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乡村求知少女

>>> 戳我直接看全本<<<<
沈嘉踮着脚尖把最后一本课本塞进书包,夕阳的余晖透过教室窗户洒在她的课桌上,泛起一层暖黄色的光晕。

她轻轻合上书包拉链,嘴角不自觉地扬起一抹笑意——今天语文测验她拿了满分,老师当众念出她名字的时候,全班同学都投来了羡慕的目光。

“小嘉,你这丫头真是聪明得不像话。”

班长李大勇拍了拍她的肩膀,语气里带着几分佩服,“我连古文翻译都看不懂,你是怎么做到一模一样背出来的?”

沈嘉只是笑了笑,没有回答。

其实她自己也说不清,那些字句仿佛天生就刻在脑子里似的,只要看过一遍,就能记得清清楚楚。

但她知道,这种天赋在村子里并不总是好事,尤其是在母亲眼里。

果不其然,晚饭时,母亲又提起了那件事。

“嘉儿啊,你也别整天抱着书本看了,女孩子读再多书也没用,迟早是要嫁人的。”

母亲一边往锅里添水,一边絮叨,“隔壁王婶家的闺女前两天刚订婚,人家多懂事,洗衣做饭样样都会。”

沈嘉低头扒着饭,手指微微收紧:“妈,我还想继续上学。”

“上什么学?”

母亲声音陡然拔高,“你以为家里有那个闲钱供你读书?

你弟弟才刚上一年级,哪天要是你爹不干村长了,咱们一家子靠谁养活?”

沈嘉咬住下唇,没再说话。

她知道再说下去只会让母亲更生气,可她心里明白,她不想一辈子被困在这个小山村里,每天围着灶台转。

她要走出去,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夜深了,窗外传来几声犬吠,风穿过破旧的窗缝,在屋内轻轻游走。

煤油灯的火苗晃动着,映出沈嘉伏案写字的身影。

她正在默写白天语文课上的课文,每一个字都写得格外认真。

母亲推门进来,看到她还在看书,眉头皱成了一个“川”字:“都几点了?

还不睡觉!”

“马上就好。”

沈嘉头也不抬。

“你这是图啥?”

母亲叹了口气,语气里多了几分无奈,“你哥小时候也爱看书,结果呢?

还不是娶了个外地媳妇跑了。”

沈嘉终于抬起头,眼神坚定:“我不是哥哥。”

母亲愣了一下,最终只是摇摇头,轻轻带上门走了出去。

第二天上课时,老师让大家复述前一天讲过的《岳阳楼记》内容。

同学们面面相觑,没人敢举手。

就在气氛有些尴尬的时候,沈嘉缓缓举起手。

“沈嘉,你来试试。”

她站起身,声音清亮而平稳:“庆历西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她一口气背完了整篇古文,语速适中,吐字清晰,仿佛是朗诵一般。

老师听得目瞪口呆,片刻后才回过神来:“你不仅一字不差地背下来了,还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文章含义?”

沈嘉点点头:“我觉得这篇文章讲的是一个人即使身处困境,也要保持豁达的心态,心怀天下。”

教室里响起一阵掌声,有几个男生甚至忍不住低声嘀咕:“这也太厉害了吧,她脑子是人脑吗?”

放学***一响,几个同学便围了过来,七嘴八舌地问她是怎么做到的。

沈嘉笑着摆摆手:“没什么秘诀,就是多看几遍。”

这时,一个低低的声音从角落传来:“沈嘉,你能教我做这道题吗?”

她转头一看,是班上最调皮的赵二虎,此刻他手里捏着一张皱巴巴的作业纸,脸上满是沮丧。

“当然可以。”

沈嘉接过纸,扫了一眼题目,立刻明白了问题所在,“你看这里,其实这个公式你可以换个方式理解……”她耐心地讲解了一遍,又举了几个例子,首到赵二虎眼睛亮了起来:“我懂了!

原来是这样!”

看着他兴奋地跑开的背影,沈嘉嘴角勾起一抹笑意。

她知道,自己或许改变不了所有人对女孩读书的看法,但至少,她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证明学习的价值。

暮色渐沉,校园外的小路被染成一片金黄。

沈嘉背着书包走在回家的路上,脚步轻快,心中却隐隐有种预感——她的努力不会白费,总有一天,会有人看见她的光芒。

远处,一只麻雀从树梢飞过,落在她肩头,叽叽喳喳叫了几声,又扑棱着翅膀飞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