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未分的年月里,没有昼夜,没有方位,只有一团无边无际的鸿蒙之气在虚空中沉浮。气团深处,沉睡着一个巨人,名曰***。他的身躯与鸿蒙共生,四肢是盘绕的气流,头颅是凝结的云核,双目紧闭,却似藏着将要劈开混沌的雷霆。没人知道他沉睡了多久,只知当他终于睁开眼时,那两道目光刺破气团,竟在混沌中划出了第一道明暗交界——这便是“光”的雏形,也是“阳”的初显。
***抬手,指节划过鸿蒙之气,气流竟顺着他的指尖分开,如水流绕石。他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悸动,仿佛有个声音在说:“这混沌,该醒了。”他低头,见脚下的气团逐渐凝固,化作一柄巨斧的轮廓——斧身是玄黑的磐石,斧刃是流转的金光,斧柄缠着银白色的云丝。这便是开天斧,是他自身意志与鸿蒙之气交融的产物。
“喝!”
***的吼声震碎了混沌的寂静,开天斧被他双手举起,斧刃对准气团最厚重的地方,狠狠劈下。只听“咔嚓”一声巨响,鸿蒙之气如潮水般向两侧退去,轻而清的气向上飘升,渐渐凝聚成蔚蓝的天;重而浊的气向下沉落,慢慢凝结成褐黄的地。天与地初分时,***怕它们再合拢,便双脚蹬地,双手撑天,将身躯化作支撑天地的支柱。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天每日升高一丈,地每日加厚一丈,***的身躯也每日增长一丈。他的皮肤渐渐化作山川,肌肉化作平原,血液化作江河,毛发化作草木——他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这片新生的天地。可当最后一丝气息从他口鼻中溢出,化作天地间的风时,***的意识却残留着一丝遗憾:他看到山川起伏,江河奔腾,草木葱茏,却唯独没有一种生灵,能站在天地间,仰望苍穹,俯瞰大地,能感知这天地的生机,能传承这开天的意志。
“孤阳难生……”
这是***消散前,最后一缕意识凝结的念头。他是先天之阳的化身,身化万物,却没能生出“阴”的对应——没有阴,便没有平衡;没有平衡,生命便无法繁衍,只能停留在草木山川的懵懂状态,无法形成真正的“生灵”。天地间的阳气愈发旺盛,草木长得愈发繁茂,江河涨得愈发汹涌,可这片天地却像个空有筋骨的巨人,没有灵魂。
不知过了多少岁月,天地间的阳气渐渐收敛,在昆仑山巅,一团柔和的阴气开始凝聚。那阴气不同于江河的冰冷,也不同于岩石的坚硬,它带着一种温润的气息,如春水拂过堤岸,如月光洒在湖面。阴气越聚越浓,渐渐化作一个女子的模样——她身着素白的衣裙,衣裙上绣着淡淡的云纹,随着她的动作,云纹竟似在流动;她的头发如墨,用一根木质的发簪挽着,没有任何装饰,却显得格外清雅;她的面容算不上绝美,却有着一种让人心安的柔和,眉如远山,眼如秋水,嘴角总是带着一丝浅浅的笑意,仿佛能包容天地间所有的缺憾。
她便是女娲。
女娲睁开眼,第一眼看到的便是这片空旷的天地。她抬手触摸身旁的岩石,岩石传来冰冷的触感;她俯身轻嗅脚下的草木,草木传来清新的香气;她抬头仰望苍穹,看到白云飘过,日月轮转。可她心中却涌起一股莫名的孤寂——这片天地如此辽阔,却没有一个能与她对话的生灵,没有一个能与她一同感知这天地的存在。
“***父神……”女娲轻声呢喃,她能感受到天地间残留的***气息,能读懂那丝残留的遗憾,“你身化万物,却留不下生灵,是因为这天地间,少了一丝‘阴’的调和吧?”
她走到黄河边,蹲下身子,伸手掬起一捧河水。河水清澈,映出她的面容。女娲看着水中的倒影,忽然有了一个念头:她要造一种生灵,让这种生灵既有***的阳刚之气,又有她的阴柔之质,既能站在天地间,又能感知天地的生机,既能繁衍后代,又能传承***开天、她补全天地的意志。
女娲起身,从岸边捡起一块黄土——这黄土是***肌肉所化,带着先天的阳气;她又从发髻上取下那根木质发簪,将发簪浸入黄河水中,沾取带着阴气的河水。她将黄土放在掌心,滴入河水,轻轻揉捏。黄土在她掌心渐渐成形,先是一个小小的头颅,然后是身躯,再是四肢。她对着那黄土捏成的小生灵吹了一口气——那口气中,既有***残留的先天阳气,也有她自身的先天阴气。
“噗通。”
小生灵落在地上,竟立刻站了起来,抬起头,看着女娲,口中发出“咿呀”的声音。他的皮肤是黄土的颜色,眼睛是河水的清澈,身上既有阳气带来的活力,又有阴气带来的温和。女娲笑了,这便是她造出的第一个人类,也是第一代人类中的第一个男性。
随后,女娲又捏了第二个、第三个……她捏出的人类,有的高大,有的矮小,有的健壮,有的清秀,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体内都同时拥有***的阳气和她的阴气。这些人类落地后,很快便能行走、说话,他们围在女娲身边,叫她“母神”,眼中满是崇敬与依赖。
女娲看着这些人类,心中的孤寂渐渐消散。她知道,***的遗憾终于被弥补了——有了阴阳互补,生命便能繁衍;有了人类,这片天地便有了灵魂。她牵着人类的手,把他们带到平原上,教他们辨认草木,教他们饮用河水,教他们躲避猛兽。而这些人类,因为体内有先天阴阳二气,学习能力远超其他生灵。没过多久,他们便学会了用石头制作工具,学会了用草木搭建房屋,学会了用火驱赶野兽。
其中,有两个年轻人最为出色。
一个名叫羲和,他生得高大健壮,面如冠玉,双目炯炯有神,眼中总是带着一种沉稳的光芒。他的手掌宽大,手指粗壮,握起石头时格外有力;他的脚步稳健,走在山林中如履平地。羲和天生能感知天地间的阳气,他能根据太阳的位置判断时间,能根据草木的生长判断季节。每当其他人类遇到困难,比如找不到水源,或者被猛兽围困,羲和总能第一个站出来,用他的智慧和力量解决问题。
另一个名叫共工,他生得比羲和略矮一些,但身材更为匀称,皮肤是淡淡的青黑色,五官棱角分明,眼神锐利,却总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阴鸷。他的手指修长,握起工具时格外灵活;他的脚步轻快,在水中行动时如鱼得水。共工天生能感知天地间的阴气,他能根据月亮的变化判断潮汐,能根据河水的流动判断方位。他也很有能力,尤其是在治水方面,每当河水泛滥,共工总能想出办法疏通河道,保护人类的房屋。
起初,羲和与共工相处得还算融洽。他们一起跟着女娲学习,一起带领其他人类劳作,一起抵御猛兽的袭击。每当羲和教大家根据太阳判断时间时,共工会补充教大家根据月亮判断潮汐;每当共工教大家疏通河道时,羲和会补充教大家在河岸种植草木,防止水土流失。其他人类都觉得,羲和与共工就像天地间的阴阳二气,相辅相成,有他们在,人类一定能在这片天地间越来越好。
可女娲看在眼里,却隐隐有些担忧。她曾在羲和的眼中看到过对族人的责任,看到过对天地的敬畏;可在共工的眼中,她除了看到智慧和力量,还看到了一丝隐藏的欲望——那是对权力的渴望,对他人认可的执念。
“羲和,共工,”一天傍晚,女娲把两人叫到黄河边,看着缓缓流淌的河水,轻声说道,“你们都是我亲手造出的孩子,都拥有先天阴阳二气,都有能力带领族人。但你们要记住,天地之所以能长久,是因为阴阳互补,互不争斗;人类之所以能繁衍,是因为团结互助,互不猜忌。”
羲和躬身行礼,声音沉稳:“母神教诲,羲和铭记在心。我定会与共工携手,带领族人好好生活,不辜负母神和***父神的馈赠。”他的眼神坚定,语气诚恳,没有丝毫虚伪。
共工也躬身行礼,嘴角勾起一抹笑容,眼神却有些闪烁:“母神放心,我与羲和兄情同手足,定会同心协力,不让母神失望。”他的声音温和,语气恭敬,但女娲能感受到,他的内心并没有表面上那么平静——他的手指在背后轻轻攥紧,指甲几乎要嵌进掌心。
女娲没有点破,只是轻轻叹了口气:“你们去吧,好好照顾族人。”
看着羲和与共工离去的背影,女娲抬头望向苍穹,心中默念:“***父神,我补全了天地的缺憾,造出了人类,可人类心中的欲望,又该如何弥补呢?”
苍穹无言,只有白云飘过,仿佛在诉说着天地间永恒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