重逢半个月后的一个周末下午,阳光透过云层洒下柔和的光线。
林溪决定去市图书馆查资料。她是个自由插画师,最近接了一个关于老上海风情的绘本项目,
需要找一些民国时期的建筑资料做参考。市图书馆是一座有着百年历史的老建筑,
欧式风格的穹顶下,彩色玻璃窗投射出斑斓的光影。林溪踩着大理石台阶走上二楼,
扑面而来的是书籍特有的墨香。图书馆里很安静,
只有书页翻动的沙沙声和偶尔响起的轻微脚步声。林溪在书架间穿梭,
按照索引找到了建筑类图书区。这里比她想象的要大,一排排高耸的书架像迷宫般延伸开去。
她仔细地查找着书目,终于在一排书架顶层找到了想要的那本《上海老建筑图录》。
书放得很高,她踮起脚尖,指尖刚要碰到书脊,旁边伸过来一只手,
轻松地把那本书取了下来。“是这本吗?”熟悉的声音让林溪愣了一下。她转过头,
看到了那个熟悉的浅灰色身影。男生今天穿着简单的白色T恤和卡其色休闲裤,
戴着一副细框眼镜,少了几分雨夜的随性,多了几分书卷气。他站在书架投下的阴影里,
眼神温和。“是你!”林溪有些惊喜,声音不自觉地提高了几分,
在安静的图书馆里显得格外清晰。她连忙压低声音:“上次的伞还没还给你呢,
真是太谢谢你了。”男生显然也认出了她,眼睛弯了弯:“好巧。”他把书递给她,
“你也喜欢老建筑?”“嗯,我是个插画师,正在做一个相关的项目。”林溪接过书,
指尖不小心碰到了他的手指,像有微弱的电流窜过,她下意识地缩回了手。“插画师?
”男生的眼里闪过一丝兴趣,“我是学建筑设计的,叫陈默。”“林溪,双木林,溪水的溪。
”她连忙自我介绍,心跳莫名加快。陈默指了指阅览区的方向:“要不要一起坐?
我正好也在查资料,或许能帮上忙。”林溪点点头,跟着他来到靠窗的位置。
阳光透过高大的玻璃窗洒进来,在地上投下长长的光影。两人相对而坐,林溪打开笔记本,
陈默则摊开自己的资料——一堆古建筑测绘图和笔记。那天下午,
他们在图书馆的休息区聊了很久。林溪知道了陈默在附近的大学读研究生,
主攻古建筑保护与修复;陈默也知道了林溪喜欢画城市里的老街道,
梦想是出版一本属于自己的城市插画集。他们发现彼此有很多共同点,
都喜欢在闲暇时去逛老街区,都对那些带着时光痕迹的建筑情有独钟。
陈默说起古建筑时的眼睛会发光,他细致地讲解不同时期建筑风格的特点,
手指在图纸上比划着梁柱的构造。“你看这个斗拱的造型,”他指着一张照片说,
“这是典型的明代风格,线条更加简洁有力。”林溪听得入神,
她从未想过建筑背后还有这么多学问。作为插画师,她更注重建筑的外观和氛围,
而陈默却能看到更深层的东西——时代的气息、工匠的匠心、历史的沉淀。
聊到喜欢的咖啡时,两人意外地发现口味惊人地一致——都不加糖不加奶,只爱纯粹的美式。
“苦涩中的回甘,就像老建筑一样,初看平淡,细细品味才能发现其中的美好。
”陈默这样形容道。夕阳西斜,图书馆里的人渐渐稀少。林溪看着陈默认真说话的样子,
阳光勾勒出他清晰的侧脸轮廓,心里那棵叫“心动”的小芽,在不知不觉中悄悄发了芽。
“对了,伞还在我那里,我什么时候还给你?”林溪想起正事。“不用特意跑一趟,
”陈默拿出手机,“加个微信吧,等我有空了找你拿。
”看着微信列表里多出来的那个头像——一张俯拍的城市天际线照片,
林溪的嘴角忍不住微微上扬。窗外,夕阳正好,为整个城市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色。
第三章 夏夜晚风里的心动从那以后,林溪和陈默开始频繁地联系。
有时是陈默发来一张他在考察现场拍的古建筑细节照片,
斑驳的墙面、精巧的檐角、花纹繁复的窗棂;有时是林溪分享她新画的插画草稿,
用色大胆的街景、细腻的人物肖像、充满想象力的构图。他们会讨论某个建筑的风格,
也会聊一些无关紧要的日常。陈默会告诉她学校里的银杏叶开始变黄了,
林溪会抱怨甲方又提出了奇怪的修改要求。林溪发现,陈默虽然话不多,
但总能在她需要的时候给出恰到好处的回应。她因为甲方的无理要求烦躁时,
他会发来一个安抚的表情包,然后说“别生气,你的画很好看”;她熬夜赶稿时,
他会提醒她早点休息,注意身体。一个周五的晚上,林溪刚结束一个线上会议,
感觉筋疲力尽。甲方对设计方案提出了大幅修改意见,这意味着她又得度过一个不眠之夜。
正当她对着电脑屏幕发呆时,收到了陈默的消息:“楼下新开了一家冰粉店,据说味道不错,
要不要一起?”她几乎是立刻就回了“好”。或许是因为疲惫,或许是因为想见那个人,
她需要一点甜食来抚平内心的烦躁。换衣服的时候,林溪对着镜子挑了半天,
最后选了一条浅蓝色的连衣裙。站在镜子前,看着自己微红的脸颊,她突然有些紧张,
像个第一次约会的小姑娘。她轻轻拍了拍脸,试图让心跳平复一些。陈默已经在楼下等她了。
他穿着一件简单的黑色衬衫,袖子挽到小臂,露出结实的小臂线条。看到林溪,
他眼睛亮了一下:“很漂亮。”林溪的脸更红了,低下头轻声说了句“谢谢”。
夏夜的微风拂过,带来一丝凉爽。冰粉店人不多,装修得很温馨,木质桌椅,暖黄色的灯光。
他们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夏夜的风从敞开的窗户吹进来,带着一丝凉爽的气息。
陈默点了两份招牌冰粉,上面撒着满满的花生碎和葡萄干。“味道怎么样?”陈默看着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