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第 2 章
刘翠娥还拿着手机,见她进来,“啪”地按灭屏幕,扔在枕头边。
“磨磨蹭蹭干什么?
药都凉了!”
她瞥了眼碗里的药,眉头皱得能夹死苍蝇,“这药怎么闻着一股糊味?
你是不是又把火开太大了?”
赵春燕把药碗递到床头柜上,声音放得低:“没糊,妈,我刚滤出来的,您趁热喝。”
“趁热?
我看你是想烫死我!”
刘翠娥没接,反而用拐杖尖戳了戳碗沿,“端过来,我尝尝。”
赵春燕只能端着碗凑过去,刘翠娥抿了一小口,立马吐在地上,溅了赵春燕一裤脚。
“什么玩意儿!
苦得要死,还没春玲上次给我熬的一半好!”
她把碗往床头柜上一推,药汁洒出来,溅在“贞节牌坊”木牌上,“重熬!
这碗没法喝!”
“妈,这药刚熬好,再熬就没药效了……”赵春燕小声辩解。
“你还敢顶嘴?”
刘翠娥拔高声音,拐杖往床板上敲得“咚咚”响,“我让你重熬你就重熬!
是不是觉得我腿断了,管不了你了?”
赵春燕攥紧了衣角,左手的旧伤隐隐发疼,只能点头:“我这就去重熬。”
刚走到门口,院门外传来“砰砰”的敲门声,还伴着赵春玲的声音:“妈,姐,我来了!”
刘翠娥眼睛一亮,立马换了副语气,对着门外喊:“春玲啊?
快进来!
门没锁!”
又转头瞪赵春燕,“还愣着干什么?
去开门!
没看见春玲来了?”
赵春燕快步走到院门口,拉开门。
赵春玲拎着个印着碎花的保温桶,穿着件新买的浅粉色外套,头发梳得溜光,看见赵春燕就笑:“姐,我给妈熬了鸡汤,补补身子。”
说着就往屋里走,路过赵春燕身边时,胳膊“不小心”撞了她一下,赵春燕没站稳,往后趔趄了两步,正好撞在门后放着的水盆上,那是她刚接好准备擦桌子的,“哗啦”一声,水全洒在地上,溅了赵春燕一鞋。
“呀!
姐,对不起对不起!”
赵春玲赶紧停下,脸上满是“慌乱”,伸手想去扶她,“我不是故意的,你没事吧?”
“没事。”
赵春燕弯腰去捡水盆,左手没力气,捡了两次才捡起来。
刘翠娥在里屋听见动静,喊:“怎么了?
出什么事了?”
“妈,没事,我不小心撞翻水盆了。”
赵春玲先应了声,又凑到赵春燕耳边,声音压得低,却带着点笑意,“姐,你走路怎么这么不小心?”
赵春燕没说话,拿着空水盆去厨房接水。
等她端着水出来,赵春玲己经坐在里屋床边,正给刘翠娥揉腿,嘴里还念叨着:“妈,您这腿还疼不疼?
我特意问了中医,说喝鸡汤补气血,对骨头好,我凌晨三点就起来炖了。”
“还是春玲心疼我。”
刘翠娥笑得满脸褶子,拍着赵春玲的手,“哪像你姐,连碗药都熬不好,还得我跟她生气。”
赵春玲抬头看了眼赵春燕,眼底闪过一丝得意,又转头对刘翠娥说:“姐也不是故意的,她可能就是太累了。
对了妈,我给您带了点草莓,德海哥爱吃,我顺便多买了点。”
说着就从保温桶旁边的塑料袋里拿出一兜草莓,红通通的,看着就新鲜。
刘翠娥眼睛更亮了:“还是你有心,知道德海爱吃这个。”
赵春燕拿着抹布蹲在地上擦水,擦到里屋门口时,眼角余光瞥见赵春玲领口没扣好,露出一小块红色的印子,像极了周德海上次醉酒后,脖子上沾着的那种。
她手里的抹布顿了一下,想起周德海昨晚又没回家,说是工厂加班,心里像被什么东西揪了一下,发紧。
“姐,地上滑,你擦仔细点,别让妈摔着了。”
赵春玲突然开口,目光落在她手上。
赵春燕赶紧低下头,继续擦地,没说话。
“对了姐,”赵春玲又说,起身走到她身边,递过来一条干毛巾,“你鞋湿了,擦擦吧,别冻着。”
赵春燕伸手去接,无意间瞥见赵春玲手腕上戴着的银镯子,那是她嫁给周德海那年,用自己攒的私房钱买的,后来赵春玲说喜欢,她就送给了她。
现在镯子被擦得发亮,套在赵春玲手腕上,显得格外刺眼。
“谢谢。”
赵春燕接过毛巾,攥在手里,毛巾的毛絮蹭得手心发痒。
“跟我客气什么呀姐。”
赵春玲笑了笑,转身走回床边,拿起一颗草莓,用纸巾擦了擦,递到刘翠娥嘴边,“妈,您尝尝,可甜了。”
刘翠娥咬了一口,眯着眼睛点头:“甜!
真甜!
比上次德海买的还甜。”
又看向赵春玲,“春玲啊,你今天别走了,留在这吃饭,让你姐给你做点好吃的。”
“好啊,”赵春玲立马答应,还转头看了眼赵春燕,“就是麻烦姐了,姐平时照顾妈就够累的了。”
“累什么累?
她就是干这个的!”
刘翠娥抢话,“赵春燕,听见没?
中午给春玲做她爱吃的红烧肉,再炒两个素菜,别跟上次似的,炒得半生不熟的!”
赵春燕刚擦完地,站起来,手里还攥着湿抹布,听见这话,只能点头:“知道了。”
“对了妈,”赵春玲又说,“德海哥今天回来吃饭吗?
我好久没见他了,想跟他说说工厂的事。”
刘翠娥愣了一下,随即说:“应该回吧?
他昨天说今天早点回来。”
又看向赵春燕,“你等会儿给德海打个电话,让他早点回来,春玲在这等他。”
赵春燕攥着抹布的手紧了紧,指节泛白。
她没手机,老人机上次被周明轩摔碎了还没买,只能点头:“我知道了,等会儿去邻居家借电话打。”
赵春玲看着她的样子,嘴角勾了勾,又转向刘翠娥,笑着说:“妈,那我先陪您聊会儿,等德海哥回来。”
刘翠娥笑着应好,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地聊起来,说的都是些家长里短,偶尔提到赵春燕,也都是些“笨手笨脚不会干活”的话。
赵春燕站在旁边,手里还拿着湿抹布,像个外人,首到刘翠娥催她去熬药,她才转身走进厨房。
刚把砂锅放在灶上,就听见里屋传来赵春玲的笑声,清亮亮的,透过门缝飘进来,刺得赵春燕耳朵发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