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我一个月内第三次被点名批评,理由是“沟通不到位”“缺乏大局意识”“情绪管理差”——这些词听起来像管理学教材里的标准术语,可我心里明白,那些不过是领导给我贴的标签。
会议室空调很冷,但我的手心全是汗。
部门经理张一鸣坐在主位,他戴着金边眼镜,说话总是轻声细语,像个温文尔雅的学者。
可所有人都知道,他是公司出了名的“人肉高压锅”——只要被他盯上,就别想喘口气。
“你觉得自己最近状态怎么样?”
他边翻文件边开口。
我张了张嘴,本能想说“挺好的”,但很快意识到,那只会让接下来的批评更狠。
“有些紧张。”
我如实回答。
他点点头,露出一个职业化的笑容:“你知道你问题出在哪里吗?”
我摇头。
“你太敏感,太执着细节,不够放得开。”
他顿了顿,“你总是把自己当成执行者,而不是主动承担者。”
我听懂了。
这是PUA开场白,意思是:你不够好,但如果你愿意改变,我可以给你机会。
可问题是——我一直都在改变,一直都在妥协。
我曾试着主动加班,抢着承担脏活累活;我也曾压下委屈,用笑容应对无理的需求;我甚至在无数次周末加班后告诉自己:“要想升职,这都是必要的代价。”
可现实是什么?
我看着张一鸣的脸,突然感到厌倦。
从大学毕业到现在,我已经在这家公司熬了五年。
五年里换了三个老板,做了六个项目,拿过“季度优秀”,也干过背锅侠。
工资涨幅连通胀都跑不赢,升职机会总是遥遥无期。
更可笑的是,我甚至已经习惯了——习惯了在办公室吃冷掉的外卖,习惯了凌晨独自打车回家,习惯了明明想辞职却每天照常打卡。
习惯了,把自己活成一个系统里的“齿轮”。
可现在,我好像有点清醒了。
张一鸣还在说:“……我建议你这段时间多做些反思,整理一下自己的思路。
毕竟,公司平台还是很珍惜有潜力的员工。”
这话听起来像鼓励,实则是最后通牒。
我点点头,起身离开。
回到工位时,同事小高递给我一瓶水:“老张今天对你也太狠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