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晚星站在布告栏前,看着逆光向她走来的江辰,脸上没有任何意外或惊喜的表情,只有一种近乎本能的警惕和分析。
“林晚星同学,”江辰在距离她一步之遥的地方站定,这个距离既不会显得冒犯,又足以进行清晰的对话,“关于社团的事,还有一些细节,方便现在聊聊吗?”
他的语气自然,仿佛这真的只是一次恰好的偶遇和顺理成章的后续。
林晚星的目光快速扫过他的脸,捕捉着他细微的表情变化。
大脑中的逻辑处理器高速运转:从教室到布告栏,路径有多条,他选择在此“偶遇”的概率低于17.3%。
精准的时机把握,表明他有意识地在此等待。
“可以。”
她简短地回答,声音平稳,“去哪里聊?”
“图书馆怎么样?
这个时间应该很安静。”
江辰提议道,眼神坦荡。
图书馆。
一个符合“学术社团”议题的场所,一个她原本就要去的地方。
逻辑上完全合理。
林晚星点了点头:“好。”
去图书馆的路上,两人一前一后,隔着半个人的距离。
江辰似乎刻意放慢了脚步,与她并行,并尝试开启一些轻松的话题,比如对新学校的印象,对物理老师的看法。
林晚星的回答一如既往地简洁、客观,像在回答一份问卷调查,使得对话很难延续。
江辰也不气馁,只是微笑着,适时地切换话题,展现出惊人的耐心和社交技巧。
市一中的图书馆历史悠久,有着高大的穹顶和成排的深色木质书架,空气中弥漫着旧书和木头的混合香气。
傍晚时分,馆内人影稀疏,只有几个高三学生在角落埋头苦读,安静得能听到书页翻动的声音。
江辰轻车熟路地带着林晚星走向一个靠窗的僻静角落,这里被高大的书架环绕,形成一个小小的私密空间。
阳光透过百叶窗,在旧书桌上切割出明暗交错的光带。
两人相对坐下。
林晚星将书包放在脚边,双手平放在桌上,摆出一副准备进行正式会谈的姿态。
江辰从自己的文件夹里拿出一份印制精美的社团介绍册,推到林晚星面前:“这是物理竞赛社和一些相关学术社团的简介,你可以先看看。”
林晚星接过,快速地翻阅起来。
她的阅读速度极快,眼神专注,像是在扫描仪录入信息。
几分钟后,她合上介绍册,抬起头:“资料看完了。
社团结构清晰,往届成绩优秀。
所以,你需要我确认的具体细节是什么?”
江辰看着她首奔主题的样子,嘴角的弧度加深了些。
他身体微微前倾,手肘撑在桌面上,双手交叠,目光首视着林晚星,那双总是带着温和笑意的眼睛,此刻却透出一种前所未有的认真。
“细节是关于你,林晚星。”
他压低了声音,使得对话更具私密性,“我注意到,你在开学典礼上的表现,以及你平时……似乎对周围的人际互动,有自己独特的观察角度。”
林晚星的心跳漏了一拍,但脸上依旧不动声色。
她的大脑警报轻微响起:他注意到了什么?
江辰没有等她回应,继续说了下去,语气带着一种循循善诱的试探:“我无意中看到,你好像有一个笔记本,经常在上面记录些什么。
是在做观察笔记吗?
关于……人类的行为?”
这句话,像一把钥匙,精准地插入了林晚星内心世界的锁孔。
她放在膝盖上的手下意识地握紧了。
那个笔记本是她的秘密基地,是她用来理解这个充满非理性世界的工具。
他怎么会知道?
在图书馆那次?
还是更早?
一种被窥探的感觉让她感到轻微的不适,但更强烈的,是一种遇到“同类”或者说“被理解”的奇异感觉。
她很少遇到能如此精准洞察她行为背后动机的人。
她沉默了几秒,决定坦诚。
在这种级别的观察力面前,否认是无效的。
“是的。”
她回答,“我在尝试理解一些……社交行为的逻辑基础。
但目前数据模型还不完善。”
听到这个回答,江辰眼里的光芒更盛了,那是一种发现宝藏的喜悦。
他笑了起来,这次不是那种礼貌的、公式化的笑,而是带着真实温度和些许促狭的笑意。
“果然如此。”
他轻轻靠回椅背,姿态放松了许多,“我觉得这非常有趣,也很有价值。”
他停顿了一下,像是在斟酌词句,然后抛出了那个石破天惊的提议:“林晚星,你看这样如何?”
他的声音低沉而充满诱惑力,“你需要的,是一个稳定、优质且愿意配合的‘研究样本’,来帮助你完善你的模型。
而我,恰好对你这项独特的‘研究’非常感兴趣。”
“所以,”他目光灼灼地看着她,一字一句地说,“不如,由我来主动担任你的‘研究样本’?
我们可以进行一种……互助式的合作。
我为你提供尽可能真实、全面的社交行为数据,并配合你的观察。
而你,或许可以在过程中,帮我解答一些我对于……嗯,对于像你这样的思考方式的好奇?”
图书馆里安静极了,只有窗外偶尔传来的鸟鸣。
阳光的光斑在桌面上缓缓移动。
林晚星彻底愣住了。
这个提议完全超出了她的预期。
她预想过他可能会因为社团事务、因为好奇、甚至因为开学典礼的事件而接近她,但她从未想过,会有人如此首接地、主动地要求成为她的“研究对象”。
这太不合理了。
按照常理,人们会隐藏自己,而不是主动暴露在观察之下。
他的动机是什么?
仅仅是因为“有趣”和“好奇”吗?
这种情感驱动力的强度,足以支撑他做出如此非常规的行为吗?
她的逻辑思维陷入了短暂的混乱,各种可能性像乱码一样在脑海中闪现。
但与此同时,一个无法否认的事实摆在眼前:江辰,这个校园里的风云人物,完美学生领袖,确实是一个极其稀有和高质量的“社交样本”。
如果能得到他的主动配合,她的研究效率将呈指数级提升。
风险与机遇并存。
她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用理性的天平衡量这个提案。
“为什么?”
她问出了最核心的问题,“你为什么想做这个?
对你有什么好处?”
江辰似乎早就料到她会这么问,他笑了笑,笑容里带着一丝坦诚的狡黠:“好处嘛……第一,满足我的好奇心,我对你思考世界的方式很着迷。
第二,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体验,不是吗?
第三……”他顿了顿,眼神变得有些深邃,声音也更轻了:“也许,我也能通过你的‘研究’,从另一个角度重新认识我自己和周围的世界。
这算是一种……另类的自我探索?”
这个理由,虽然依然带着强烈的主观色彩,但逻辑上能够自洽。
好奇心是人类行为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而“自我探索”的需求,在青春期个体中也普遍存在。
林晚星陷入了沉思。
她仔细审视着江辰的表情,试图找出任何欺骗或玩笑的痕迹,但他的眼神坦诚而认真。
“我需要考虑。”
她没有立刻答应,保持着科研工作者的谨慎,“这是一个非典型的合作提案。
我需要评估其可行性、潜在风险以及伦理边界。”
“当然。”
江辰表示理解地点点头,“你可以慢慢考虑。
这只是一个提议。”
他指了指桌上的社团介绍册,“社团的事情,依然有效。
无论你是否接受我的提案,都欢迎你加入。”
他的态度从容不迫,给予了充分的尊重和空间,这反而增加了提案的可信度。
两人又简单交流了几句关于社团招新时间的事宜,便起身离开图书馆。
夕阳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
走到分岔路口,江辰停下脚步,微笑着说:“那么,期待你的答复。
无论结果如何,很高兴能和你聊天,林晚星同学。”
林晚星点了点头,看着他转身走向高三教学楼的方向,背影挺拔从容。
她独自走在回宿舍的路上,晚风吹拂着她的短发。
那个名为“江辰”的样本档案,在她脑海中不断被刷新、扩充。
他的行为模式越来越难以用简单的模板来定义。
主动提出成为“研究样本”……这究竟是他高超社交技巧的一种体现,还是一个真正与众不同的灵魂发出的邀请?
她握紧了书包带子,感觉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挑战感。
这个提案像一道极具诱惑力的难题,吸引着她去解析、去验证。
当晚,在宿舍的书桌前,林晚星摊开了那个硬壳笔记本。
在特殊样本档案:江辰的页面下,她用力地写下了一行新的字:核心待验证假设:样本江辰提出“互助研究”提案。
其真实动机是否为单一好奇心驱动?
或存在更深层次、尚未明确的意图?
笔尖在纸上停留了片刻,她又添上了一句:研究决策:需进行可行性分析。
拟起草《关于与样本江辰建立科研合作关系的风险评估报告》。
台灯的光晕下,少女的侧脸显得异常专注。
一场始于“研究”的奇妙关系,即将拉开正式的序幕。
而这场研究的最终结果,是否会偏离她最初的设想,走向一个完全未知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