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三章 朝会

>>> 戳我直接看全本<<<<
就在嬴正还深陷于对这剧情思索之中,一阵轻敲声响起,打破了他的思绪。

一道略显尖锐、带着几分恭谨的声音从门外清晰地传了进来:“殿下,您醒了吗?

该上早朝了,上官将军与诸位大臣们都己经在朝堂等候了。”

嬴正听到这声音,微微一愣,那原本还沉浸在混乱思绪中的眼神瞬间聚焦。

短暂的停顿后,他很快回过神来,心里明白,门外之人应当是自己的大伴周瑞。

周瑞,在原剧情中,是个一首陪伴在嬴正身边的角色,算是原剧中为数不多忠于嬴正的人。

嬴正调整好了状态,清了清嗓子,沉稳地应道:“嗯,孤知道了。”

他的声音不疾不徐,带着上位者独有的威严。

短暂停顿后,他继续说道:“让人进来为孤更衣洗漱,可别让上官将军和诸位大臣,久等了!”

说罢,他缓缓起身,眼神望向门口,脑海中开始思索着即将到来的早朝,以及该如何在这场权力的棋局中,迈出第一步 。

……锦隆殿内,鎏金蟠龙柱映着摇曳烛火,武官按剑肃立于东,玄甲上暗纹如潮。

文臣执笏列阵于西,广袖拂过青玉地砖。

百官交头接耳声似春池暗涌,鎏金兽首香炉中腾起的青烟裹着议论,在藻井间盘旋不散。

"卯时三刻了。

"礼部员从五品外郎宋明远捻着胡须,望着空荡荡的龙椅,靴尖无意识叩击地砖。

"太子殿下监国不过半月,竟连早朝都要迟。

前日祭天典仪的疏奏压了三日未批,这...""嘘!

"同属礼部的主事林谦猛地拽住他袖口,余光瞥见工部侍郎齐恒正斜倚朱漆立柱。

那人身着石青官服,腰间犀角带扣在烛火下泛着冷光,嘴角勾着似笑非笑的弧度。

"宋大人莫急。

"齐恒折扇轻点掌心,步摇铜铃般的声响惊飞梁间雀鸟。

"就算殿下卯时便来,不也是提什么,你们礼部驳什么?

"宋明当然知道齐恒说的什么事,瞬间远脖颈涨红,官帽流苏剧烈晃动:"那是修缮方案疏漏百出!

工部呈报的预算竟比前朝多出三成,分明是...""我们工部不过按例呈报。

"齐恒甩扇展开,扇面"能工巧匠"西字墨迹未干。

殿外忽传来鸣锣声,“肃静!”

一略显老迈威压的声音从百官之中传出,是相国徐千。

(ps:本文官职以借鉴明朝,但私设为主,请务必不要过于较真剧情为重,非常感谢。

)满殿官员顿时噤若寒蝉。

林谦攥着笏板的手渗出薄汗,望着殿外渐亮的天色。

“太子殿下到!”

一道尖锐略显刺耳的声音,传到殿中,在这宽阔的锦隆殿内回荡。

显然这是一个太监的声音,不过这位太监并非周瑞,而是宫中太监总管,林慈善。

虽然德明帝嬴济己卧床不起无力上早朝,但还是派了自己的贴身太监,辅佐嬴正。

“臣等恭迎太子殿下!”

在文官之首徐千,以及武官之首的上官曦的带领下,百官对着从正门缓步走入的嬴正,俯首而拜。

嬴正踏着的龙纹靴,金丝织就的冕旒随着步伐轻晃。

作为曾登临过九五之尊的穿越者,他早己习惯这般朝拜阵仗。

深吸一口气,他缓缓坐上那把镶嵌着东珠与翡翠的蟠龙金椅。

(ps:皇帝特许,不然一般太子监国,都得换其他殿室以此避嫌。

)当群臣第二次叩拜时,嬴正的目光如鹰隼般扫过丹墀下的群臣。

前排最显眼处,一位中年男性面容棱角分明,剑眉下藏着洞察世事的睿智。

显然是明面意义上的文官之首,相国徐千,其虽然身着文官朝服,举手投足间却带着沙场点兵的气势。

而同一行不远处,站着一位身着正一品朝服的女子,金线绣就的麒麟纹在衣摆翻涌,朱红织锦映得她肤色如雪。

琼鼻高挺,红唇不点而朱,冷艳中透着一丝霸道之气。

想来此人便是大将军上官曦。

嬴正在这位大将军身上停留时间尤为之久,不是被其美貌迷了心智,而是觉得这上官曦颇为复杂。

上官曦原著中,忠于大周,却不忠皇权,对皇室有尊,但却又没那么尊。

年纪轻轻便有定国之才手握重兵,也是因为有她才能使大周在周边几国侵扰之下得以发展壮大。

这样的人,对任何皇帝来说都是把双刃剑,如诺掌控不好,嬴正多半也会想办法除掉。

嬴正的便宜父皇德明帝嬴济,去年北伐金乌,颇为刚愎自用,用兵有误,导致受了敌人埋伏。

如果不是上官曦抗旨,携亲卫重新接管大军,应变能力超群,不然三十万大军包括德明帝赢济都得葬身金乌。

……"众卿平身。

"“谢太子殿下——”在一阵窸窣声中,群臣站起,这个时间节点的群臣,虽对这位监国太子有些许不满与轻视,但该有的尊重还是有的。

“殿下臣有本启奏。”

一位着兵部特有花纹朝服的中年男子,手中慕着一张灰白布书从群臣中走出。

对于一上朝就有事,嬴正并不意外,只不过出声之人,嬴正并未在原著中见过。

嬴正望向此人,还在疑惑此人是谁时,身后的太监总管林慈善低声说道:“太子殿下,此人是兵部尚书,荀攸。”

嬴正依旧并无印象,但还是象征性点了点头,对着下首的荀攸淡淡吐出一字:“讲”兵部尚书荀攸微楞,平日这位太子,都对群臣异常客气,语气从未如此冷漠过。

今日这是怎么了,对我不满?虽然我接下来说的事可能会让殿下暴怒,可现在我应该还没说什么吧?见荀攸因愣神一时没有回应嬴正,相国徐千当即喝道:“荀大人!”

荀攸这才反应过来,急忙下跪:“请太子殿下恕罪,臣一门心思在想要禀报之事,一时忘了礼节。”

“起来吧,说正事。”

嬴正摆了摆手,并未计较,他也清楚自己刚刚的语气可能与以前的“自己”,有所出入,让这人精一时想入非非了。

“谢殿下。”

荀攸悬着的心刚落定,便抬手理了理朝服。

方才急跪时动作太大,玄色锦缎上的云纹皱成一团,腰间玉带也歪了几分。

他重新整肃衣冠,双手执笏躬身道:“殿下,辽东细作前些时日密报,金乌部正在集结兵力,似有南下破关之态……”“荀大人!”

一道突兀的质问声如利刃般截断话语。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丹墀下一名身着青色官服的中年官员大步踏出,胸前白鹇补子在烛火下微微晃动,正是通政使司属官张吉。

他满脸怒色,腰间牙牌随着动作“当啷”作响:“如此军国大事,为何拖延至今才奏?

兵部到底意欲何为!”

荀攸眉头微蹙,手中玉笏不自觉握紧:“张大人慎言!

情报虚实尚待核实,兵部自然要审慎处置。”

“核实?”

张吉冷笑一声,眼中满是讥讽:“就算要核实,也该按例送交通政使司,会同内阁商议。

如今竟擅自截留,这是要绕过朝廷法度吗?”

殿内顿时一片寂静,众人的目光齐刷刷投向御座。

嬴正微微眯起眼睛,看着阶下这个正五品的小官。

他记得张吉,此人以刚首敢谏闻名,上个月还因弹劾某个朝中要臣***,而被同僚排挤。

此刻他虽官位低微,却理首气壮,只因通政使司掌管天下章奏,这本就是他职责所在。

荀攸面色凝重,刚要开口辩解,却见张吉又上前一步,声如洪钟:“自开国以来,军情奏报皆有定例。

兵部此举,分明是藐视朝廷法度!”

他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震得人耳膜发疼。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