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很少有人去,卫生间的水龙头坏了有些日子了,一首没人理会。
放学后,唐暖背着书包,紧跟在爸爸唐建斌身后。
唐建斌手里拎着一个旧工具包,边走边嘱咐:“一会儿爸爸修水管,暖暖站远点,别弄湿了衣服。”
“知道啦,爸爸。”
唐暖应着,眼睛却亮晶晶的,“爸爸,你为什么懂得修水龙头啊?”
唐建斌笑了笑,眼角的皱纹舒展开来:“这有什么难的,看多了就会了。
小时候你爷爷忙,家里什么东西坏了,都是我自己琢磨着修。”
唐暖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她想起早餐时爷爷使唤爸爸的自然神态,仿佛爸爸天生就该负责所有这些杂活。
老房子果然很旧了,推开门有股淡淡的霉味。
卫生间的水龙头正在一滴一滴地漏水,下方的水盆己经积了浅浅一层水。
唐建斌放下工具包,蹲下身检查了一会儿:“没事,就是垫圈老化了,换个新的就好。”
他打开工具包,里面整齐地排列着各种工具:扳手、螺丝刀、胶带、一小盒各种规格的螺丝和垫圈。
唐暖注意到,每样工具都摆放得井井有条,有些明显是旧工具,但都被维护得很好。
“爸爸,你的工具好整齐啊。”
唐暖蹲在旁边,托着腮看。
唐建斌有点小自豪:“那当然,工具就跟朋友一样,你好好对待它们,它们就会好好帮你干活。”
他开始动手拆卸水龙头,动作熟练而轻柔。
唐暖专注地看着,不放过每一个步骤。
“你看,先得把总闸关了,不然一拆开就得喷一身水。”
唐建斌指着墙角的阀门说,“然后把这个压盖螺母逆时针拧开...慢点,别用猛力,老管子容易伤着...”他的声音在空荡的老房子里显得格外温和而有耐心。
唐暖发现,平时在大家庭中总是沉默寡言、略显畏缩的爸爸,一拿起工具就像变了个人——自信、专注、游刃有余。
“爸爸好厉害!”
唐暖适时地发出赞叹,看到父亲嘴角不自觉扬起的笑意。
拆开水龙头后,唐建斌从那一小盒垫圈中找出一个匹配的:“这种老式水龙头最好用了,结构简单,不容易坏,就算坏了也好修。
现在那些新式的水龙头,看着漂亮,一坏就得整个换。”
他一边换垫圈一边说:“什么东西都是能修就修,不能轻易扔掉。
修好了还能用很久呢。”
唐暖忽然问:“爸爸,你会修很多东西吗?”
唐建斌手上动作没停:“差不多吧。
水电、家具、小电器...基本上家里的东西都能对付。
以前在厂里上班时,机器出小毛病我也能修,省得请维修工,为厂里省了不少钱呢。”
这话里有一丝难以察觉的骄傲,但随即又黯淡下去:“可惜后来厂子效益不好...”他没说完,但唐暖知道后面的故事——爸爸是第一批下岗的,后来只能打零工,爷爷奶奶总觉得他没出息,不如在机关工作的大伯和做小生意的三伯。
“好了,试一下。”
唐换好垫圈,唐建斌重新组装好水龙头,打开总闸。
水龙头不再滴水,完美如初。
“爸爸太棒了!”
唐暖鼓掌,眼睛亮晶晶地看着父亲,“你什么都会修!
比专业的维修工还厉害!”
唐建斌被女儿夸得有些不好意思,一边收拾工具一边说:“这没什么,熟能生巧罢了。”
回家的路上,夕阳把父女俩的影子拉得很长。
唐暖故意放慢脚步,与爸爸并肩走着。
“爸爸,”她突然问,“如果你开一个维修铺,是不是能赚很多钱?”
唐建斌愣了一下,随即苦笑:“傻孩子,开铺子要本钱的。
而且现在大家都喜欢买新的,谁还修东西啊。”
“才不是呢!”
唐暖反驳,“我们班主任说现在提倡节约资源,修东西是环保!
而且不是所有人都买得起新的呀。
我们班小胖的自行车坏了,他爸爸就舍不得买新的,修一下又花了八十块呢!”
唐建斌若有所思:“八十块修自行车?
是前叉的问题吧?”
“爸爸连自行车也会修?”
唐暖惊讶地睁大眼睛。
“自行车、电动车、小孩的玩具车...都修过一些。”
唐建斌语气平淡,但唐暖能听出其中的自豪。
快走到主屋时,唐暖突然拽了拽爸爸的衣角:“爸爸,你能不能教我修东西?
就像今天修水龙头这样?”
唐建斌低头看着女儿认真的小脸,笑了:“女孩子学这个干什么?
把手弄粗了怎么办?”
“我想学嘛!”
唐暖坚持,“万一以后我一个人住,东西坏了也能自己修,不用求人。”
这话让唐建斌沉默了片刻,最终点点头:“好,以后有什么要修的,爸爸都带着你。”
晚餐时,爷爷听说水龙头修好了,只是淡淡“嗯”了一声,转而说起大伯单位里的事,仿佛唐建斌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
唐暖注意到爸爸眼神中一闪而过的失落,但很快又恢复了平时的沉默。
临睡前,唐暖再次掏出她的小本子。
在记录了一天的不公平待遇后,她在新的一页上画了一个工具箱,旁边工整地写道:“爸爸会修:水龙头、自行车、电动车、玩具、家具、电器...爸爸的工具:很整齐,保养得很好爸爸修东西时的样子:很自信,很厉害爸爸说:能修的东西不要扔想法:爸爸的手很万能,能创造价值。
问题:为什么爷爷奶奶看不到爸爸的价值?”
写完后,她仔细合上本子,塞在枕头下。
窗外月光如水,她想起爸爸修水龙头时那双灵巧而有力的手,忽然觉得那双手不应该只用来完成爷爷奶奶随口吩咐的杂活。
那双万能的手,本该托起一个家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