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盗墓那些事儿

>>> 戳我直接看全本<<<<
说起盗墓,这话题因相关小说的火爆而备受关注。

但小说里那些玄幻夸张的情节,与现实相去甚远——真实的盗墓,不过是一群身怀某些“门道”的犯罪团伙在铤而走险。

很多看似神秘的行当,总被附会上《易经》《周易》的占卜色彩,盗墓也不例外。

就像之前说的赊刀人,他们借收成、粮食价格浮动赚赊刀费,所谓“夜观天象”,实则是结合云流走向、天气变化与长期经验推算粮价,再以预言配合“赊刀”造势,吸引关注。

这背后,其实是对规律的总结,而非真的有什么超自然力量。

关于占卜,我们后面再细说,让大家看得更明白。

与赊刀人“造势求关注”不同,盗墓者信奉“越隐秘越好”。

他们不扎堆、不聚集,白天蛰伏,夜里才借着月色观察山脉走势、流水走向踩点。

为盗一座西汉王墓,前期准备能长达三年:人员开销、设备采购、踩点费用,甚至提前找好销赃渠道,投入之巨远超常人想象。

更要担的风险是“定穴”——即便凭五行八卦、山川走势与历史知识推算出古墓位置,也难保它没被前人光顾过。

多少团伙忙活数年,进了墓道却见满是盗洞,不仅血本无归,更有人恼羞成怒,一把火烧了古墓。

这种行为最是可恨:为求财盗墓本就不义,赚不到钱便泄愤于古墓,简首丧心病狂。

要知道,古墓对国家探索古代王朝兴衰、民生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一座古墓甚至可能改写整个考古界的认知。

为私利毁掉人类无价瑰宝,真是天诛地灭也难抵其罪。

当然,也有少数“懂行”的,遇上空墓会修复盗洞、做防腐处理,再原样填埋,这份对文物的敬畏,虽难掩盗墓本质,却也算一丝良知。

受小说、电影影响,很多人知道盗墓有门派,这在现实中确有迹可循。

最广为人知的便是西大门派,我们不妨再梳理一番——需明确的是,这些门派本质上仍是危害文物安全的犯罪群体,并非什么“文化符号”。

1. 摸金派东汉末年,曹操为筹军费,组建了专门的盗墓军种,其主管便是“摸金校尉”——说白了,就是持有军阀“官方许可”的盗墓头目。

也因此,曹操被戏称为“盗墓祖师爷”。

有趣的是,他自己死后却怕被盗,民间便有了“七十二疑冢”的传说。

但史料记载并非如此:曹操在《终令》《遗令》中明确要求,墓地选在西门豹祠西原,“因高为基,不封不树”,入葬时穿常服、无珠宝陪葬,其子曹丕、曹植的文章也印证了这一点,可见“疑冢”更多是《三国演义》的艺术渲染。

这里要分清:曹操的盗墓军与我国的“黄金部队”完全不同。

黄金部队是1979年组建的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属经济建设部队,负责国家黄金矿产勘查,是合法的国家任务,与盗墓的非法性质、文物与矿产的本质差异,有着天壤之别。

2. 发丘派发丘派晚于摸金派,东汉时才出现,门人自称“发丘将军”,又称“发丘天官发丘灵官”。

他们的盗墓手段与摸金校尉相似,靠星象、堪舆定墓位,但技术稍逊。

不同的是行事风格:发丘派常以当铺掌柜、古董商人身份掩护,非大型陵墓不动手,更显“谨慎”。

3. 搬山派搬山派雏形在秦汉时便有,清朝中叶才壮大。

他们的盗墓方式俗称“开喇叭”——打通墓葬通风,降低门人在墓中晕厥的风险,但这种方式对墓葬破坏极大,会让文物失去原有保护,引发后续损害。

若说摸金、发丘靠“巧”,搬山派更像靠“力”,如同武术中以刚劲见长的门派。

4. 卸岭派传说卸岭派创始人是位土匪头子,得“仙人传力法”,力能撼山,后来带人盗墓并传艺,慢慢形成门派。

因门人多通晓武功、力大无穷,历史上倒也有相关传说,比如吕布曾帮董卓盗汉墓,民间便说他是卸岭门人,其方天画戟功夫也与此有关。

除了这西大门派,还有其他类型的盗墓团伙:- 家族系:以家族为单位,或聚族成村,或开公司覆盖全国。

“业务员”负责踩点,搜集各地传说情报传回总部,筛选后统一行动,规模堪比专业机构。

他们懂“合作分红”,避免因独吞引发纷争,只求低调敛财。

- 独裁系:头目懂观天象、辨山川、定穴位,手下分工明确——踩点、外围、后勤、财务、销赃、走私,甚至有地下武装,完全是“一人说了算”的模式。

- 通宝系:本身不盗墓,却与盗墓者勾连紧密。

他们开古玩店,明面上做普通买卖,暗地里高价收墓中文物,再通过全球渠道销赃、走私,甚至运作到海外拍卖行。

更“骚”的操作是:自己卖出去的文物,再通过拍卖行高价拍回,待几年后升值再出手,利润够吃几辈子。

不过他们有“规矩”:拍卖时不跟高价、不跟中国人、不跟国家文物挽回企业竞价,说到底还是为了稳妥赚钱。

说到底,盗墓终究是犯罪。

国家对盗墓团伙的打击从未松懈,就是为了遏制文物流失,让文物得到系统保护。

这些深埋地下的文物,是历史的见证,是民族的瑰宝,绝非用金钱可以衡量的“宝物”。

我们聊聊这些传说,权当解闷,但心里必须清楚:盗墓是对历史的践踏,保护文物,配合国家打击文物盗窃,是每个人的责任。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