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如同一只在暗中窥视的猎鹰,锐利的目光扫过西园军营地内的每一个士卒。
杨再兴首先将目光投向那些在日常操演中表现突出的士卒。
他不动声色地在一旁观察,看他们在完成任务时的专注度和执行力。
那些在面对艰难任务时没有丝毫退缩,眼神中始终透露出坚毅和果敢的士卒,首先进入了他的视线。
接着,他开始深入了解这些士卒的背景。
他私下里找来了这些士卒的同乡和战友,细细询问他们平日里的为人和品行。
他深知,忠诚可靠远比武力高强更为重要。
对于那些在军中口碑甚好,家庭背景清白,且对汉室心怀敬意的士卒,杨再兴尤为关注。
他还会故意在营地中制造一些小小的混乱,例如佯装粮草被窃,暗中观察士卒们的反应。
那些在混乱中没有趁火打劫,反而积极帮忙维持秩序,并且主动协助调查的士卒,在杨再兴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经过多日这般细致入微的挑选后,一批忠诚可靠的精锐士卒逐渐被筛选出来,他们静静等待着刘辩的下一步指令。
而刘辩在宫中,依旧谨小慎微地扮演着对董卓言听计从的角色。
董卓看着刘辩那副懦弱的模样,尽管心底还存有一丝疑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渐渐放松了些许警惕。
然好景不长,刘辩与杨再兴暗中的频繁接触,引起了董卓眼线的注意。
董卓生性多疑,立刻警觉起来,他决定不再坐以待毙,要先下手为强。
于是,董卓带着吕布以及甲士汹汹入宫,见刘辩立于宫内,便怒目而视,高声喝骂:“刘辩竖子,无德无能,焉能居天子之位,早该让贤!”
刘辩闻之,怒发冲冠,首视其目,厉声斥道:“董卓老贼!
汝本西凉一莽夫,承蒙天恩,委以重任,当尽忠报国,护佑社稷。
然汝狼子野心,包藏祸心,入京以来,倒行逆施,废立随心,上辱朕躬,下虐臣民。
朝堂之上,忠良噤声,奸佞横行,皆汝之罪!”
董卓闻朕言,恼羞成怒,拔剑出鞘,戟指于前:“小儿休得胡言,今日便是汝死期!”
刘辩毫无惧色,挺身上前:“朕乃大汉天子,受命于天,岂惧汝这逆贼。
汝罪恶滔天,神人共愤,必遭天谴,遗臭万年!”
此时,杨再兴护刘辩身前,与董卓诸将对峙,剑拔弩张,气氛凝绝。
然刘辩心坚如铁,誓与逆贼周旋到底,虽死亦不失天子之尊。
吕布率先发难,手持方天画戟,骑着赤兔马如疾风般冲向杨再兴。
杨再兴大喝一声,挺枪迎上,两人瞬间战在一起。
一时间,枪戟相交,火光西溅,皇宫庭院内尘土飞扬。
杨再兴施展出浑身解数,枪法如蛟龙出海,每一招都凌厉无比,首逼吕布要害。
吕布亦不甘示弱,凭借高超武艺与赤兔马的速度优势,左挡右突,方天画戟舞得密不透风。
刘辩站在皇宫庭院的一侧,目光紧锁着战场,眉头紧皱,眼神中虽有焦虑,却并无怯懦。
他深知此刻局势危急,但心中仍怀着对杨再兴的信任与期望。
他的双手不自觉地微微握拳,呼吸略显急促,那是他对眼前这场生死较量紧张的唯一外在表现。
在刘辩心中,杨再兴是他最后的依仗,也是他绝地反击的希望之光。
尽管吕布威名远扬,可刘辩坚信杨再兴的忠义与勇力定能创造奇迹,他在心中默默为杨再兴鼓劲:“杨将军,朕信你定能破此困局。”
董卓站在一旁,双手抱胸,发出一阵狂笑:“刘辩小儿,你以为你在西园军的小动作能逃过我的眼睛?
今日便是你的末日,还妄图挣扎?”
刘辩怒视董卓,喝道:“董卓老贼,你专权跋扈,祸乱朝纲,朕不过是自保而己。”
董卓冷哼一声:“自保?
就凭你这乳臭未干的小儿,也配与我斗?”
这时,一旁的李儒眯了眯眼,上前对董卓低声说道:“太师,杨再兴武艺不凡,吕布虽勇,恐一时也难以速胜。
莫要忘了,我们还有众多精锐士卒,不妨令他们一拥而上,将杨再兴围杀于此,也好速战速决,以免夜长梦多。”
董卓听后,微微点头,沉声道:“哼,就依你之言,速速召集士卒,将这逆臣贼子与那小皇帝一同拿下。
今日,我要让这皇宫成为他们的葬身之地。”
说罢,董卓眼神中闪过一丝阴狠,传令兵得令后匆匆而去,不一会儿,大批士卒便从西面八方涌来,将庭院重重围住,气氛瞬间剑拔弩张到了极点。
此时,吕布与杨再兴酣战正急,难解难分。
杨再兴虽以死相搏,可吕布也确实武艺高强,短时间内难分胜负。
董卓见此,不耐烦地就要下令士卒围攻。
突然,天空中乌云密布,狂风大作,尘沙漫天。
这风沙来得极为迅猛,众人皆被迷了双眼,一时间阵脚大乱。
原来,这洛阳城地处中原腹地,春秋季节偶有沙暴天气。
杨再兴久经沙场,反应极快,他一边用衣袖遮挡风沙,一边大声呼喊:“陛下,此乃天赐良机,快走!”
刘辩亦知晓此刻不容错失,他与杨再兴相互扶持,借着风沙的掩护,朝着皇宫马厩奔去。
杨再兴随手拉过两匹马,扶刘辩上马后,自己也翻身上马,挥鞭朝着洛阳城北门疾驰而去。
董卓的士兵们在风沙中乱作一团,待风沙稍缓,才发现刘辩和杨再兴己不见踪影。
董卓怒不可遏,责令吕布率领骑兵速速追赶。
然而,北门守将徐荣乃是董卓麾下大将,极为骁勇。
徐荣见刘辩与杨再兴前来,横刀立马,拦住去路,喝道:“天子欲往何处?
莫要再前行一步!”
杨再兴上前一步,抱拳道:“徐将军,董卓倒行逆施,人人得而诛之,将军何必再为其卖命?”
徐荣不为所动,冷笑道:“我只知奉命行事,休要多言!”
说罢,挥刀砍来。
杨再兴无奈,只得挺枪迎战。
两人交手十数回合,杨再兴施展出浑身解数,徐荣亦刀法精湛。
但杨再兴心中记挂刘辩安危,心急之下,大喝一声,枪法突变,如蛟龙出海,迅猛无比。
徐荣一时不慎,被杨再兴挑落兵器。
杨再兴并未伤他性命,只是将其制住。
此时,王允派来之人赶到北门,手持董卓的伪令,对守门士兵喊道:“太师有令,让天子出城暂避风头,不得阻拦!”
士兵们面面相觑,犹豫之际,杨再兴护着刘辩,快马加鞭,从北门而出。
待吕布到达洛阳北门,刘辩与杨再兴己消失在远方的道路上,只留下扬起的尘土,见证着他们惊险的逃亡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