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张飞虹,是桃源县公安局城关分局的一名刑事警察。从警多年,经历过风风雨雨,
也见识过形形***的案件,但 2005 年 11 月 3 日上午发生的这起案件,
却如同一个深深的烙印,永远刻在了我的职业生涯中。那天上午 10 点多,
阳光透过警局窗户的缝隙,斑驳地洒在我的办公桌上。
我刚在局里处理完手头那些繁琐的事务,正准备喝口水稍作休息,
让紧绷的神经能有片刻的放松。突然,一阵急促而尖锐的电话***打破了这短暂的宁静。
“快来人啊,死人啦……”电话那头,
一阵惊恐万分、带着哭腔的尖叫瞬间让我的神经再次紧绷起来。我心里“咯噔”一下,
一种不好的预感油然而生,直觉告诉我,这绝不是一起简单的案件。我迅速放下手中的水杯,
水在桌上溅出一片水渍,我却顾不上去擦拭。我那中等身材瞬间挺得笔直,
国字脸上的浓眉紧锁,眼神中透露出坚定和果断。我大声招呼着同事们,
和他们以最快的速度跳上警车,拉响警笛,
风驰电掣般朝着江东省桃源县张家圩乡的那个小村疾驰而去。一路上,我的心一直悬着,
脑海中像过电影一般不断设想各种可能出现的复杂情况。警车在崎岖的乡村道路上颠簸前行,
扬起阵阵尘土。当我们赶到现场时,四周早已围满了神情紧张的村民,
大家的脸上都写满了惊慌和好奇。他们交头接耳,低声议论着,
现场弥漫着一股紧张而压抑的气氛。我和同事们迅速跳下警车,拉起警戒线,
将现场封锁起来,有条不紊地开始进行现场勘查。池塘里,一具尸体脸朝下漂浮着,
随着水面的轻微波动而晃动,那诡异的场景让人不寒而栗,据周围村民和村长张飞宇指认,
该具尸体的姓名叫孙志宏。只见孙志宏身形消瘦,头发凌乱地贴在头皮上,
然而那张脸却生得极为俊美,五官精致如雕刻,只是脸色苍白如纸,掩盖了原本的帅气。
我小心翼翼地靠近池塘边,蹲下身子,仔细观察着周围的环境。
池塘边的杂草有被踩踏的痕迹,地上还遗留着一些不太清晰的有深有浅的脚印。我拿出相机,
小心翼翼地拍照取证,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水面上还漂浮着一些杂物,
有折断的树枝、破碎的布条,似乎在暗示着这里曾经发生过激烈的挣扎。
据调查死者孙志宏出生在一个极度贫困且充斥着无尽暴力与争吵的家庭。
他家那破旧的土坯房在风雨中摇摇欲坠,仿佛随时都会坍塌。屋内昏暗潮湿,
散发着一股刺鼻的霉味。他的父亲是个脾气暴躁的酒鬼,每次喝得醉醺醺回家,
就会因为一点小事对家人大发雷霆。那一天,孙志宏只是不小心打碎了一个碗,
他的父亲就像一头发怒的狮子,瞪着布满血丝的眼睛,挥舞着粗壮的手臂,对他拳打脚踢。
孙志宏蜷缩在角落里,默默忍受着疼痛,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但他不敢哭出声来,
因为那样只会换来更猛烈的打骂。在学校里,孙志宏也备受欺凌。有一次,
班上几个调皮捣蛋的同学把他堵在教室的角落里,抢走了他的书包,
把里面的书本和文具扔得到处都是。他们还嘲笑他破旧的衣服和鞋子,说他是“小乞丐”。
孙志宏试图反抗,却被他们推倒在地,身上沾满了灰尘。他无助地看着周围冷漠的目光,
心中充满了恐惧和自卑。他的衣服总是补丁叠着补丁,洗得发白,
与同学们整洁鲜亮的校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的鞋子也总是破破烂烂,
脚趾头时不时从破洞中露出来。每次上体育课,他总是躲在角落里,
害怕同学们看到他那寒酸的样子。孙志宏曾试图努力学习,希望能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
但无论他怎么努力,成绩都不尽如人意。一次考试中,他因为紧张答错了好几道题,
成绩出来后,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严厉地批评了他,说他是“朽木不可雕也”。
同学们也跟着哄堂大笑,那一刻,孙志宏感到无比的羞愧和自卑,他的脸涨得通红,
嘴唇颤抖着,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从那以后,孙志宏开始自暴自弃,不再认真学习,
整天在学校里混日子。他上课不再认真听讲,而是趴在桌子上睡觉,或者望着窗外发呆。
作业也不认真完成,总是抄袭或者干脆不交。老师找他谈话,他也只是低着头,一言不发。
初中毕业后,他便辍学在家,从此走上了歧途,跟着村里的不良青年混日子。
他们整天无所事事,不是在村里偷鸡摸狗,就是在镇上打架斗殴。孙志宏学会了抽烟、喝酒,
染上了许多恶习。他头发留得长长的,遮住了眼睛,身上穿着奇装异服,
嘴里总是叼着一根烟。他的眼神变得冷漠而凶狠,不再有曾经的纯真和善良。有一次,
他们在村里偷了一户人家的鸡,被主人发现后,孙志宏和他的同伴们不仅没有认错,
反而和主人发生了激烈的冲突。他们大声叫骂着,挥舞着手中的棍棒,一副不可一世的样子。
最后,他们被村民们扭送到了村委会,受到了严厉的批评和教育。
但孙志宏并没有因此而悔改,反而觉得这是一种“***”的经历。
他觉得自己在村里已经没有了立足之地,于是决定离开村子,去外面闯荡。前些年,
他怀着对外面世界的憧憬,独自一人外出打工,本以为能在陌生的城市寻得一丝生机和希望,
却没想到受尽了各种磨难和挫折。由于没有学历和技能,
他只能在一些小工厂里做着最辛苦的工作,拿着微薄的薪水。他面容疲惫,
眼睛里没有了曾经的光芒。在工厂里,他也经常受到同事的排挤和欺负。有一次,
他不小心弄坏了一台机器,老板不仅让他赔偿损失,还扣了他一个月的工资。
孙志宏试图解释,但老板根本不听,还当着其他员工的面骂他是“没用的废物”。
孙志宏低着头,额前的头发遮住了眼睛,看不清他的表情,但能感受到他的绝望。
他的工作环境恶劣,车间里弥漫着刺鼻的化学气味,机器的轰鸣声震耳欲聋。
他每天要工作十几个小时,却只能拿到微薄的薪水。下班后,
他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狭小阴暗的出租屋里,倒在床上便不想再起来。面对生活的重重压力,
孙志宏感到无比的绝望和无助。他开始借酒消愁,经常在下班后一个人喝得烂醉。
他的脸上长满了胡茬,眼神空洞无神。他觉得自己的人生已经没有了希望,
不知道未来的路在何方。他曾经试图改变自己的命运,但每次都以失败告终。
他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觉得自己是一个一无是处的人。两年前,他满心疲惫地回到老家,
然而,依旧无所事事,整日游手好闲,在浑浑噩噩中虚度光阴。
他经常在村里的小卖铺里赊账买酒,喝醉了就躺在路边呼呼大睡。村民们看到他都纷纷摇头,
叹息着这个曾经充满朝气的少年如今变成了这副模样。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深入探究,
孙志宏童年的不幸遭遇致使他内心极度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
价值观和道德观也在这种压抑的环境中严重扭曲变形,
这无疑为他后来走上犯罪的道路埋下了深深的祸根。他从未体验过家庭的温暖和关爱,
也从未在学校和社会中得到过应有的尊重和认可。他的内心充满了愤怒和怨恨,
却找不到正确的方式来宣泄和表达。随着调查的层层推进,
我发现孙志宏和同村已婚妇女林晓之间有着一段违背道德伦理的不寻常关系。林晓面容姣好,
那白皙的肌肤宛如羊脂玉般细腻光滑,泛着淡淡的光泽,让人忍不住想要轻轻触碰。
弯弯的柳眉如同新月般优美,眉下是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犹如清澈深邃的湖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