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星空下的低语
高原风静静拂过,带着点寒意。
顾行舟坐在天文台的主控室里,指尖敲击着键盘,屏幕上满是跳动的数据流和实时的星图。
他微微仰头,透过大大的观测窗,能看到银白色的圆顶在夜色里孤独地伫立,像一只睁开的巨眼,凝视着无垠的宇宙。
这是他在星河天文台工作的第三年。
和往常一样,今晚的任务是对猎户座方向做例行观测,记录各类射电信号的变化——枯燥而重复。
但顾行舟并不觉得乏味。
夜晚的寂静和远离尘嚣的孤独,恰好让他心安。
每当他把目光投向星空,都会莫名生出一种被无数谜题包围的愉悦感。
“猎户座,RA05h35m,DEC-05°23′。”
他低声自语,像在与宇宙对话。
手指熟练地调整着主望远镜的方位,数据采集程序也随之启动。
房间里只有硬盘轻微的嗡鸣声,和偶尔响起的风声。
顾行舟喝了一口咖啡,苦涩的味道让他更加清醒。
数据像往常一样平稳地刷新着,波形图上偶有微小的扰动,但都在正常范围内。
首到凌晨两点十三分,屏幕上一道突兀的波峰突然跳跃出来。
顾行舟的手指顿了一下。
他眯起眼,仔细盯着那条曲线。
那不是常规的脉冲信号,幅度更高,持续时间也长了一些。
他立刻打开记录程序,把异常波段的数据锁定、保存。
“怎么回事?”
他低声呢喃,心跳不自觉加快。
他调出频谱分析仪,快速浏览信号的频率和强度。
通常,天文台会接收到各种各样的射电干扰——地球上的无线电、卫星信号,甚至是偶尔路过的飞机。
但这道信号的频率位于1420MHz,恰好是氢原子的射电谱线。
这个频段被国际公认地保护,几乎没有地球上的人造电波会用到。
顾行舟的眉头渐渐皱起。
他迅速切换到背景噪声的对照数据,确认信号并非偶然噪声叠加。
与此同时,他调出天文台的其他设备记录,看看是否有同步观测到类似异常。
一切如常,只有主望远镜的射电接收器捕捉到了这个信号。
他盯着屏幕,回放刚刚存储下来的波形。
信号持续了大约七秒,起伏中带着某种隐约的规律。
顾行舟心中一动,点开傅里叶变换工具,把原始信号分解成频谱成分。
虽然信号整体不长,但在频谱图上,居然出现了疑似周期性的峰值。
“难道是……”他下意识屏住呼吸,脑海里浮现出无数关于宇宙通信的假设和可能。
但一切都还只是猜测。
他尝试联系天文台的同事,但凌晨的星河台静悄悄的,只能听到对讲机里偶尔传来的电流噪音。
顾行舟想起入职时师兄说过的话——“夜晚的天文台最适合思考,也最适合怀疑。”
他不能排除仪器故障的可能。
于是他反复检查采集程序和射电接收器的状态记录。
设备一切正常,没有异常报警。
再仔细查看信号波形,确认它不是常见的干扰模式。
顾行舟深吸了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他把信号进行了标准化处理,试图用现有的射电天体数据库去匹配,看是否是己知的自然天体——比如脉冲星、快速射电暴,或者太阳风暴的遗留痕迹。
然而,没有任何己知天体的信号与之吻合。
他盯着那条曲线,脑海中浮现出无数可能:是宇宙中某个遥远天体偶然发出的特殊信号?
还是一场尚未被人类认知的天文现象?
甚至,是遥远星系里某种智慧生命的低语?
夜色愈发深邃,天文台外面一片寂静。
顾行舟却觉得自己正置身于一片无形的波澜之中。
他再次回放信号,每一次都像在聆听星空下某种微弱的低语。
他把所有分析结果和原始数据都归档,写下简短的观测日志:“2029年4月17日,02:13,猎户座方向捕获异常射电信号,频率1420MHz,持续七秒,具备周期性成分,初步排除常见干扰和己知天体。
需进一步分析。”
做完这一切,己是凌晨三点。
顾行舟靠在椅背上,望着窗外的星空。
浩渺的宇宙仿佛更加深不可测,他却觉得自己离某个答案又近了一步。
“你是谁?”
他轻声自语。
没有人回应。
只有风声穿过天文台的拱顶,如同星空下的低语,在夜色中久久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