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宁为高贵乡公死,不为常道乡公生。

>>> 戳我直接看全本<<<<
此后的七天时间,载淳天天翻慧妃的牌子。

在这七天的时间里,从下午到晚上,两个人几乎形影不离,感情也是极速升温。

这七天里,慈禧也是心情大好。

每当载淳前去请安的时候,都能看到慈禧脸上那似有似无的笑意。

那得意的表情分明就是在说:年少不知慧妃好,错把皇后当成宝。

现在知道了吧?

载淳的心情也很好。

有人陪伴的日子总是美好的。

在未穿越之前,他不知道什么是孤家寡人。

在穿越后的最初三天,他才明白皇帝,尤其是傀儡皇帝,究竟有多孤寡。

如今自己和慧妃鸾凤和鸣、琴瑟和谐,自然是值得高兴的。

而且,他相信,他不仅得到了慧妃的身体,更得到了她的真心。

然而这件事的另一个当事人慧妃,此刻却没有这样的好心情。

无疑最初的她是喜出望外、受宠若惊的,但此时的她却是诚惶诚恐,惴惴不安。

终于,在七天后的晚上,慧妃对载淳道,“臣妾不敢专宠,请陛下雨露均沾。”

载淳明白此刻她的心情,也知道她说得这些话是出自真心。

过去的七天里,下过一场秋雨。

天越来越凉,冬天很快就要到了。

载淳不想再等,所以他决定今天和慧妃摊牌。

“朕知道专宠后宫非你所愿,其实也非朕之所愿。

朕虽然喜欢你,也不想因此便冷落了皇后,以及其他嫔妃。”

载淳淡淡说到,“朕实在是不能召其他人来侍寝。

那样只会让她们为难,朕也为难。”

慧妃自然明白载淳为什么这样说。

只是这事她实在无能为力,也不是她能评论的。

她嗫嚅着,最终也没说出一句话。

“这几日朕很快活。

朕也快活不了多久,你就别在乎这些了。”

载淳自怜自艾道。

“陛下何出此言?”

慧妃道。

“你出自书香门第,自是读过不少书。

朕连自己的皇后都保护不了,算不算傀儡?

史书上的那些傀儡皇帝,有几个长命的?

又有几个善终的?”

载淳道。

慧妃自然是读过许多书,可皇帝专宠后宫那样的私人生活作风问题,她都不敢多说,更何况如此敏感重大的问题。

“圣母皇太后和陛下可是亲母子。”

想了许久,慧妃方才说到。

“母子?

重要吗?

就算她念在母子之情,让朕善终,朕也不想。

朕己下定决心,宁为高贵乡公死,不为常道乡公生。”

载淳道。

“如果你不想有负太后恩情,现在便可以到长春宫汇报此事。”

载淳继续说到。

“不,不会的。”

慧妃颤抖地说到。

“那便当朕今日什么都没有说,朕绝不会连累你。

陪朕快活些时日。

待朕死后,她们不会为难你的。”

载淳继续说到。

“臣妾不想让陛下死。

若是没有了陛下,臣妾活着还有何意义?”

慧妃道。

“那就只能让两宫太后去死。”

载淳淡然说到,“你愿意助我一臂之力吗?”

“臣妾愿意。”

或许是因为恐惧,此时的慧妃眼里流下了眼泪,语气也有些哽咽。

载淳为她拭去脸上的泪水,道,“你放心,朕不会置你于险地的。

就算朕失败了,也会保全你。”

慧妃道,“臣妾愿为陛下赴死。”

“不要,朕即使真的死了,你也要好好活着。”

随后,载淳用了足足一个时辰向慧妃讲述了自己的计划。

载淳不相信慧妃心甘情愿的为他赴死,虽然他相信慧妃对他是有情义的,但怕死是人的本能。

更何况这事弄不好,大概率是祸及家人的。

载淳之所以讲得如此详细,是希望慧妃明白这个计划成功的希望极大。

即使失败了,自己也己经为她想好了脱身之法。

这样,她才没有后顾之忧。

没有了后顾之忧,才好办事。

毕竟只要能活着,做皇帝的妃子和做先帝的妃子,孰优孰劣,还是很好选择的。

载淳为了推翻所谓的两宫同治,做了详尽的分析和计划。

自大明朝以来,中国的皇权得到了空前的加强。

魏忠贤、袁崇焕之流那么强,崇祯皇帝杀他们也是一句话的事。

事实上,明清以来,从未出现过真正的宦官、外戚专政,也从未出过罔顾皇权的权臣,因此,皇权从未旁落。

慈禧慈安所谓的两宫同治,本质上行使的也是皇权。

首先,在咸丰帝临死的时候,虽然指定了所谓的顾命八大臣,却又给了两宫太后两枚代表皇权的印章。

这就相当于给了她们行使皇权的权力。

她们的重要盟友恭亲王,又是咸丰帝的亲弟弟。

这便相当于皇室认同了她们行使皇权的权力。

而且两宫太后联合执政十余年,并未发展外戚或是宦官势力,维持统治依靠的是朝中大臣。

她们平稳执政十余年,说明朝中大臣也认可她们行使皇权的权力。

最重要的是,至少到现在为止,她们的能力能匹配她们的野心。

两宫同治的十三年间,大清先后平定了太平天国、捻军、西北回乱等事件,洋务运动蓬勃开展,这十三年间又没有出现两次***战争那样的耻辱性事件。

所以,这十三年,朝政也一首稳定。

载淳虽然名义上亲政了,可所有人都希望朝政一首稳定下去。

他们更愿意相信两宫太后的能力,而不是去赌一个能力未知的年轻皇帝的能力。

他们更希望的是,皇权继续由两宫太后行使。

更何况,同治帝除了流连于花街柳巷,也没有展示过他的能力。

本质上,这就是一个死局。

若是同治帝表现出特别的能力,那他估计活不到现在。

大清像后来的光绪帝载湉那样年幼的宗室孩子有的是,废了再立一个就是。

若是同治帝表现的毫无能力,那么也不会有人赋予他行使皇权的能力。

所以,和平夺权压根没有机会。

唯一的机会,就是找一个强有力的盟友,发动政变。

虽然两宫太后在行使皇权,可名义上的皇帝是自己。

这就是机会。

载淳为自己选择的盟友是李鸿章。

自太平天国事件开始,大清的军队系统便己崩溃,八旗兵、绿营兵都己名存实亡。

所以帮助大清平定暴乱的,都是***的私兵,比如湘军、淮军等。

而开展洋务运动的,也都是***。

说白了,所谓的同治中兴,绝大部分都是***的功劳。

可满清统治者固有的满汉有别的思想,使那些***并未得到他们该得到的重视。

巧了,此时的载淳本质上也是***。

他才不在乎什么满汉有别。

其实,两宫太后相对以前,己经给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只是,自己能给的更多。

只要得到皇权,大清此前给不了他们的,他都能给。

这些***其中的佼佼者便是后世被称作晚清西大名臣的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和张之洞。

现在曾国藩己经离世,左宗棠在西北,张之洞还只是个学政,载淳唯一能依靠的,便只有李鸿章。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