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戳我直接看全本<<<<

3

第二天收拾东西时,阳光透过积灰的窗户照进来,在地上投下格子状的光斑。

出租屋里没什么值钱的物件,倒是墙角堆着不少沈亦舟送我的“礼物”:

菜市场十块钱三把的塑料花,他说“比真花好养,永远开着”;打折超市买的临期牛奶,他说“蛋白质含量一样,省下来的钱给你买陶土”;还有个掉了漆的搪瓷杯,他说“客户送的,我用不上,你泡咖啡正好”。

我曾把这些当成宝贝,直到看见群聊里他说:“那杯子是我扔垃圾桶里的,她捡回来洗干净天天用,真是没见过世面。”

最扎眼的是架子上那只青瓷瓶。

去年我生日,他说跑了三个古玩市场才淘到的“老物件”,瓶身上刻着我的名字。

我宝贝得不行,每次出摊都摆在最显眼的位置,有人出三万想买,我都笑着摇头。

直到昨天翻平板,才看到他和朋友的聊天记录,附带着一张网购截图。

那瓶子是批量生产的仿古工艺品,包邮二十九块九。

“她还真以为是古董?”

“不然呢?她那点鉴赏水平,也就配玩泥巴了。”

我拿起青瓷瓶,手指划过粗糙的刻字,突然觉得好笑。

上周有个懂行的老先生来看过,说“这胎质太新,刻字也匠气”,我还跟人急,说“这是我男朋友特意找的,意义不一样”。

现在想来,老先生当时欲言又止的表情,大概是觉得我蠢得可怜。

我把那些“礼物”一股脑塞进垃圾袋,拉锁拉到一半,瞥见袋底躺着个小小的陶偶。

那是我第一次给他做的礼物,捏的是两个手牵手的小人,脸都捏歪了。

他当时笑得直不起腰,说“念念你这手艺,也就只能捏我了”,转头却在群里发照片:“看这玩意儿,丑得别致吧?”

垃圾袋扎紧时,发出沉闷的响声,像在埋葬某段愚蠢的时光。

手机在这时震动,是中介发来的消息:“苏小姐,你那工作室的房东说要亲自跟你谈转租,他就在艺术区办公室等你。”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