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 戳我直接看全本<<<<

穿越时空的雪一公元2023年,腊月,长白山深处。林暮雪裹紧了冲锋衣,

寒风还是像刀子一样透过缝隙往里钻。作为省考古研究所最年轻的助理研究员,

她正参与一次紧急抢救性发掘。据当地村民报告,因异常融雪,一处山坡发生小规模坍塌,

露出疑似人工结构的痕迹。现场比想象中更令人震惊。坍塌处并非古墓,

而是一个半掩埋的、结构极其坚固的混凝土工事,像是某种地下掩体或仓库的入口。

门是厚重的铁铸件,已经锈蚀严重,但奇怪的锁具结构显示它并非近现代产物。“怪事,

”经验丰富的领队王教授推了推眼镜,用刷子小心清理着门上的冰碴和锈迹,

“这构造……有点像是……抗战时期关东军的风格?但地图上从没有标注过这里有军事设施。

”一种难以言喻的好奇攫住了林暮雪。她伸手触摸那冰冷粗糙的混凝土墙面,

指尖传来一种奇异的震颤,仿佛有某种微弱的回声穿越时空,叩击在她的神经末梢。

她甩甩头,只当是天气太冷。经过艰难的技术开启,沉重的铁门发出刺耳的***,

一股混合着陈腐、铁锈和某种奇异干燥剂的味道扑面而来。里面空间不大,约莫十来个平方,

像个小型储藏室。没有预想中的军火物资,只有几个散落的、锈得看不出原貌的铁皮箱子,

以及角落里的一个矮柜。林暮雪负责清理那个矮柜。柜门也锁着,但锁舌已经锈坏。

她深吸一口气,小心地拉开。里面没有文件,没有地图,

只有一个小小的、包裹得严严实实的油布包。油布包裹了好几层,解开时,

尘埃在从门口透进来的稀薄光线下飞舞。最里面,是一个略有变形的黄铜盒子,

盒盖上刻着一行模糊的小字,她辨认了半天,才认出是日文,但夹杂着汉字:“至爱,

昭和十八年冬”。昭和十八年?那是……1943年!林暮雪的心跳莫名加速。

她轻轻打开铜盒。里面没有珠宝,只有一摞用丝线仔细捆好的信笺,信纸已经泛黄发脆,

墨迹也有些晕染。信是竖排书写,工整而带着几分秀气的毛笔字,是中文。信的开头,

总是固定的称呼:“吾妻婉儿,见字如面。”她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翻阅。

这是一个名叫沈云舟的男人,写给他妻子婉儿的家书。从信中的内容推断,

沈云舟似乎是一位被迫为关东军某部服务的中国工程师,具体工作语焉不详,

但字里行间充满了压抑、苦闷和对家人刻骨的思念。“……此地苦寒,甚于故乡十倍。

风雪日夜不休,如万鬼哭嚎。然思及你与安儿容颜,便觉周身暖意……”“……工作繁重,

所言之事,非我所愿,然身不由己,如陷泥沼。唯盼早日了结,

归家与你厮守……”最后一封信,日期是昭和十八年腊月廿三,

也就是1944年1月18日左右。笔迹明显仓促潦草,带着一种绝望的决绝:“婉儿,

大事恐坏,归期难料。若……若我不能归,切勿苦等。带安儿好好活下去。

我埋一物于老地方,若天地有灵,或能……罢了,皆是痴念。望你余生平安喜乐,

勿念我这不祥之人。云舟绝笔。”信纸的末尾,似乎被水滴晕染过,不知是墨滴,

还是……泪水。林暮雪捧着这叠沉甸甸的信纸,仿佛捧着一颗八十年前绝望跳动的心。窗外,

风雪更紧了,呜咽着拍打临时支起的帐篷。那个叫婉儿的女子,最后等到了她的云舟吗?

那个“安儿”,现在又在哪里?“老地方”指的又是何处?一种强烈的使命感,

混合着对这段尘封往事的好奇与同情,在她心中涌动。

二发掘工作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雪被迫暂停。队伍撤回山下的考察站。

林暮雪向王教授汇报了信件的内容。“沈云舟……这个名字没听说过。”王教授皱起眉,

“如果是被迫服务的中国工程师,战后应该会有记录。

至于他提到的‘大事’和‘老地方’……恐怕很难考证了。年代太久远了。”林暮雪不甘心。

她利用考察站的网络和有限的资料库,试图查找线索。关于当年日军在长白山的秘密工程,

公开资料极少,多是语焉不详的传闻。沈云舟这个名字,更是石沉大海。夜里,

她反复读着那些信的复印件,尤其是最后一封。那句“我埋一物于老地方”,

像魔咒一样萦绕在她脑海。“老地方”……会不会就在这掩体附近?信是从掩体发现的,

或许,“老地方”指的就是掩体周围的某个标志物?第二天,风雪稍歇,但天气依然恶劣。

林暮雪借口需要补充拍摄掩体外部结构细节,带上便携工具和定位仪,

独自一人重返发掘现场。积雪更深了。她深一脚浅一脚地围着那半埋的混凝土工事艰难跋涉,

试图寻找任何可能的地标——一块形状奇特的石头,一棵古树……然而,

除了白茫茫的雪和光秃秃的树干,一无所获。时间过去八十年,地貌或许早已改变。

疲惫和寒冷让她几乎放弃。她靠在一块背风的大石后休息,取出保温杯想喝口热水。

就在这时,她怀里的铜盒子她征得同意后暂时保管似乎轻微震动了一下,

盒盖上刻字的地方,闪过一丝微不可查的淡蓝色光晕。几乎同时,

林暮雪感到一阵强烈的眩晕,眼前的雪景开始扭曲、旋转,耳边响起尖锐的鸣音。

她下意识地闭上眼,再睁开时,整个世界都变了。风雪依旧,

但远处的山峦轮廓似乎有些不同。更让她毛骨悚然的是,原本坍塌***的掩体入口,

此刻完好无损,厚重的铁门紧闭,门上还有清晰的日军番号喷漆!

门口甚至有一条被踩实的小径,通向密林深处。幻觉?低温导致的意识模糊?

她用力掐了自己胳膊一下,痛感真实。她颤抖着拿出定位仪,屏幕上一片雪花,信号全无。

就在她惊疑不定之际,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和日语呵斥声从侧面传来。林暮雪大惊,

慌忙躲回大石后面。只见一队穿着土黄色军大衣、戴着屁帘帽的日本兵,

押解着几个衣衫褴褛、疑似中国劳工的人,沿着那条小径走向掩体入口。这不是幻觉!

她……她好像真的回到了过去?回到了沈云舟写信的那个时代!

巨大的恐惧和震惊让她浑身冰凉。是那个铜盒子?是某种无法解释的时空异常?

她死死捂住嘴,不敢发出一点声音。直到那队人消失在掩体门后,她才瘫软在雪地里,

心脏狂跳,几乎要冲破胸膛。必须离开这里!立刻!她挣扎着爬起来,

循着记忆中来时的方向往回跑。然而,没跑出多远,她就绝望地发现,周围的景物完全陌生,

考察站踪影全无。她迷路了,被困在了1943年或者1944年?的长白山风雪中。

雪越下越大,能见度急剧下降。体温在迅速流失,意识开始模糊。

难道要莫名其妙地死在这里吗?死在八十年前的冬天?就在她快要支撑不住的时候,

前方隐约出现了一个踉跄的人影。那人穿着深色的、看似单薄的中式棉袍,

没有像日军那样的军大衣,身形瘦削,在风雪中摇摇欲坠。

求生的本能让她用尽最后力气喊出声:“救……救命……”那人影顿住,警惕地回头。

风雪模糊了他的面容,但能看到他脸上惊愕的表情。他犹豫了一下,还是快步走了过来。

“你是什么人?”他的声音低沉,带着疲惫和警惕,是字正腔圆的中文。

“我……我迷路了……救救我……”林暮雪牙齿打颤,话都说不连贯。

那人打量着她奇怪的现代登山装备,眼神更加疑惑,但看到她冻得发青的脸色,

最终还是叹了口气,脱下自己已经半湿的棉袍外套,裹在她身上尽管这几乎没什么用。

“跟我来,附近有个废弃的猎户木屋,能暂避风雪。”他搀扶着几乎虚脱的林暮雪,

在齐膝深的雪中艰难前行。不久,果然在山坳里发现了一个低矮破旧的小木屋。

屋里比外面好不了多少,四处漏风,但至少没有直接落雪。

有一张破木桌和一个用石头垒的简易灶台,角落里堆着些干草。

那人熟练地找到藏在灶台下的火镰和一点残留的火绒,费力地升起一小堆火。

微弱的火光驱散了部分黑暗和寒意,也照亮了彼此的脸。

这是一个看起来约莫三十岁上下的男人,面容清癯,眉眼间带着浓得化不开的忧郁和疲惫,

但眼神却很清澈,甚至有种知识分子特有的文气。“谢谢……谢谢你救了我。

”林暮雪裹紧棉袍,靠近火堆,身体仍在发抖,“我叫林暮雪。

”“林暮雪……”男人低声重复了一遍,似乎在品味这个名字,“我叫沈云舟。”沈云舟?!

林暮雪如遭雷击,猛地抬起头,难以置信地看着眼前这个活生生的、刚刚救了她的人。

他就是信里的沈云舟!那个写下绝笔信的沈云舟!“你……你是工程师?”她脱口而出。

沈云舟脸色骤变,眼神瞬间变得锐利无比,充满了戒备和恐惧:“你怎么知道?

你到底是什么人?是日本人派来的?”“不!不是!”林暮雪急忙摆手,大脑飞速运转,

必须编一个合理的身份,“我……我是从南边来的,家里是经商的,路上遇到土匪,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