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戳我直接看全本<<<<
七十年代,国家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按照政策,一家只给一个留城名额。
老万家有俩儿子,老大 18,老二 17,手心手背都是肉,选谁去就成了难题。
在农村要遭多少罪,吃多少苦,将来还能不能回来,都不好说,也不敢想。
谁去谁留,成了兄弟俩命运的分水岭,搞得不好,兄弟俩可要结仇。
就在老万家夫妻俩犯难的时候,弟弟万大放主动请缨。
弟弟一表态,哥哥万大鸣反而有点不自在,他不好把自己当了十七年的哥哥身份给一下子拿掉,所以还是试探性地说了句:
别啊,要不咱俩抓阄、竞老头?
但弟弟还是拒绝了: 不用,我想去农村体验一下生活。
说罢,就推门离开了。
万长友见状,跟老婆何美兰长叹一声:
我知道这孩子是为了啥。
此时,谁也没想到,五年前的一次意外,后劲儿到底有多大。
不只改变了兄弟俩的命运,也改变了许多事,许多人。
万大放之所以主动要求下乡,缘于五年前发生的一件事儿。
 
12 岁的万大放正在津津有味地看着《三国演义》。
看到诸葛亮对周瑜立下军令状,要造出十万支箭,他的心也跟着提了起来。
突然,书被刚从外面玩耍回来的万大鸣一把抢走了。
本来两兄弟不分彼此,可这书是问同学苦心借来的,得之不易。
被中途打断,更是心生怨恨,连忙伸手去抢。
两个人互相推搡中,大鸣一生气直接把书从中间撕开了。
大放怒不可遏,脑子一充血,抄起桌上的相框,砸向大鸣。
大鸣的额头瞬间血流如注。
赶紧带着去医院,大夫说,得留个三厘米的小疤。
爹在旁边说了句:
这是你欠你哥的。
本来是万长友随口一说,却让万大放记住了一辈子。
从此,他对哥哥恭敬了很多,大鸣让他干点什么,他也不推辞,立马去干。
这次也不例外,他知道,他哥根本不想下乡,也受不了那个罪,于是主动提出自己下乡。
 
下乡前,万大放特意跑去和自己的老朋友们告别。
他在这条街上有两个忘年交——卖馄饨的老金和开报刊亭的梁瞎子。
老金孤身一人,第一次见万大放时,就觉得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