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破碎的承诺
临时搭建的木梁在风中摇晃,发出不堪重负的吱呀声,每一声响动都像是在诉说着这座建筑的脆弱与沧桑。
汉斯裹紧身上的大衣,踏着破碎的马赛克地砖,朝着临时设立的工业复兴办公室走去。
墙面上残留的纳粹鹰徽被随意涂改成模糊的墨团,斑驳的痕迹如同这个国家尚未愈合的伤口,提醒着人们那段黑暗的历史。
推开虚掩的办公室门,一股刺鼻的油墨味与劣质烟草的气息扑面而来,混合着潮湿发霉的味道,令人作呕。
办公桌后,戴着金丝眼镜的官员正低着头,用裁纸刀专注地削着铅笔。
木屑簌簌地落在摊开的 “巴伐利亚飞机制造公司清算文件” 上,仿佛是对曾经辉煌的工业帝国的无声嘲讽。
官员连头都没抬,冷淡地说道:“预约单在门口。”
“我是汉斯・施密特。”
汉斯的声音在空旷寂静的房间里回荡,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与期待,“关于工厂资产......”官员终于抬起头,镜片后的目光冰冷而锐利,像两把寒光闪闪的冰锥,瞬间刺痛了汉斯的心。
“施密特先生,” 官员语气生硬,不带丝毫感情,“文件写得很清楚,巴伐利亚飞机制造公司己永久关闭,剩余资产将被同盟国接管。”
他随手将盖着歪歪扭扭红章的公文推过来,那潦草的印章仿佛是对过去荣耀的无情践踏。
汉斯只觉得太阳穴突突首跳,胸腔里燃起一团愤怒与不甘的火焰。
他猛地将卷着的手绘摩托车设计图拍在桌上,纸张边缘因为长时间的攥握和汗水的浸润,变得皱巴巴且发潮。
“我们有现成的发动机技术!”
汉斯的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战前的生产线稍加改造,三个月就能生产出原型车!
这是重振工业的机会!”
图纸上,线条流畅、棱角分明的摩托车设计图在昏暗的灯光下泛着金属般的光泽,那是他和同伴们无数个日夜心血的结晶,是从废墟中孕育出的新希望。
官员却不屑地冷笑一声,手中的铅笔尖重重地在文件上划出一道刺耳的划痕,仿佛要将汉斯的希望一并划破。
“施密特先生,” 官员的语气充满了嘲讽,“您以为战争刚结束,民众连黑面包都要凭票领取,会为一辆摩托车掏出积蓄?”
说着,他伸手去够桌上的铃铛,准备结束这场在他看来毫无意义的对话,“下一位预约者......”就在这时,窗外突然传来清脆的马车铃铛声。
汉斯下意识地转身望去,只见一辆拉货的马车正踏着泥泞缓缓经过。
马匹的鬃毛上沾着细碎的雪花,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车夫裹着破旧的毛毯,蜷缩在车辕上,吆喝声被呼啸的寒风吹得支离破碎,充满了生活的艰辛。
然而,在汉斯的眼中,眼前的景象却渐渐发生了奇妙的变化 ,马蹄溅起的水花幻化成飞速旋转的钢铁齿轮,缰绳甩动的弧度化作摩托车流畅的车身线条。
那些蛰伏在他血脉深处的机械之梦,在这一刻被彻底唤醒,仿佛沉睡的巨龙重新睁开了眼睛。
“您见过慕尼黑的冬天吗?”
汉斯忽然开口,声音出奇地平静,却蕴含着一股难以言喻的力量。
他的思绪不由自主地回到了过去,“零下二十度的深夜,工人们为了调试发动机,用自己的体温去焐热冰冷的零件。
他们这么做,不是为了勋章,不是为了荣誉,只是因为他们相信,机械的力量可以改变生活,带来希望。”
他缓缓卷起图纸,纸轴在掌心压出深红的印记,那是希望与坚持的烙印,“当马车只能载动苦难,钢铁骏马才能驮起未来的希望。”
官员伸向铃铛的手突然停住,脸上的表情第一次出现了裂痕,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震动。
走廊尽头,清晰地传来下一位访客皮鞋叩击地面的声响,脚步声由远及近。
汉斯深深地看了官员一眼,转身离开。
在转身的瞬间,他瞥见了自己映在玻璃窗上的影子 —— 那个影子与十年前站在生产线前意气风发的年轻人渐渐重叠,眼中同样燃烧着倔强而坚定的光芒,那是对梦想的执着,是永不言弃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