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质表面凸起的纹路让人想起琳转学前夜银杏树皮的触感,只是那些被火舌舔舐过的焦痕已被阿珍用特殊工艺修补——她将银杏叶浸泡在福尔马林与显影液的混合剂中,待叶脉纤维软化后像缝合伤口般编织进破损处。
淡绿的脉络修复液从缝隙渗出,在暮色里泛着磷火般的微光,恍佛是当年生物课上我们共同制作的叶脉书签重生。
夹层里的三张车票带着各自的伤痕。
2006年南京硬座票根上,母亲透析时打翻的中药渍形成奇异的山川脉络,褐色边缘爬满霉菌般的暗斑,像琳寄到青海却被退回的信封上经年累积的邮戳残迹。
2018年上海高铁票的二维码区域被火场高温灼成抽象画,焦痕边缘蜷曲如阿珍分娩时咬破的嘴唇。
最下方的玉树航班行程单上,她用工整的护理记录字体标注转机事项:"贡嘎机场3号厅AED设备位于星巴克左侧,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片(有效期内)"——括号里的小字突然洇开,我这才发现是用棉签蘸着碘伏写的。
琳把女儿抱上窗台的动作带着解剖学教授的精准,指尖始终护住孩子后颈的要害穴位。
雾霾蓝衬衫被晚风掀起时,那道从肩胛骨斜插至肋骨的疤痕在暮色中苏醒,缝合线如银鱼般游弋在苍白的皮肤海域。
这让我想起初中生物课上,我们共同解剖的那枚银杏叶标本:琳握着手术刀沿着叶脉中轴线划开,淡黄汁液溅在实验报告上,被她戏称为"植物界的心室穿刺"。
"妈妈的心跳灯!
"小女孩突然指向窗外。
美术馆方向的夜空正浮动着巨型金属心脏投影,冠状动脉被替换成梧桐枝干,每一次搏动都有银杏叶状的瓣膜开合。
这分明是琳十年前在玉树设计的初稿,那时她刚在余震废墟捡到我烧焦的日记本,用手术刀在防水布上画出草稿:"要让每声心跳都震落时光的锈迹。
""修复师在玉树废墟找到这个。
"琳从策展笔记里抽出半截军牌链子,2009年的番号铭牌边缘焊着银杏叶,那正是我婚礼当天别在阿珍旗袍领口的银饰。
当她把铭牌贴近我输液的手背,灼热感中浮现的画面让我战栗——阿珍的红色盖头下压着琳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