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戳我直接看全本<<<<

曾经以为,我和姜巍会是从校服到婚纱最完美的诠释。这个信念,如同呼吸一般自然,

贯穿了我整个青春年华。记忆总是偏爱地为某些场景镀上金边。那是在大学校园里,

古老的梧桐树下,枝叶繁茂,阳光透过缝隙洒下斑驳的光点。

傍晚的风带着初夏的暖意和青草的香气。姜巍抱着他那把木吉他,斜靠在树干上,

他的手指拨动琴弦,流淌出的旋律是我当时最爱的一首情歌。他的嗓音不算顶级,

却带着一种真诚的、能穿透人心的力量。他眼里的光,比天上初现的星星还要亮,

那光芒清晰地映照着我的身影,仿佛他的整个世界,只剩下一个我。那时候,

他是经济管理学院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的学生会主席,

言谈举止间已初具未来精英的雏形;而我,是艺术学校表演系小有名气的校园明星,

是年度大戏当之无愧的女主角,是舞台上的台柱子。我们的相遇,

像极了校园爱情电影里的经典桥段。一次跨学院的文艺汇演,他是组织者,我是主演。

后台的匆忙一瞥,他帮我扶起了差点绊倒的道具,我对他道谢,他回以温和而专注的微笑。

后来他说,那一刻,舞台上耀眼的灯光仿佛都汇聚在了我身上。

他开始频繁地出现在我们排练的剧场,找各种蹩脚的理由接近我,最终,

在那棵著名的“情人梧桐”下,用他苦练许久的吉他弹唱,敲开了我的心扉。

所有人都说我们是金童玉女,天造地设。我们并肩走在校园里,

收获的是无数羡慕和祝福的目光。毕业典礼那天,当校长致辞结束,

大家以为一切即将落幕时,姜巍突然快步走上主席台,抢过了话筒。

在全场数千名师生的注视下,他目光坚定地望向坐在台下的我。没有华丽的辞藻,

没有准备好的戒指,他甚至因为紧张而微微停顿了一下。但他声音洪亮,

透过音响传遍了礼堂的每一个角落:“夏青青,我的未来规划里全是你。你愿意,嫁给我吗?

”全场寂静了一瞬,随即爆发出海啸般的欢呼和掌声。我捂着嘴,眼泪毫无预兆地夺眶而出,

周围的景象都变得模糊,只有台上那个身影无比清晰。我在众人的起哄声中,含着泪,

用力地点头。那一刻,我觉得自己不仅拥有了爱情,似乎也拥抱了全世界扑面而来的幸福。

为了他的未来,我放弃了许多。毕业前夕,一家颇具规模的经纪公司向我抛来了橄榄枝,

承诺给我资源,为我规划一条通往专业演员的道路。那是我曾经梦寐以求的机会,

是通往聚光灯下更大舞台的阶梯。同时,我市里一个颇有声望的话剧团也通过老师联系到我,

希望我能加入,有一个不错的角色正等着我。然而,姜巍雄心勃勃,他要创业,

要在互联网经济的浪潮中打下属于自己的江山。他拉着我的手,描绘着未来的蓝图,

眼睛里闪烁着比星辰更耀眼的光芒。他说:“青青,我需要你。有你在身边支持我,

我才有无穷的勇气和力量。”我相信他的能力,更相信我们的爱情足以抵御一切风浪。于是,

我几乎是没有丝毫犹豫地,推掉了经纪公司的签约,也婉拒了话剧团的邀请。

在梦想和爱情之间,我选择了后者。我告诉自己,姜巍的成功,就是我的成功。他的梦想,

值得我用自己的星途去换取。婚后的头两年,日子是甜的,尽管清贫,

却充满了共同奋斗的暖意。我们租住在一个不大的公寓里,他忙着跑项目、写代码、拉投资,

常常深夜才带着一身疲惫回家。无论多晚,我总会为他亮着一盏温暖的灯,厨房的灶上,

永远温着一碗精心煲好的养胃的汤。我学着从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女孩,

变成一个能打理好一切家务的主妇。研究菜谱,

把他的口味摸得一清二楚;将他那些为了撑门面而购置的昂贵衬衫,熨烫得平整服帖,

没有一丝褶皱。看着他吃光我做的饭菜,穿着我亲手打理的衣服精神抖擞地出门,

我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那个不大的小家,因为我们的相爱和相互扶持,

充满了人间最珍贵的烟火气和爱意。第三年开始,姜巍的事业渐渐有了起色。

他拿到了第一笔可观的投资,租下了正式的办公室,组建了一个小团队。他变得比以前更忙,

应酬越来越多,回家越来越晚,甚至开始频繁地“出差”。起初,

他还会带着歉意在酒局间隙给我打电话报备,声音里是掩饰不住的疲惫和对我的牵挂。

“青青,对不起,又让你等到这么晚。”“快了,等项目上线,我一定好好陪你。

” 这些话语,曾是支撑我独自面对漫漫长夜的温暖力量。但不知从何时起,

电话变成了短信,热情的倾诉变成了冷冰冰的、格式化的文字:“今晚有应酬,不回来吃了。

”“加班,你先睡。”“出差三天,勿念。” 那盏习惯性为他亮着的灯,

很多时候只能孤独地等到天亮,然后再被我默默关掉。他回家的次数变得屈指可数,

即使回来,也总是带着挥之不去的酒气和莫名的烦躁。我们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

他不再像以前那样,兴致勃勃地跟我分享工作中的趣事或烦恼。他开始挑剔我,

言语像细小的刀子,不经意间就能划出伤口。他说我整天穿着宽松的家居服,不修边幅,

不像他见过的别的女人那样精致、有品位。他说我带不出去,

不愿意让我参加他们公司的任何活动,

甚至是他千辛万苦争取来的、公司上市前至关重要的一场投资人酒会。我默默地听着,

然后走到镜子前,

看着里面那个素面朝天、眼神黯淡、甚至因为忙于家务而有些疏忽打理自己的女人,

才惊觉不知何时起,那个曾经在舞台上光芒四射、自信飞扬的夏青青,眼里已经没有了光,

只剩下被琐碎生活和漫长等待磨砺出的疲惫与温顺。我感到了恐慌,试图挽回。

我翻出许久不用的化妆品,凭着记忆中的手法,

化了一个精致的妆容;我特意去商场买了一条剪裁得体、能衬托出我身材优点的崭新连衣裙,

想在他下次回家时,给他一个惊喜,告诉他,那个美丽的夏青青还在。那天,

他难得地答应回家吃晚饭。我准备了一桌他爱吃的菜,点燃了蜡烛,穿上新裙子,

忐忑而期待地等着他。他推门进来,带着一身烟酒气,看到盛装的我,先是愣了一下,

随即皱起了眉头,语气里带着明显的不耐和嘲讽:“都什么时候了,还搞这些***?

我很累,没空欣赏这些。”他甚至没有坐下,只是扫了一眼满桌的菜肴,便转身摔门而去,

留下我一个人,对着满室烛光和一桌渐渐凉透的饭菜。心,大概就是从那一刻开始,

一寸寸冷下去的。那种寒意,比冬夜最冷的风还要刺骨。真正让我起疑,

并最终摧毁我所有自欺欺人幻想的,是他身上偶尔沾染的、不属于我的香水味。

那是一种很陌生的味道,带着侵略性的甜腻,后调是若有若无的麝香,

与我习惯使用的清新花香调截然不同。一次,

我可以告诉自己是不小心在什么场合沾上的;两次,

我可以勉强归咎于巧合;那么三次、四次,甚至更频繁地出现呢?

他开始有了更多可疑的变化。他会下意识地避开我的触碰,

像是害怕留下什么痕迹;他的手机设置了新的、我不知道的密码,并且几乎机不离身,

连洗澡时都会带进浴室;接到某些电话时,他会显得异常紧张,要么走到阳台压低声音,

要么干脆挂断,解释说是不重要的推销。女人的直觉有时候准得可怕。

那些他声称“加班”的夜晚,那些他“出差”的周末,像一根根细小的、淬了毒的针,

密密麻麻地扎在我的心上,日夜不休地提醒着我一个我不愿面对的可能性。

我不再是那个只会被动等待、独自垂泪的夏青青了。哀莫大于心死,当最后一丝温情被冻结,

理智和一种冰冷的决心开始占据上风。我找了一个信得过的、在圈内口碑很好的私家侦探,

预付的定金,是我从每月微薄的生活费里,一点点硬省下来的。等待结果的那几天,

我度日如年。每一次电话***响起,都会让我的心跳漏掉半拍。

我既害怕看到那个会将我彻底推入深渊的真相,又迫切地想要一个确切的答案,

来结束这种凌迟般的猜测。几天后,侦探约我在一个隐蔽的咖啡馆见面。

当那一叠厚厚的照片摆在我面前时,我还是高估了自己的承受能力。照片清晰得残酷。姜巍,

我的丈夫,那个曾说着“未来规划里全是你”的男人,

和不同的、妆容精致、衣着时尚的女人出入高档餐厅、私人会所、豪华酒店。他们举止亲密,

挽着手臂,依偎在一起,甚至在车水马龙的街头毫无顾忌地拥吻。他脸上的笑容,

是我许久未曾见过的放松、恣意,带着一种沉浸在欲望中的满足感。那是我在他面对我时,

早已消失无踪的鲜活。其中有一个女孩,看起来格外年轻,眉眼清秀,

甚至带着几分未褪尽的青涩,仔细看去,她的轮廓眉眼间,竟依稀还有我大学时的影子。

侦探提供的资料非常详尽,除了照片,还有他给这些女人转账的记录,

购买奢侈品包包、首饰的消费单据,甚至包括一些露骨的聊天记录截图。在那些聊天记录里,

他扮演着一个深情而成功的成熟男人形象。

对那个最年轻的女孩侦探的资料显示她叫苏雨晴,是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

他极尽欺骗之能事。他谎称自己是一名单身创业精英,婚姻状态是“离异”,

将自己包装成一段“失败婚姻”的受害者,博取女孩的同情。

他用我从未听过的温柔语调对她说:“雨晴,你和我认识的那些女人都不一样,

你单纯、善良,像一张白纸,让我想要好好珍惜。”“遇到你,我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心动,

之前的经历都只是将就。”他带她去坐摩天轮,在最高点吻她,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