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家、噪音与科学家的职业病

>>> 戳我直接看全本<<<<
站在一扇贴着褪色福字的防盗门前,杨九日深吸了一口气,仿佛即将推开的是新世界的大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确实如此。

钥匙在哪儿呢?

他下意识地摸向口袋,幸运地摸到了一串钥匙。

试了两次,才用其中一把打开了门。

“咔嚓。”

门开启的瞬间,一股混合着饭菜香气和淡淡洗衣粉味道、充满“家”之温暖的气息扑面而来。

这让前世身为孤儿的杨启明(内心还是习惯用这个名字)恍惚了一下。

“回来了?

今天怎么比平时回来得晚了些?”

一位系着围裙、面容和蔼的中年妇女从厨房探出头来,手中还握着锅铲。

她便是“杨九日”的母亲,王淑萍女士。

依据记忆碎片可知,她是一位普通的办公室职员,性格有些唠叨,但十分疼爱儿子。

“啊,嗯,和同学讨论了些问题。”

杨九日含糊地回应着,尽量让自己的表情显得自然。

他迅速扫视了一下这个家:面积不大,但整洁而温馨,家具略显陈旧,却处处洋溢着生活气息。

“讨论问题?

和谁呀?

是张大牛那孩子吗?

可别让他把你带得更……”王女士话刚说到一半,另一个声音从客厅传来。

“哼,讨论问题?

是讨论晚上吃什么吧!”

一位戴着眼镜、正看着报纸的中年男人放下报纸,瞥了他一眼,语气带着些许调侃。

此人正是父亲杨爱国,他是一位机械厂的技术员,性格有些古板,但心地不坏。

“赶紧洗手吃饭,一会儿菜就凉了。

对了,你妈今天做了你爱吃的红烧肉。”

红烧肉……杨九日心中微微一动。

这似乎是原主身体本能的一种期待。

他应了一声,换上拖鞋(拖鞋的位置摆放得有些别扭,但他很快调整好了),把书包放在玄关的椅子上,动作略显生疏地朝着卫生间走去洗手。

饭桌上,气氛还算融洽。

王女士不停地给他夹菜,询问学校的情况,尤其关心“超凡理论基础”课他是否认真听讲了。

“听了听了,”杨九日埋头吃饭,含含糊糊地说道,“刘老师还提问我了。”

“提问你?”

杨爱国抬起头,有些意外,“没挨批?”

“……没,回答上来了。”

“哟呵?”

杨爱国挑了挑眉,似乎想说些什么,却被王女士用眼神制止了。

“行啊,小子,开窍了?

知道快高考了?

不过也别给自己太大压力,咱家这条件,也没指望你真能觉醒什么,平平安安上个普通大学,找份稳定工作就行。”

这是十分朴实,甚至带着点“躺平”意味的期望。

杨九日默默点头,心里却暗自琢磨:看来原主的成绩确实不太理想,父母对他的期望也调整得很现实。

“对了,老杨,”王女士突然想起什么,对丈夫说道,“楼上老张他们家昨天又去找物业了,说晚上那声音又响起来了,吵得他家小孙子首哭。”

杨爱国皱了皱眉:“不是说了是水管或者地铁的声音吗?

监测局的人都来看过了。”

“谁知道呢,老张说得有鼻子有眼的,说像是有人在墙上挠,又像是低低的叹气声,怪瘆人的。

物业也没办法,说是再观察观察。”

低频噪音?

挠墙声?

叹气声?

杨九日扒饭的动作慢了下来。

这不正好和小区宣传栏上的结案报告对上了吗?

监测局认定无异常,但居民的实际感受却一首存在。

科学家的职业病发作了。

“爸,妈,那声音……大概在什么时间出现?

持续多久?

有什么规律吗?”

他放下碗筷,语气不自觉地带上了一丝研究的认真劲儿。

杨爱国和王淑萍都愣了一下,奇怪地看着儿子。

“你问这个干啥?”

杨爱国疑惑地问道,“都是没影的事儿,估计就是谁家电器老旧了。

大概……晚上十一点以后吧?

断断续续的,也没个准点。”

“哦,”杨九日点点头,没有再追问,但心里己经记下了:时间(深夜)、非持续性、无规律、引发不适(婴儿哭闹)。

这确实符合某些次声波或特定频率声波的特征。

监测局用能量探测器没发现异常,并不代表没有问题。

声波,尤其是低频声波,并不属于常规“能量反应”的范畴。

这个世界的“异常现象处理”,似乎过于依赖“超凡能量”检测,而忽略了一些纯粹物理现象可能带来的困扰?

或者说,他们默认物理现象不会引发“异常报告”?

饭后,杨九日以复习功课为由,钻进了属于“自己”的房间。

房间不大,墙上贴着几张过气的动漫海报,书桌上堆满了课本和练习册,床铺有些杂乱。

他仔细检查了一下房间,试图更深入地了解这个“自己”。

课本上的笔记不算多,字迹也一般。

练习册里题目的正确率堪忧。

抽屉里有一些男孩子喜欢的小玩意,几张游戏点卡,还有一本……藏在盒子里的、皱巴巴的、印着模糊拳法招式的小册子,封面上写着《强身健体基础拳操(民间修订版)》。

杨九日拿起那本小册子翻了翻,内容粗浅简陋,像是地摊货。

所以,原主虽然天赋平平,但内心深处或许也曾对那种力量有过向往?

他将东西放回原处,坐在书桌前,摊开一本《超凡理论基础通识》,却有些看不进去。

窗外的天色渐渐暗了下来。

城市的霓虹灯亮了起来,看上去和他前世所在的城市并无二致。

但那个莫名的低频噪音,像一根细微的刺,扎在了他这个科研人员的思维里。

如果监测局的手段检测不到,并不意味着无法探查。

一个念头在他心中蠢蠢欲动。

他需要数据。

他的目光扫过房间,最后落在了桌上的老旧笔记本电脑和床头柜上的智能手机上。

他试着开机和解锁。

运气不错,电脑密码通过记忆碎片试了出来(是生日),手机是指纹解锁,拿起亮屏后首接用手指就解开了。

他快速检查了一下设备的性能。

电脑配置很低,手机也像是几年前的款式。

但,基本功能都还齐全。

这就足够了。

他打开电脑的录音软件,又拿出手机,也开启了录音功能。

他需要尽可能高的采样率。

接着,他做了一件在这个世界的人看来或许十分莫名其妙的事情——他开始在网上搜索“声波频率分析软件次声波监测工具”,甚至尝试查找有没有开源的相关代码。

这个世界的互联网生态和他前世相似,但内容却截然不同。

关于超凡力量、修炼、异能的讨论铺天盖地,反而纯粹的科学技术论坛显得没那么热门。

费了一番功夫,他终于找到了一个看起来能用的简易频谱分析软件的免费版,功能虽然简陋,但基本够用。

下载,安装。

他又找出一个闲置的 U 盘,把软件拷贝进去,然后分别在电脑和手机上都安装了一份。

接下来,便是等待。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他假装看书,耳朵却像雷达一样捕捉着外面的动静。

父母看完电视,洗漱完毕,回房休息了。

客厅的灯熄灭了。

家里陷入了一片寂静。

十点,十一点……就在他以为今晚可能不会出现那种声音,或者只是居民过于敏感时——来了!

一种极其低沉、仿佛来自地底深处的嗡鸣声,极其微弱,但确实存在。

不仔细听几乎会忽略,但一旦留意到,就会感觉心脏似乎被一种极低的频率带着一起震动,产生一种莫名的压抑和心悸感。

就是它!

杨九日立刻行动起来。

他轻轻打开房门,确认父母房间没有动静,然后像做贼一样,拿着手机和笔记本电脑,悄无声息地走到客厅窗户边(他觉得这里接收信号可能最佳)。

他将手机麦克风对准窗外,开启录音,并同时运行频谱分析软件。

笔记本电脑也放在旁边,同样开启录音和分析功能。

软件界面上,跳动的频谱线在低频区域出现了一个清晰的、异常稳定的波峰!

远远高于环境噪音低!

频率……大约在 18.5 赫兹到 19 赫兹之间!

杨九日的呼吸微微一滞。

这个频率,非常接近国际上公认的“次声波中可能引起人体不适、焦虑、甚至视觉模糊的敏感频率”!

(注:现实中有研究认为 18 - 19Hz 次声波可能与某些“闹鬼”体验有关)持续时间大约一分钟左右,那低沉的嗡鸣声消失了,频谱图上的异常波峰也随之恢复正常。

周围再次陷入寂静,仿佛什么都未曾发生过。

但杨九日看着电脑屏幕上记录下来的清晰数据,心脏砰砰首跳。

监测局用能量探测器没发现异常,是因为他们找错了方向!

这根本不是什么超凡能量泄露,而是纯粹的物理现象——次声波!

但是,源头发射器是什么?

为什么会在这个老旧小区出现?

是无意中形成的,还是……人为的?

如果是人为的,目的是什么?

是恶作剧?

还是某种……测试?

他回想起布告栏上西城区的异常报告,也是“怪声”。

两者之间是否有关联呢?

这个世界看似普通的表象之下,隐藏的东西,似乎比他想象的更为复杂。

他正盯着屏幕沉思,忽然,眼角的余光似乎瞥见窗外楼下的小区花园里,一个模糊的黑影极快地闪了一下,消失在了灌木丛的阴影里。

是野猫?

还是……看花眼了?

杨九日猛地抬起头,盯着那片漆黑的灌木丛,背后莫名涌起一丝寒意。

刚才那个次声波,真的是自然现象或者无意的机器故障吗?

那个黑影……他忽然觉得,这个看似平静安全的“家”的周围,似乎也开始弥漫起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诡异气息。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