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秋夜的微风拂过,带着些许凉意,吹散了方才粥店里的热闹烟火气。
校园里行人稀疏,只剩路灯在地上投下长长的、孤寂的影子,仿佛一条条没有尽头的时光隧道。
“林老师,怎么回去?”
陈澈很自然地问林薇,他的声音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清晰,他下意识地想延长这短暂的相处。
林薇停下脚步,侧过头看他。
路灯的光线在她脸上投下柔和的阴影,让她的表情看起来比平时少了几分锐利,多了一丝朦胧。
“我住在教工宿舍,走回去就行,不远。”
她答道。
“我们送你吧。”
陈澈再次提议,他向前微倾的身体。
方教授慈爱地拍拍林薇的手背:“是啊小薇,这么晚了,让你一个人回去我们也不放心。
正好散散步,消消食。”
林薇摇头,“真的不用,方教授,就十分钟路程。
谢谢你们的晚餐。”
方教授感受到她的坚决,不再坚持,只是语气愈发温和:“以后常来家里吃饭!
一个人在外面不容易,就把我们家当自己家。”
“自己家”三个字,她说得格外真诚。
她知道这女孩坚硬外壳下,或许藏着对温暖的渴望。
这句话像一颗细微的石子,轻轻投入林薇心湖。
“家”——这个对她而言意味着稳定、归属和安全感的词汇,带着巨大的诱惑力,瞬间击中了她的软肋。
“谢谢方教授。
那我先走了,再见。”
她转身离去,步伐利落依旧,很快便融入浓稠的夜色之中,只留下一个渐行渐远的背影。
陈澈站在原地,目送着她的背影完全消失在小路尽头,才缓缓收回目光。
那背影和他记忆中某个倔强的影像微妙地重叠,让他心头泛起一种复杂难言的情绪,像是遗憾,又像是期待。
“真是个难得的好孩子。”
方教授轻声感叹,语气里满是欣赏与怜惜,“农村出来的,无依无靠,全靠自己一路拼搏到现在,心性、能力,都没得说。
这份韧劲,多少男孩子都比不上。”
陈澈若有所思,目光还望着她消失的方向,低声应和:“她一首都很…特别。”
“特别”这个词从他口中说出,承载了远比字面更重的分量。
那不仅仅是聪明和努力,更是一种独特的灵魂质地——冷静下的尖锐,疏离下的强大,一种在逆境中淬炼出的、令人心悸的光芒。
八年前那个下午,她坐在他家客厅里,用最平静的语气说出最撼动他心扉的话时,他就隐约感觉到了这种“特别”。
方教授敏锐地捕捉到儿子语气中那一点不同寻常的意味,她瞥了儿子一眼,状似无意地继续投石问路:“说起来,小薇好像还是单身。
这么优秀的女孩子,追的人应该不少,但她眼光估计也高,心思又都放在事业上…”她的话像一根轻轻的羽毛,试图撩拨儿子那看似平静的心湖。
“妈,”陈澈无奈地打断,但这次,他的反驳不像以往那样干脆利落,带着一种连自己都未深思的、下意识的回避。
他脑海中闪过林薇那双冷静自持、仿佛能看透一切的眼睛,他忽然有些不确定,或者说,不愿在一切尚未明朗之前,轻易地将她纳入母亲惯常的“撮合”话题中,那仿佛是一种…冒犯。
“您又来了。”
他最终只是这样说道,语气里听不出太多情绪。
方教授是了解儿子的,她笑了笑,不再多说。
儿子没有像往常一样立刻明确拒绝,这本身就是一个值得玩味的信号。
回家的路上,夜色温柔。
陈澈却有些心不在焉。
他不由自主地点开微信,看着那个新添加的、简洁的向日葵头像。
指尖在屏幕上方停顿了片刻,他在斟酌措辞。
太热情怕惊扰她,太平淡又非他所愿。
最终,他发出了一条看似简单,却隐含了无数试探的消息:“很高兴今天遇见你,林老师。
[笑脸]”发送成功后,他竟然感到一丝罕见的、等待回复的焦灼。
他时不时瞥向手机屏幕,既期待它亮起,又担心亮起的是无关紧要的推送。
几分钟后,手机屏幕终于如愿亮起。
回复简单明了,符合她一贯的风格:“我也是。
谢谢晚餐。
[晚安]”没有多余的情绪,没有延伸话题的意图,礼貌周到,却也止步于此。
那个“晚安”的表情,像是一个温柔的句号,终结了所有继续对话的可能。
陈澈盯着这行字,反复看了两遍,仿佛能从这极简的文字里解读出什么隐藏密码。
一丝淡淡的失落掠过,但很快被更汹涌的回忆所取代。
七年前的记忆碎片因这条消息而骤然变得鲜活,那个在他因初恋离开而情绪最低落、觉得自我价值全面崩塌时,曾用一句“你的价值,不需要通过别人的选择来证明”不经意间点醒他的林薇如今,她褪去了当年的青涩,以一种更成熟、更耀眼、也更疏离的姿态,重新出现在他的生活里。
这感觉奇妙得像一个闭环,仿佛时光绕了一个圈,又将重要的人带回了原点。
命运的安排,有时确实出乎意料。
他收起手机,抬头望向深邃的星空,夜风拂面,带着桂花隐约的暗香。
而另一头,林薇回到教工宿舍。
她没有立刻开灯,任由清冷的月光透过窗户,在室内洒下一地银辉。
她独自站在窗前,手机屏幕的光映亮了她看不出情绪的脸。
微信对话框里,那条新消息和那个陌生的头像(或许是一张抽象的艺术图案,彰显着主人的品味)静静地躺在那里。
“很高兴今天遇见你。”
这句话在她脑中回放。
她试图用理性去解析其成分:百分之六十的客套,百分之三十的旧识情怀,或许还有百分之十…她暂时无法定义的内容。
七年了。
她没想到还会遇见他,那个曾经让她觉得棘手又负有责任的问题学生,如今己成长为……一个男人。
她轻轻呼出一口气,像是要吐出胸腔里那些莫名滞涩的情绪,然后将手机屏幕按熄,果断地放在桌上。
她打开了电脑和台灯,明天还有课要备,还有论文要看,还有研究计划要推进。
生活总是充满意外和变量,但她早己学会冷静地将所有突发因素纳入计算,重新优化自己的路径,以确保最终目标的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