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一个孩子走进家门,女人立刻扭头,脸上带着几分家常的热络,扬声说道:“儿子,放学啦。”
“嗯,放学了。”
孩子应了一声。
这女人名叫罗群,是孩子的母亲。
“去把书包放桌子上,过来搭把手!”
一个四十岁左右的男人对着孩子喊道。
这个男人,正是孩子 ——11 岁还在读小学三年级的姚其东的父亲。
姚其东听到这话,忍不住小声嘟囔起来:“为啥老喊***活,咋不叫我哥来干呢?”
“你来不来?”
姚建设一边怒声质问,一边眼疾手快地抄起放在一旁的扫把,手臂高高扬起,作势就要往姚其东身上揍去。
“好的,好的,爸,别打我!”
姚其东吓得一哆嗦,满心委屈,却又不敢违抗,只能乖乖地走过去,双手扶住麻袋口。
他抬眼望向晒谷场,只见那大片大片的稻谷铺在地上,仿佛怎么也收不完。
姚其东心里的委屈愈发浓烈,嘴巴不自觉地撅起,极不情愿地弯下腰,拿起旁边的扫把,一下一下地把散落在晒谷场四周的稻谷往一处归拢,每一下动作都带着少年特有的不甘与无奈 。
“建设啊,别老是动不动就打孩子,得好好跟他讲。”
这时,隔壁晒谷场上,一位四十岁上下的女人,朝着姚建设高声劝道。
女人身着朴素的棉质衣衫,袖口挽起,露出被日光晒得微黑的小臂,几缕碎发从发髻中散落,贴在她满是关切的脸上。
“姐!
你又不是不知道,这臭小子,三天不打上房揭瓦。”
姚建设放下扬起的扫把,无奈地叹了口气,转头对着姐姐说道。
姚其东的姑姑,作为姚建设的姐姐,平日里对自家兄弟的脾气了如指掌,却也总心疼侄子。
“嘻嘻!”
一旁,两个女孩子听到姚建设这话,忍不住发出清脆的笑声。
这两个姑娘是姚其东的堂姐,17 岁的年纪,面庞还带着少女的青涩,初中毕业后便没再继续学业,穿着简单的花布衣裳,站在晒谷场边,眼神灵动,充满着这个年纪特有的活力,在这忙碌的农事场景中,她们的笑声显得格外活泼。
忙活了好一阵子,眼见着晒谷场上的稻谷,都一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