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主线提示:李明闯入盛世营销,遭遇理想与现实的第一次碰撞
1.1 面试:水渍与 “天空碎片” 的测试
会议室的空调风带着凉意,吹得李明攥着简历的手心沁出细汗。面试官指尖在他的校园经历栏反复滑动,目光扫过 “组织图书漂流活动”“策划听障儿童公益展” 等字眼时,眉头几不可察地皱了皱。
“李同学,” 面试官率先打破沉默,语气带着商业场域特有的直接,“你的校园经历很丰富,但盛世营销不是公益组织。我们现阶段的核心目标是拿下快消品季度推广案,需要能冲业绩、扛压力的人 —— 简单说,是能为客户解决实际问题的‘战士’。”
他顿了顿,身体微微前倾,目光变得锐利,似在审视李明眼底的坚持:“而不是抱着‘营销要传递温暖’的想法,在方案里硬加情怀元素的理想主义者。我们之前试过‘温度路线’,但市场反馈证明,短期内很难转化成实际订单。”
这话像一块冰,轻轻敲在李明心上。他喉结动了动,刚想解释 “公益与商业未必冲突”,就听见面试官继续说道:“现在,给你 30 秒,推销它。”
面试官抬手指向窗外 —— 雨后的窗台上,积着一滩不规则的水渍,在阴沉的天光下显得黯淡。
李明的心猛地一跳,几乎停滞。他深吸一口气,目光扫过那滩水迹,脑海里突然闪过专业课的画面:粉笔灰落在啃了一半的面包上,老师停在听障儿童比划 “谢谢” 的镜头,声音混着蝉鸣:“营销的终极不是技巧,是让人相信‘被看见’的可能。”
面试官按下计时器:“30 秒推销窗外那滩水渍。”
李明掏出手机,先拍水渍特写,再拍掌心的铜钱外公的遗物,两图并列投屏:“水渍 1 秒变化一次形状,铜钱 10 年磨出包浆。盛世营销要做的是:帮用户像发现包浆一样,发现 1 秒里的价值。”
会议室里静得可怕。面试官面无表情地看了他几秒,手指在桌上敲了敲:“出去等通知。”
后来李明才知道,那是张伟当年留下的测试题,他一直在等一个敢把水渍说成 “天空碎片” 的人。
1.2 入职:铜钱与图书馆油墨味的初见
“初面通过” 的短信亮起时,李明猛地弹坐起来。赤脚踩在冰凉的瓷砖上,他对着卫生间漏进来的水渍看了十分钟,突然拍了张照设成壁纸 —— 水渍在暗夜里泛着微光,像极了专业课上,老师停在听障儿童比划 “谢谢” 的镜头,那句 “营销要让人相信‘被看见’” 又在耳边响起。
“疯了吧?” 室友翻身嘟囔,“盛世营销那种地方,录个水渍就能进?”
李明没说话,攥着 9.9 元包邮的 “强力定型” 发胶整理发型,却总有一撮头发翘着 —— 像他投简历时的样子,全班 32 人,只有他敢往盛世营销的邮箱点发送。
镜子里的白衬衫被熨了第四遍,领口的哑光领夹是父亲留下的旧物。扣领夹时,衬衫第二颗纽扣突然 “崩” 地弹开,滚进瓷砖缝。他慌忙蹲下身找,指尖刚触到纽扣,就听见室友嘟囔 “穿这么整齐干嘛,盛世又不看你衬衫皱不皱”。攥着纽扣起身,他摸出母亲塞在背包侧袋的备用针线针脚缠着家乡的蓝线,刚想缝,前台姑娘的消息弹出来:“入职第一天别迟到。”
最终,李明只能把纽扣揣进裤袋,用领夹稍微挡住缺口。背包整理第五遍时,天已泛白。他最后摸向胸口,工牌的塑料边角硌着皮肤,指腹触到内袋那枚冰凉的铜钱,母亲的话又在耳边响起:“明仔,这是你外公闯关东时带的,当年他帮工友讨薪,攥着这枚铜钱在哈尔滨工地蹲了三天。老板躲着不给工钱,他就守在工地门口,饿了啃冻硬的窝头,渴了抓雪吃,最后老板被他攥铜钱的劲唬住,硬是把拖欠三个月的工资结了。”
李明下意识摩挲铜钱中心的方形孔 —— 孔边缘还留着外公当年攥出的细微凹痕,像老人没说出口的 “不放弃”。他忽然想起高考前,母亲把铜钱塞进他笔袋:“做题慌了就摸一摸,你外公的劲能帮你稳心”,此刻掌心的凉意,和当年笔袋里的温度一模一样。
后来李明发现,每次做重要决策前,指尖都会先找这枚铜钱:拒绝悦颜时,铜钱边缘硌得掌心疼,他想起外公 “攥着不松手” 的劲;团队为预算争执时,他把铜钱放在会议桌中央,说 “这枚铜钱要回了工资,现在我们用它守住‘踏实’”;实验室成立三周年那天,他把铜钱传给新员工,指着眼眶的新痕:“这是上次拒绝造假时摔的,初心会有磕碰,但别磨掉温度。”
此刻,铜钱边缘的温润触感让他稍微定了神 —— 原来 “踏实” 不是空口说的,是有人真的攥着它扛过了难。
他拉开吱呀作响的铁门,楼道里的霉味混着晨光涌进来。路过公司楼下便利店时,玻璃窗里的速溶咖啡货架晃了晃眼:9.9 元一大袋的黑咖啡摆在最下层,包装皱巴巴的;15 元一小盒的挂耳咖啡在灯光下泛着精致光泽。他摸了摸口袋里皱巴巴的零钱 —— 房租交完后,只剩够每天一顿番茄炒蛋盖饭的余额,连 9.9 元的黑咖啡都要犹豫。背包侧袋里,早上从出租屋带的白开水还冰凉,瓶身贴着母亲写的 “明仔,多喝水”,他下意识把水瓶往身后藏了藏 —— 怕同事看到这瓶没贴标签的廉价矿泉水,想起室友说 “盛世都是穿西装、喝挂耳的精英”,脸颊有点发烫。
旋转门将他吞入充满冷气与香水味的大堂。前台姑娘的指甲是低调的裸粉色,笑容标准:“您好,请问找哪位?”
“李明,今天入职,策划部。”
她的视线在他脸上停留半秒,弯腰取门禁卡时,指尖突然往他掌心塞了颗橘子味硬糖,糖纸皱巴巴的,还带着抽屉余温:“我入职第一天也攥着简历手心冒汗,前辈塞了这个,说‘甜的能压慌’。”
李明捏着糖,刚想道谢,姑娘已转身接起响铃的电话,马尾辫扫过桌面,带落一张浅粉色便签。他弯腰捡起,上面是姑娘手写的 “新人避坑”:
· ①赵主管周三脾气最急 —— 不是故意凶,是要跟总部汇报季度数据,尽量周二下午提方案,他会耐心些;
· ②茶水间蓝袋速溶咖啡比红袋不苦,熬夜改方案时加半袋奶粉,胃不疼;
· ③三楼东侧电梯早高峰后易坏,走西侧楼梯更快,我入职第一天走错电梯,迟到三分钟,赵主管没骂我,只说 “下次早点”。
便签末尾画着迷你咖啡杯,杯沿旁还有行小字:“要是方案被打回,就来前台找我,我有赵主管当年改方案的案例,能帮你避坑”。李明悄悄把便签折成小方块,塞进背包侧袋 —— 那里刚好贴着母亲塞的铜钱,布料隔开的金属凉意与便签的暖意,在掌心下形成奇妙呼应。
姑娘递来热咖啡:“小心烫,第一天都这样,我当初紧张得把咖啡泼在 HR 身上。”
李明剥开糖纸,橘子的甜意漫开时,突然觉得背包侧袋的铜钱也跟着暖了些 —— 这暖意不是空调的热风,是有人把自己的 “坑” 变成了别人的 “糖”。
1.3 策划部:《引爆点》第 78 页的铅笔批注与张伟的铜扣
电梯轿厢光可鉴人,像一面冰冷的镜子。身旁三人交谈的声音传来:“张经理坚持加非遗手艺人的镜头,预算超了 30%,但客户说‘有灵魂’。”“他总说‘营销不是炫技,是让人看到真实的价值’。”
“新来的?” 一个温厚却略带疲惫的声音从背后传来。
李明转身太急,手肘撞在金属扶手上。扶住他的男人约莫三十五岁,浅灰色西装敞开,露出熨帖的深蓝衬衫,袖口有不易察觉的磨损。
“我是张伟,” 男人松开手,无名指上的婚戒闪过微光,“三楼策划部的。你也是?”
张经理!李明差点把咖啡洒出来:“是!我叫李明,市场营销应届生。”
“猜到了,” 张伟轻笑,眼角细纹漾开,“你身上有股图书馆的油墨味。” 他指了指李明的背包,“书包装得太满,拉链都快崩开了。”
李明这才发现,《营销管理》《消费者行为学》和盛世案例分析笔记都塞在里面,一本《引爆点》的边角从没拉严实的缝隙里露出来。
“《引爆点》?我当年入职也带了。” 张伟说。
“您也喜欢?” 李明眼睛一亮。
“第 78 页,” 张伟道,“关键人物法则 —— 像火种点燃草原,前提是找到最初的火星;像病毒扩散,前提是找到‘带毒者’。但很多人忘了,‘带毒者’的信任比传播力更重要。这本书的译者是我们老前辈,他在第 78 页留了个彩蛋,你找找。”
李明愣住 —— 他的《引爆点》第 78 页,确实有一行铅笔字:“温度比速度更重要”。听到 “温度” 二字,他下意识摸向胸口内袋,母亲塞的铜钱贴着肋骨,金属边缘在电梯灯光下泛出细碎反光,刚好晃到张伟眼底。
张伟顺着光瞥了眼他按在胸口的手,指尖轻轻点了点自己衬衫内袋隐约能看到枚铜扣的轮廓,边缘有道深痕。他忽然想起 2013 年的暴雨天,赵强抱着乡村图书馆的数据报告冲进办公室,眼眶通红:“副总让我把 127 名孩子改成 98 名,说赞助方要‘漂亮数字’”,当时他想把真实报告递上去,却被副总用 “滚蛋” 逼退,慌乱中铜扣摔在会议桌角,磕出这道痕。“现在看到你,就想把当年没递出去的报告,变成帮你守住初心的底气,” 张伟心里默念,目光落在李明背包里露出来的《引爆点》上 —— 那本书的边角磨得发亮,像极了当年自己藏铜扣的《营销管理》。
“我刚入职时,师傅给的铜扣,” 张伟终于开口,指尖抚过内袋,“2013 年赵强做乡村图书馆项目,副总逼他改数据,我想帮他递真实报告,却被副总用‘滚蛋’威胁,慌乱中铜扣摔在会议桌角,磕出这道痕。后来赵强改了数据,我把铜扣藏在《营销管理》里,书脊上‘做对的事’三个字,是我当年没敢说出口的话。现在看到你,就想把当年没递出去的报告,变成帮你守住初心的底气。”
李明刚想追问 “铜扣的故事”,远处突然传来赵强的声音:“张伟!客户催方案了!”
张伟没再往下说,把李明的《引爆点》往他面前推了推,书页间夹着张浅灰色便签,字迹沉稳:“第 78 页的‘温度’,不是写在纸上的。”
电梯在 12 楼停下,张伟抓起公文包快步走出去,经过李明身边时补了句 “别怕,初心能定心”。电梯门合上的瞬间,李明低头翻开《引爆点》,便签边角沾着的咖啡渍,和后来他在张伟工位笔记本上看到的渍痕一模一样。
策划部的办公区像被轰炸过的文具店,却透着生机勃勃的混乱:彩色便签贴满隔断,某张桌子摆着三台显示器组成的矩阵;张伟的工位在靠窗角落,隔断上没贴任何 KPI 便签,反而钉着张泛黄的黑白照片 —— 几个穿工装的人蹲在泥泞田埂上,掌心托着《新华字典》递给孩子,最左边的年轻人笑得露出白牙,胸前隐约有 “2013 乡村图书馆” 的绶带字样;桌角摆着本磨破脊的牛皮纸笔记本,翻开的一页画着简易 “图书漂流路线图”,路线旁标注 “避开田埂碎石路,方便孩子搬书”,页边沾着圈浅褐色咖啡渍,似被人反复擦过,淡得几乎与纸色融为一体。
靠近茶水间的隔断上,贴着密密麻麻的 “待办便签”,其中一张用红笔写着 “周三前出校园活动第三版方案,甲方要加非遗元素”,下面画了个哭脸,旁贴上周的深夜麻辣烫订单小票,备注 “多放辣,熬通宵改方案”。王鹏的工位上,三台显示器分别显示 “数据监控后台”“用户画像模型”“竞品分析表”,键盘旁堆着三个空速溶咖啡罐,鼠标垫印着 “KPI 完成率 100%” 的调侃图案。
最里面的会议桌旁,同事们围着电脑争论海报设计:“客户要‘年轻化’,又不让用网红元素,这不矛盾吗?”“试试‘国潮 + 互动’,之前做奶茶品牌海报就这么火的。” 桌子底下,堆着半箱没开封的瓶装水和几袋饼干 —— 陈雪说,这是策划部 “标配”,因为经常一开会就到深夜,没时间出去买吃的。
食堂取餐口旁,贴着手写 “员工价目表”:黑松露意面 68 元画星星,番茄炒蛋 18 元画笑脸,旁附小字 “实习生凭工牌打八折”。李明端着餐盘经过时,听见同事议论:“品牌部王总监又点黑松露意面,他们部门预算就是多。”“我们策划部还是吃番茄炒蛋吧,这个月项目奖金还不知道能不能发。”
“你的位置在这儿,” 张伟指向角落靠窗的座位,“上任主人上周调去品牌部了,叫刘思雨,是个很厉害的姑娘。”
工位上残留着刘思雨的痕迹:键盘缝隙卡着薯片碎屑,显示器边框贴褪色动漫贴纸,抽屉里有半管干涸的睫毛膏。最让李明好奇的是桌角那本《引爆点》—— 书脊磨得发亮,第 78 页折着角,空白处写满娟秀批注:“关键人物法则 —— 但‘带毒者’不是流量明星,是真正相信这件事的人。”
他指尖抚过批注,突然发现字迹旁有几处极浅的划痕 —— 是反复描摹 “相信” 二字留下的,旁边还有行用铅笔写了又涂掉的小字:“明天再跟赵主管争一次,把书信环节加回去”。更意外的是,批注下方的空白处,贴着半张泛黄的便签,上面画着简易的 “图书漂流路线图”,路线旁标着 “避开田埂碎石路”,和张伟笔记本上的字迹高度相似 —— 李明忽然懂了,刘思雨当年,也和张伟、自己一样,在试着 “把公益藏进方案里”。
“新人?” 隔壁工位突然探出个鸡窝头,男孩叼着棒棒糖,T 恤印着 “Hello World” 的二进制代码,“我叫王鹏,数据组的。赵阎王让你放下东西就去他办公室 —— 尽头那间‘玻璃棺材’。”
李明指尖抚过第 78 页的批注,张伟之前的话突然撞进脑海:“四年前刘思雨在这儿时,比你还轴。” 他想起张伟说,刘思雨当年做校园活动方案,非要加 “留守儿童书信交换” 环节,赵强当着全部门的面把方案摔在桌上,红笔在 “书信交换” 旁画刺眼的叉:“要转化率!别整没用的情怀,公司不是慈善堂!”
“刘思雨没妥协,” 张伟当时语气带着惋惜,“她连夜改了三版方案,每版都在封面贴张留守儿童的照片 —— 照片里的孩子抱着卷边旧字典,跟你暴雨天护的那本一模一样。最后方案还是被改得面目全非,书信环节换成硬广植入,她走前把这本《引爆点》留在工位,第 78 页批注旁,用铅笔描了个小小的书信图案,像给后来敢坚持的人,留了个初心暗号。”
李明的指尖轻轻蹭过书页上若隐若现的铅笔痕 —— 那是刘思雨反复描摹书信图案的印记,比批注字迹浅淡,却更扎心。他摸出铅笔,在刘思雨的批注旁写下:“2024 年校园项目,我帮你把书信环节补上了”,笔尖顿了顿,突然发现书信图案的笔触,竟和母亲缝衬衫纽扣的针脚纹路一模一样母亲上周视频时,他见过那针脚,说 “这样缝扣才不掉”。更让他心头一震的是,图案旁有个极小的铜钱印记,是刘思雨用铅笔拓的,边缘留着铜钱的圆润纹路 —— 李明掏出胸口的铜钱比对,印记大小完全吻合,他忽然懂了:四年前,刘思雨也攥着类似的物件坚守初心。
他下意识摸了摸衬衫领口刚缝好的纽扣线还没剪,又补画了个圆滚滚的小太阳,刚好对着批注里的 “温度” 二字,像用自己的初心,接住了四年前那束没熄灭的光。他还想起大学非遗讲座上,老银匠说 “每道錾刻都是给用户的承诺”,此刻刘思雨 “信任比传播力重要” 的批注,竟和未来李阿婆 “缠枝莲要錾 80 刀” 的坚守,在心里悄悄织成了线 —— 原来 “初心” 从不是空话,是藏在每一个 “不糊弄” 的细节里。
写完后,他又补了行浅灰色小字:“我们找了 12 所高校的‘校园公益大使’,不是网红,是真正关注心理问题的学生,最终带动 3000 + 学生参与测评 —— 他们就是您说的‘带毒者’,用信任让活动真正落地。对了,书信交换我们改成了‘心理树洞明信片’,孩子们写的话,我们都好好收在档案袋里,像您当年护着那些字典一样。”
他把书放回桌角,阳光落在两行批注与小太阳图案上,刘思雨的深铅笔字、李明的浅灰色字迹,还有那个跨越四年的书信暗记,在光里连成一片。口袋里的铜钱贴着肋骨发烫,他忽然觉得,自己不是在续写批注,是在替刘思雨,把当年没走完的初心路,接着走下去。
张伟警告性地咳嗽一声:“赵主管比较…… 注重效率。记住,他问什么答什么,别主动提创意。” 他顿了顿,“刘思雨就是因为总跟他争创意,才被调走的。”
李明的心跳漏了一拍。他翻开刘思雨的《引爆点》,扉页写着 “2020 年 3 月入职,要做有温度的策划”,字迹旁画了个笑脸。
王鹏凑过来,掏出手机点开 “黑话备忘录”,翻到标红的 “ROI” 词条:“别紧张,赵阎王虽然凶,但吃‘数据说话’这套 —— 下次跟他提方案,别说‘公益有意义’,要补‘公益能提升用户好感,长期复购能覆盖成本’,这才是他懂的‘ROI 逻辑’。上次我帮陈雪对接健康食品品牌,对方说‘公益环节看不到收益’,我补了句‘公益能提升用户好感,长期复购率能覆盖捐赠成本’,对方立刻松口。”
王鹏又翻了页,备忘录最后一页贴着张李明画的小太阳贴纸:“上周校园项目,你熬通宵改方案,我帮你查了‘公益提升复购’的行业案例,记在这儿了,下次跟品牌方谈能用。” 李明突然发现,备忘录里的 “黑话”,都带着 “不丢温度” 的备注,比如 “标签权重” 旁写着 “别用数据绑架用户,比如老人不想同步血压,就别硬推”。
“刘思雨姐以前也总跟赵阎王争这些。她做校园活动方案时,非要加‘留守儿童书信交换’环节,说‘营销得有温度’,跟你现在想的一模一样。可惜最后方案被改得面目全非,她才走的 —— 要是她当年懂点‘黑话’,说不定能把‘温度’翻译成‘数据’,让赵阎王听进去。”
李明赶紧把 “ROI:公益→用户好感→复购覆盖成本” 记在《引爆点》空白处,旁边画了个小铜钱 —— 像把王鹏的 “坑”,变成了自己的 “底气”。
他摸了摸书里刘思雨的批注,突然觉得自己不是 “一个人在对抗”—— 原来早有人和他一样,守着同一份初心。他指了指赵主管办公室的方向,轻声说:“冰山下面,说不定藏着温泉呢。”
1.4 赵强:2013 年的销售冠军照片与磨损的牛津鞋
赵强的办公室冷得像停尸房。深灰色地毯吞没了脚步声,百叶窗将阳光切割成条状,落在他光头上,像道没愈合的疤。空气里混着霉味与空调冷气,冻得人后颈发紧。
李明坐下时,注意到赵强皮鞋尖有一滴咖啡渍 —— 和自己鞋上的一模一样。他还瞥见显示器侧面,贴着一张褪色的儿童画,画着 “爸爸加油” 的涂鸦。
“简历我看过了,” 赵强推来一份文件,指甲在 “校园经验” 栏敲了敲,“学生会主席?组织过‘图书漂流’活动?” 他嗤笑一声,“我要的是干活的人,不是学生会主席。”
李明的手指攥紧裤缝 —— 那 “图书漂流” 活动,是他跑遍 12 所高校,收集 5000 本旧书送到山区小学的成果。
赵强的手机在桌上震了一下,屏幕亮起,银行 App 的推送摘要隐约可见 “还款日” 和 “5872.36 元”。他迅速扣下屏幕,动作太急,碰倒了桌角的相框。相框里是 “2013 年销售冠军” 的照片,年轻的赵强挂着绶带,笑得意气风发,眼里有光。
十年前的他,眼里有光。
赵强扶正相框,指腹反复摩挲照片里绶带上 “2013 乡村图书馆项目组” 的字样,指尖蹭过照片边缘的咖啡渍当年副总摔方案时溅的,口袋里的狗尾草小雨送的,草茎缠着红绳硌得掌心发疼。他低声说:“十年前,我也信过‘情怀’。当时做了个公益项目,帮留守儿童拍纪录片,结果 KPI 垫底,差点被开除。”
他盯着李明,又低头看了眼自己磨损的牛津鞋鞋跟的痕和当年跑公益时一样:“你这张脸,跟我当年太像了 —— 天真,还危险。”
“那时候为了帮留守儿童拍纪录片,我跑遍七个乡镇,” 赵强的指尖虚点李明的鞋跟,声音低了些,“有次在沂蒙山区,暴雨冲垮田埂,我抱着装拍摄设备的箱子摔在泥里,鞋跟直接断了。我光脚走回县城,脚底被石子磨出血,却不敢丢箱子 —— 里面装着孩子说‘想让爸妈看到我读书’的视频。” 他顿了顿,目光落在桌角的儿童涂鸦上,喉结动了动:“结果呢?片子没播,KPI 垫底,副总把我骂哭,说‘公益不能当饭吃’。” 李明注意到,赵强说这话时,指尖反复蹭过皮鞋尖的咖啡渍,像在擦当年田埂上的泥。
李明张了张嘴,刚要辩解 “公益与商业未必冲突”,赵强眼里的暖意突然褪去,恢复往日冰冷:“但当年我跑断了鞋跟,项目也黄了。KPI 垫底,差点被开除。”
这话像一块冰,砸在李明刚燃起的辩解欲上,让他把剩下的话咽了回去。
李明双手递上校园推广策划案,指尖还停在封面 “公益元素融入方案” 的标题旁。赵强接过文件,手指在边缘顿了顿,翻页动作突然放慢 —— 目光精准落在 “联合高校公益社团开展活动” 的段落上,眉头几不可察地皱了皱。
“赵主管,” 李明没等他开口,先攥紧裤缝里的铜钱,声音比刚才稳了些,“我跑 12 所高校做图书漂流时统计过:加公益环节的活动,用户后续复购意愿比普通活动高 15%,还有 30% 的用户会主动分享 —— 这次联合高校社团,我们能用‘学生自发传播’省推广费,反而能覆盖公益环节的成本。”
赵强抬起头,视线扫过桌角的旧相框边缘掉了块漆,里面是 2013 年 “年度销售冠军” 的照片,指尖无意识摩挲相框木质边框,沉默几秒才开口:“十年前我也信过情怀,觉得营销能兼顾商业和温度。”
话没说完,他突然把方案往桌面一放,文件边缘撞得相框轻轻晃了晃:“下下周一前重改。别整花里胡哨的公益元素,我要转化率 —— 但你说的复购数据,附在新方案最后。”
李明双手攥着方案纸,指腹反复蹭过 “公益元素融入方案” 的标题,指甲掐进掌心,传来细细的疼。他下意识摸向胸口内袋,冰凉的铜钱贴着肋骨 —— 母亲临走时说 “明仔,别怕错,怕不踏实”。铜钱的温度顺着指尖慢慢散开,他想起面试时把水渍说成 “天空碎片” 的勇气,想起背包里刘思雨 “温度比速度更重要” 的批注,原本发颤的指尖渐渐稳了些,只是那页 “公益环节” 的纸边,被他攥得发毛。
文件砸在桌面的声响让李明缩了缩脖子。他翻开方案第一页,“实习生考核标准” 的加粗黑体字下方,用红笔画了个巨大的圈,旁写:未达标者,直接淘汰。
食堂在负一楼。取餐口前,同事们的餐盘里闪过奶茶珍珠、寿司拼盘的光泽,陈雪端走加溏心蛋的肥牛饭,王鹏攥着冰美式,吸管戳破塑封的声音清脆。李明盯着菜单:黑松露意面 68 元,牛油果沙拉 42 元,连鸡腿饭都要 25 元。
他想起母亲早上的消息,打开背包侧袋,拿出真空包装的腊肠母亲上周寄的,切几片夹在馒头里,就着办公室的白开水吃 —— 腊肠的咸香混着麦香,比番茄炒蛋更暖,也让他想起母亲说的 “踏实做事,别怕难”。
转身时,他快速把白开水瓶往身后藏了藏,怕同事看见那瓶没贴标签的廉价矿泉水。
“这儿!” 王鹏在角落挥手。
行政部的陈雪也在 —— 她换了副圆框眼镜,左手手腕下意识往袖口拢了拢,那里藏着道浅淡的褐色疤痕上次赶项目打翻热水烫的,此刻正用筷子精准地把青椒挑到餐盘边缘,动作仔细得像核对代码。
“赵阎王给你下马威了?” 王鹏塞了满嘴红烧肉,“他当年是销售冠军,觉得策划都是花架子。”
陈雪突然推过来一张纸巾:“你领子。”
李明低头,发现第二颗纽扣崩开了,露出里面洗变形的旧背心。他手忙脚乱系扣子时,瞥见远处张伟独自用餐的背影 —— 他面前只有一碗清汤面,手边放着印有 “XX 公益” 的旧搪瓷杯。李明忽然想起早上在电梯里,张伟帮他捡掉落的简历时,指尖沾着点面粉 —— 原来张伟也在 “省着过”,却在昨天面试后,悄悄给 HR 发消息:“李明的校园公益经历很扎实,值得一试”。后来他才知道,张伟每个月都会捐一部分工资给乡村图书馆,那碗清汤面,是他为了 “多攒点公益经费” 的日常。
更远处,赵强正和几个总监谈笑风生,手里端着红酒杯,笑容比办公室里真切十倍。他给旁人夹菜时,手腕上的廉价电子表露出袖口,表带已经磨得发亮。
哪一面才是真实的?
“你知道刘思雨为什么走吗?” 陈雪突然开口,声音很轻,“她做的校园活动方案被赵主管改了,加了一堆硬广,结果学生投诉,品牌方差点解约。刘思雨跟他吵了一架,说‘这不是营销,是***’。”
李明的饭突然变味了。他想起刘思雨在《引爆点》上的批注:“营销的终极是信任,不是算计。”
这时,赵强端着餐盘经过,看到李明时愣了一下,突然把自己盘里的红烧肉拨了一半给他:“年轻人,多吃点。” 没等李明反应,他已经转身离开,背影在霓虹灯牌下显得有些佝偻。
18:30,办公区已空了大半。李明对着工位拍了张照 —— 特意把窗外的晚霞框得大些,避开桌角皱巴巴的泡面桶和没缝好的衬衫纽扣。他编辑消息:我的新座位!靠窗,能看到晚霞~,加了个笑脸发送。
母亲秒回:好好干!妈给你寄了腊肠,真空包装的,能放很久!后面附了张老家灶台的照片,锅里温着一碗腊肠饭。李明盯着照片里的热饭,想起自己今晚只能啃馒头,鼻子一酸,摸出胸口的铜钱蹭了蹭,回复:妈,我今晚吃了番茄炒蛋,腊肠等周末蒸,您放心~
显示器突然亮起,HR 发来未读邮件《员工手册 V12.3》,附件有 137 页。他点开目录,“离职条款” 占了整整 8 页,第 47 页用红色标注:员工不得泄露公司核心数据,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窗外,城市亮起灯火。李明在其中看见无数个西装革履的身影匆匆走过,而最角落的那个,正笨拙地用湿巾擦掉键盘里的薯片渣。
第一天,存活。他在备忘录里写下这四个字,加了个笑脸表情。
李明抱着策划案草稿走出办公室时,已是 22:47。走廊尽头的打印室透出微光,他走过去,看见赵强蹲在碎纸机前,把一叠印着 “乡村图书馆” 的旧海报切成雪花。
海报碎片飘到膝盖时,赵强从西装内袋摸出个塑封的纸星星 —— 是小雨 2013 年用作业本边角料折的,星星一角沾着当年田埂的黄土,另一面用铅笔写着歪扭的 “谢谢赵叔叔”,字迹边缘被他常年摩挲得发毛。指尖蹭过 “谢谢” 二字,2013 年暴雨天的画面突然撞进脑海:小雨举着这颗星星,说 “要画太阳在字典上”,结果隔天为买字典跌进山沟,他赶到医院时,孩子攥着脏污的字典,第一句话是 “赵叔叔,星星没丢”。
他把星星按在碎纸机旁,继续切海报,纸页上 “乡村图书馆” 的标语被碎纸覆盖,像把当年的遗憾也切碎,却又在星星的褶皱里,留着扯不断的疼。随后他打开电脑,在 “乡村图书馆数字化” 的草稿文档里补了一行 “避开田埂碎石路,方便孩子搬书”—— 写完又删掉,最终只留下 “未保存” 的文档痕迹,像怕被人发现这份藏在碎纸声里的愧疚。
赵强盯着碎纸机里的海报碎片,指尖无意识摩挲西装内袋的旧铁盒,潮湿的空气让海报油墨味格外刺鼻。他忽然弯腰拉开办公桌最底层抽屉,从文件堆下翻出个泛黄的文件夹,封面用褪色的蓝笔写着 “2013 乡村图书馆项目底稿”—— 纸张边缘卷翘,还沾着当年的咖啡渍。
闪回副总把他的纪录片方案摔在会议桌上,咖啡泼在 “留守儿童人数统计页” 上,褐色液体顺着 “127 名” 的数字往下淌。“数据要改成 98 名,不然项目停掉,你这个月绩效也别想拿”,副总手指戳着方案封面,“公益不能当饭吃,公司要的是能跟赞助方交差的‘漂亮数字’。”
他当时攥着方案的指节泛白,余光瞥见桌角孩子送的手工纸星星小雨用作业本折的,写着 “谢谢赵叔叔的字典”,旁边还放着刚摘的狗尾草。最终,他没拿出 “实际走访 127 名孩子” 的调查记录,只是看着咖啡渍晕开 “127”,像孩子哭花的脸,顺手把狗尾草夹进了方案里。
闪回结束
他把狗尾草重新塞回文件夹,轻轻合上,推回抽屉最深处,似要把那片草叶连同 2013 年的自己一起藏起来。
“张经理?” 李明的声音突然传来,赵强猛地回神,发现碎纸机里的海报碎片已堆成小堆,手里的铁盒不知何时打开,里面的狗尾草被攥得发皱。
张伟没回头:“十年前我第一份策划案,被副总当众撕成这样的碎片。也是关于校园推广的,我说要做‘学生自创品牌’比赛,副总说‘小孩子过家家,能带来几个订单?’”
李明愣住。
张伟把最后一张碎纸扔进垃圾桶:“别让碎纸机成为你的终点。去吧,新人。” 他从口袋里掏出一颗薄荷糖,塞进李明手里 —— 糖纸是复古米白色,边缘卷翘,角落印着极小的隶书 “信” 字本地老牌子 “信记薄荷糖” 的标识。“熬夜伤胃,这个提神。”
李明捏着糖纸,只闻到薄荷糖的清凉味,没在意那 “信” 字,却注意到张伟西装内袋揣着个扁平的金属小盒,像装药用的。
两人并肩走向电梯时,张伟目光扫过李明手里的《引爆点》,随口提了句:“十年前我刚入行,也跟你似的,抱着方案跟人争‘价值’,结果被人用假合同、假数据坑了一把,差点丢了工作。从那以后我就习惯了,重要的东西自己留份备份 —— 不是防谁,是怕真心错付,连证明自己的机会都没有。”
李明愣了愣,想起书里第 78 页 “温度比速度更重要” 的批注,突然懂了张伟话里的重量。电梯门打开时,张伟拍了拍他的肩:“你的方案我看过,有当年我缺的那股‘轴劲’,别轻易丢了。”
电梯镜面映出李明攥紧的工牌 —— 铜钱的边缘硌进掌心,有点疼,但很踏实。他摸了摸口袋里的工牌,塑料边缘已不那么硌手,指尖却碰到一枚冰凉 —— 母亲偷偷塞进他西装暗袋的铜钱,红绳打了个死结,像一句说不出口的 “别怕”。
电梯下行时,他看着镜面里的自己,突然觉得那撮倔强的头发顺眼多了。
第一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