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戳我直接看全本<<<<

第一章 寒夜苦读逢异客康熙二十三年,深秋的河北文安已透着刺骨的寒意。

魏李张村西头那间低矮的土坯房里,一盏油灯豆大的火苗摇曳不定,

将墙上少年的影子拉得老长。魏绍芳正伏在破旧的木桌上读书,

桌面上的木纹被岁月磨得发亮,边缘处还缺了一块,是去年冬天他不小心撞翻炭盆烧蚀的。

他身上那件棉袍打了好几块补丁,领口和袖口的棉花都已板结,

根本挡不住从门缝里钻进来的寒风。“吱呀”一声,房门被轻轻推开,

魏母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玉米糊糊走了进来。她身上穿着更破旧的单衣,

脸上布满了细密的皱纹,双手因为常年纺线而变得粗糙不堪,指关节肿大得有些变形。

“芳儿,先喝口糊糊暖暖身子,再读也不迟。”魏母将碗轻轻放在桌上,

伸手摸了摸魏绍芳的手,当触到那冰凉且布满冻疮的皮肤时,忍不住叹了口气,“你这孩子,

怎么又不把揣在怀里的手取出来暖一暖?冻疮都裂成这样了,要是感染了可怎么好?

”魏绍芳抬起头,露出一张清秀却带着几分倔强的脸庞。他对着母亲笑了笑,

将冻得有些僵硬的手从书页上挪开,上面的血迹已经干涸,

在泛黄的书页上留下了一道道暗红色的痕迹。“娘,我不冷。这书里的内容太吸引人了,

一读进去就忘了冷。您快坐下歇会儿,您纺线纺了一天,肯定累坏了。

”魏母在他身边的小凳子上坐下,看着儿子冻得通红的脸颊和专注的眼神,

眼眶不禁有些湿润。“芳儿,都是娘没用,没能给你创造好的条件。

别人家的孩子冬天有炭火取暖,有厚实的棉衣穿,还有肉吃,可你跟着娘,只能受苦。

”“娘,您别这么说。”魏绍芳放下手中的书,握住母亲粗糙的手,“能有书读,

能待在您身边,我就已经很满足了。您为了给我凑束脩,日夜不停地纺线,

手上都起了那么多茧子,我都看在眼里。我一定会好好读书,将来考中功名,

让您过上好日子,再也不用这么辛苦了。”魏母听着儿子的话,心中既欣慰又酸涩。

她知道儿子懂事,也知道读书是他们家唯一的出路。文安县地处偏僻,土地贫瘠,

村里大多数人都是靠种地为生,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想要改变命运,除了读书考功名,

别无他法。魏绍芳喝完玉米糊糊,又拿起书读了起来。油灯的火苗越来越小,他凑近油灯,

借着微弱的光线,一字一句地读着。寒风从门缝里钻进来,吹得他瑟瑟发抖,

但他却丝毫没有分心,仿佛整个世界只剩下他和手中的书。不知不觉间,夜色越来越深。

魏绍芳感觉眼皮越来越沉重,他揉了揉眼睛,想让自己清醒一些。就在这时,

窗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雨声,紧接着,一道闪电划破夜空,

“咔嚓”一声劈在村口的老槐树上,震得整个屋子都晃动了一下。魏绍芳吓了一跳,

手中的书差点掉在地上。他定了定神,想起母亲还在里屋睡觉,担心母亲会被吓到,

便起身想去看看。可刚走到门口,就听到外面传来一阵奇怪的响动,

像是有什么东西在拍打房门。他犹豫了一下,还是打开了房门。只见门外的雨下得正急,

雨水顺着房檐往下流,形成了一道道水帘。而在门口不远处,一个黑影正蜷缩在那里,

看起来像是一只动物。魏绍芳壮着胆子走上前,借着闪电的光芒仔细一看,

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那竟是一只半人高的大马猴,浑身的黑毛被雨水打湿,

紧紧地贴在身上,看起来油光发亮。它的眼睛亮得像两盏小灯笼,正歪着头瞅着魏绍芳,

嘴角微微上扬,像是在笑。魏绍芳吓得转身就想跑,可那马猴却突然开口说话了,

声音糙得像磨石:“小娃娃莫怕,我是来躲祸的。你命里带官星,是注定的道台爷,

雷公不敢伤你,我借你气运避避。”魏绍芳停下脚步,转过身,攥着冻僵的手,

颤声问:“你……你是谁?真不害我?”“害你?我躲还来不及呢。

”马猴“噌”地缩成拳头大,钻进魏绍芳的棉袍夹层,“我就在这儿待着,

有事喊三声‘黑爷’,我就出来。”魏绍芳只觉得怀里暖烘烘的,刚才的恐惧也消散了不少。

他摸了摸棉袍夹层里的马猴,感觉它小小的一团,还在轻轻蠕动。他犹豫了一下,

还是转身走进了屋子,将这个“秘密伙伴”藏了起来。从那以后,

马猴就成了魏绍芳生活中的一部分。白天,魏绍芳去私塾读书,马猴就待在他的棉袍夹层里,

安安静静的,从不打扰他。有时,私塾先生提问,魏绍芳回答不上来,

棉袍里就会传来窸窣的响动,像是在提醒他。而每次魏绍芳答对问题,

棉袍里又会传来轻轻的震动,像是在为他庆贺。到了晚上,魏绍芳在家读书,

马猴就会从棉袍夹层里钻出来,坐在他的书桌上,用那双明亮的眼睛看着他读书。有时,

魏绍芳读书累了,马猴就会跳到他的肩膀上,用毛茸茸的爪子轻轻拍打他的脸颊,

像是在鼓励他继续坚持。有一次,魏母因为忙着纺线,忘了给魏绍芳装干粮。

中午在私塾休息时,魏绍芳饿得肚子咕咕叫,正发愁该怎么办,怀里突然滚出一个野果。

他拿起野果,看了看四周,确定没有人注意到,便偷偷地吃了起来。野果酸甜可口,

缓解了他的饥饿。他知道,这肯定是马猴的主意。还有一次,

魏绍芳在私塾里被几个富家子弟欺负。那几个富家子弟因为魏绍芳家境贫寒,总是嘲笑他,

还抢他的书。那天,他们又把魏绍芳堵在私塾的角落里,抢走了他的《论语》,

还把他推倒在地。魏绍芳又气又急,却无力反抗。就在这时,他想起了马猴,

于是对着空气大喊:“黑爷!黑爷救我!”话音刚落,

一道黑影突然从魏绍芳的棉袍里窜了出来,正是马猴。马猴瞬间变得和人一样高,

对着那几个富家子弟龇牙咧嘴,露出锋利的尖牙。那几个富家子弟吓得魂飞魄散,扔下书,

拔腿就跑。马猴得意地看了看魏绍芳,然后又缩成拳头大,钻进了他的棉袍夹层里。

魏绍芳捡起地上的《论语》,拍了拍上面的灰尘,心中充满了感激。他知道,

有了马猴的帮助,他再也不用害怕被人欺负了。日子一天天过去,

魏绍芳在马猴的陪伴和帮助下,读书越来越刻苦,学问也越来越渊博。

他的私塾先生对他赞不绝口,说他是文安县近年来最有才华的学生,将来必定能考中功名,

光宗耀祖。魏绍芳听着先生的夸赞,心中充满了信心。他知道,自己离实现梦想越来越近了,

而这一切,都离不开马猴的帮助。他暗暗下定决心,将来一定要好好报答马猴,

不辜负它对自己的期望。第二章 宦海沉浮守初心康熙三十五年,春闱如期举行。

魏绍芳带着母亲的期望和马猴的祝福,踏上了前往京城的路途。一路上,他风餐露宿,

日夜兼程,历经一个多月的时间,终于抵达了京城。京城的繁华景象让魏绍芳大开眼界。

宽阔的街道上,车水马龙,行人络绎不绝。高大的城楼庄严肃穆,

金碧辉煌的宫殿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魏绍芳从未见过如此壮观的景象,

心中既兴奋又紧张。他找了一家便宜的客栈住下,每天除了温习功课,

就是去京城的各处书院拜访名师,请教问题。马猴依然待在他的棉袍夹层里,

有时会在他遇到难题时,用特殊的方式提醒他。春闱考试的日子终于到了。

魏绍芳怀着忐忑的心情走进考场,只见考场里人山人海,

来自全国各地的考生都在紧张地准备着。他找到自己的座位,坐下后,深吸一口气,

平复了一下紧张的心情。考试开始后,魏绍芳打开试卷,看到上面的题目,

心中不由得一阵窃喜。这些题目大多是他平时复习过的,而且马猴也曾经在他复习时,

提醒过他一些重点内容。他拿起笔,胸有成竹地写了起来。经过几天的考试,

春闱终于结束了。魏绍芳走出考场,感觉浑身轻松。他知道,自己发挥得很好,

考中功名的希望很大。等待放榜的日子是漫长而煎熬的。

魏绍芳每天都在客栈里焦急地等待着,吃不下饭,睡不着觉。马猴看出了他的焦虑,

便从棉袍夹层里钻出来,坐在他的肩膀上,用毛茸茸的爪子轻轻抚摸他的头发,

像是在安慰他。终于,放榜的日子到了。魏绍芳早早地就来到了放榜的地方,

只见那里已经围满了考生和看热闹的人。他挤在人群中,睁大眼睛,

仔细地在榜单上寻找着自己的名字。“魏绍芳!魏绍芳!”突然,

他听到有人在喊自己的名字。他顺着声音望去,只见一个穿着官服的人正拿着一张榜单,

对着人群喊道:“魏绍芳,中了二甲第三十七名!”魏绍芳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他愣在原地,过了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他激动地跳了起来,大声喊道:“我中了!我中了!

”周围的人纷纷向他投来羡慕的目光,还有一些考生走上前来,向他表示祝贺。

魏绍芳一一向他们道谢,心中充满了喜悦。他知道,自己多年的努力终于没有白费,

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也终于可以让母亲过上好日子了。不久后,

朝廷开始为新科进士分配官职。魏绍芳因为成绩优异,

被分配到南方的一个州府担任通判正六品。虽然官职不高,但这是他仕途的起点,

他非常珍惜这个机会。魏绍芳带着简单的行囊,踏上了前往南方的路途。这一次,

他选择乘船前往,因为路途遥远,乘船可以节省不少时间和体力。马猴依然陪伴在他身边,

待在他的棉袍夹层里。船行至江心时,突然狂风骤起,乌云密布,紧接着,

倾盆大雨从天而降。江面上波涛汹涌,浪头高过船帆,船身像树叶般在江面上颠簸不定。

船工们吓得魂飞魄散,纷纷跪地哭喊:“要翻船了!要翻船了!”魏绍芳也急得满头大汗,

他紧紧地抓住船舷,看着眼前的惊涛骇浪,心中不由得想起了母亲。

他担心自己一旦遭遇不测,母亲就无人照顾了。就在这时,他突然想起了马猴,

于是对着江面大喊:“黑爷!黑爷救我!”话音刚落,水里“哗啦”一声翻出个黑影,

马猴瞬间变得像船那么大。它用毛茸茸的巨手按住船帮,硬生生地稳住了摇晃的船身。

狂风似乎被马猴的气势震慑住了,渐渐变小,江面上的浪头也慢慢平息下来。风停浪平后,

马猴缩回到原来的大小,蹲在魏绍芳的肩头,舔着爪子说:“你官运虽好,性子太直,

易得罪人。记住,官至三品就回头,再往上,恐有祸事。”魏绍芳望着平静的江面,

心中充满了感激。他对着马猴郑重点头:“黑爷的话,我记下了。将来我官至三品,

必定辞官回乡,绝不多贪慕荣华富贵。”马猴满意地点了点头,

然后又钻进了魏绍芳的棉袍夹层里。魏绍芳抵达南方的州府后,很快就投入到了工作中。

他为官清廉,公正执法,对待百姓就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他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的疾苦,

积极为百姓排忧解难。当时,这个州府正遭受着严重的旱灾,地里的庄稼都枯死了,

百姓们颗粒无收,生活非常困难。魏绍芳看到这种情况,心中非常着急。他立即上书朝廷,

请求朝廷拨款赈灾。同时,他还积极组织百姓兴修水利,挖掘水井,缓解旱灾带来的影响。

在他的努力下,朝廷很快就下拨了赈灾款项。魏绍芳亲自监督赈灾款项的发放,

确保每一分钱都能用在百姓身上。他还组织官员们下乡慰问百姓,为百姓送去粮食和衣物。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旱灾的影响逐渐得到了缓解,百姓们的生活也慢慢恢复了正常。

百姓们对魏绍芳感激涕零,纷纷称他为“魏青天”。魏绍芳的政绩得到了上级官员的认可,

不久后,他被提拔为知府从四品。职位升高了,他的责任也更重了。他更加努力地工作,

每天都忙到深夜才休息。在担任知府期间,魏绍芳发现当地的官场风气非常不正。

一些官员***受贿,欺压百姓,为所欲为。魏绍芳非常气愤,他决定整顿官场风气。

他首先从自己身边的官员入手,对那些***受贿、欺压百姓的官员进行了严厉的惩处。

他还建立了严格的监督制度,加强对官员的监督和管理。同时,他还积极倡导廉政文化,

鼓励官员们廉洁奉公,为百姓办实事。魏绍芳的做法触动了一些官员的利益,

他们对魏绍芳恨之入骨,纷纷上书朝廷,诬告魏绍芳***,欺压同僚。

朝廷收到诬告信后,派人前来调查。在调查期间,魏绍芳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

积极配合调查人员的工作。他向调查人员展示了自己的工作成果,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