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人鱼”并非神话——水栖智人的由来

>>> 戳我直接看全本<<<<
1. 水中的挑战:生存与繁衍的抉择尽管身体的变化让水栖智人变得更加强壮,尽管海洋的食物供给十分丰富,但海洋的生存环境远比陆地更加残酷和危险。

低温、强压、掠食者几乎伴随着他们的一生。

在陆地上,智人逐渐发展出复杂的社会结构,利用工具和合作来抵御环境的威胁。

而水下的水栖智人由于无法像陆地智人那样利用风干或盐渍来大规模保存食物,这使得水栖智不得不面对一个严酷的事实:活下来——活到成年是不容易的事。

在这种情况下,水栖智人选择了不同于陆地智人的另一种“适者生存”的策略:依靠数量繁衍。

2. 出独特的繁殖方式成年雌性水栖智人在育龄时期可以每隔一两年产卵一次,每次产卵几十枚。

她们的一生大概可以产下几百枚卵,她们把这些鸡蛋大小的卵掩藏着在温暖的海底沙床上,靠透明的外壳保护着发育中的胚胎。

然而,在这个胚胎的发育过程中,水栖智人母亲并不参与后代的抚育。

她们在产卵后将会离开,留下胚胎在海底沙床中自生自灭。

有些比较负责任的水栖智人母亲,会把卵放置在相对安全的孵化袋中,并根据产卵的顺序为袋中的胚胎一一编号,作为她们的下一代新生命开始时的最初印记。

3. 适者生存的残酷法则在水栖智人的胚胎孵化的过程中,许多卵会被掠食者吞噬,只有一小部分能够孵化成功。

刚孵化出生的水栖智人小幼儿只有沙丁鱼那么大,他们必须立即学会游动、觅食,并寻找同胞结伴以求生存。

在这种危险恶劣的环境下,依赖群体的合作成为水栖智人幼儿存活的唯一途径——兄弟姐妹们互相依靠,一起逃避危险,共同觅食。

没有父母的首接庇护,水栖智人的幼儿从孵化出生的那一刻起,就面临着极其残酷的淘汰。

掠食者、寒冷的洋流、食物的竞争,每一个因素都让幼儿的死亡率居高不下。

通常,几十个同胞产出的卵只有十几个能够顺利孵化;而在这十几个能够顺利孵化的同胞幼儿中,又仅只有极少数能够熬过童年,最终成长为成年个体。

在这样的生存压力下,水栖智人的性别比例也随之发生了剧烈变化。

因为雌性幼儿体型更小、身体更弱,她们的夭折率远远高于雄性幼儿。

于是成年雌性在水栖智人社会中变得稀少而珍贵,她们婚姻更多地是一种资源选择,而非情感选择。

在深海的暗流中,水栖智人建立了松散的社会结构,以强者为首,维护着领地和资源的分配。

而这种社会结构,与陆地上的复杂文明相比,更为原始和血腥。

4. 与陆地亲族的技术差距恶劣的水下环境极大限制了水栖智人的技术发展进程。

在漫长的岁月中,他们的工具大多依赖于简单的天然材料,比如用尖锐的珊瑚碎片制造刀刃,用鱼骨或贝壳制成矛头,甚至用柔韧的海草编织成网。

这些工具虽足以应对基础的狩猎和自卫,但在复杂的水下工程或大规模防御上,却显得力不从心。

与陆地亲族动辄建造城池、架设桥梁的成就相比,水栖智人的技术水平仿佛停滞在原始时代。

但近百年来随着陆地文明在水下世界的传播,水栖智人也逐渐学会了说、写近陆地带的语言。

不断地学习使得水栖智人改善生存的技术能力在近些年突飞猛进。

5. 陆地文明与海洋文明的交汇300万年的岁月沉淀下了水栖智人独特的文明,他们的身体、思维乃至文化彻底与陆地割裂。

然而,他们依然保留了一些与陆地智人相似的特质:智慧、情感,以及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

近几百年来,陆地先进的科技与丰裕的物资令水栖智人着迷,陆地变成了令很多水栖智人敬畏却又向往的地方。

大约200年前,水栖智人的领袖们惊叹于陆地智人愈发强大的技术能力和破坏能力。

出于对自己族群保护的考虑,水栖智人首领要求陆地智人与他们签订了严格的《陆地智人与水栖智人互不干扰条约》、《陆地智人对外保密条约》——即(1)仅允许极少部分获得“登陆许可”的水栖智人上岸活动;(2)仅允许极少部分获得“入海许可”的陆地智人进入水栖智人的世界;(3)所有获得“登陆许可” 与“入海许可”的智人必须对外界保密,不得泄露水栖智人存在的消息。

于是,世界上仅仅有很少的一部分的人——无论是水栖智人还是陆地智人——可以生活在陆地文明与海洋文明的交汇的中心。

而水栖智人凌武和他的同胞妹妹凌依戚就是其中的两位。

6. 水栖智人凌武(“05”)和 凌依戚(“017”)在故事开头出现的那个人,就是水栖智人——凌武。

他和同胞妹妹凌依戚与陆地上的寻常兄妹截然不同。

他们的母亲在产下他们时,他们只是鸡蛋大小的卵。

母亲把他们和其他几十个同胞出生的卵放在孵化袋中,按照他们出生的顺序给他们编上了号码,他们两个的编号则恰好就是“05”号(凌武)和“017”号(凌依戚)。

母亲将孵化袋仔细的掩藏在海底的沙床之下后便消失于洋流深处,他们从来没有亲眼见到过。

于是凌武、凌依戚和其他几个同胞兄妹们从育婴袋中孵化成型时,他们拥有自己的只有自己的编号“05”和“017”。

而他们此生,都会以“五哥”和“十七妹妹”/“小十七”相称。

他们破卵出生的时候只有沙丁鱼那般大小,由于缺乏父母庇佑,他们与同一片沙床上一起孵化出的水栖智人宝宝们互相抱团求生,恶劣的环境使得他们绝大多数都没有活到成年。

凌武(05)己经记不清自己和兄弟姐妹们是如何抱团熬过生命中最初最难捱的第一年,也记不清他们自己是如何学会储存多余的食品、如何学会躲避掠食者的攻击的。

等到凌武慢慢记得的时候,他的同胞手足中也就只剩下五个兄妹还活着。

“小十七”则是他们当中唯一的女孩,也是他们当中最小最弱最病恹恹的一个。

凌武(“05”)经常暗暗害怕“小十七”活不长久,便更是从小便对她呵护有加。

渐渐地,身边其余的三个兄弟中有两个夭折、有一个单纯失去联系……眼看这些年凌武(05)越来越健壮,他却不曾想真正能跟他一起熬过残酷童年、苟活下来的竟然只剩下他庇护有加的“小十七”妹妹。

十岁那年,像其他十岁的水栖智人男童一样,凌武遵循古老传统参加了青岛海域的“保卫家园”大赛。

那时候数百名年满十岁的水栖智人男孩从各自的族群汇聚到一起,用自己的智慧、力量和勇气证明他们有能力保护族群的领地。

这不仅是一场比赛,更是少年们踏入社会的重要考验。

大赛的核心始终围绕着“生存与保护”展开。

那一年的比赛包括三项内容:捕获快速游动的猎物、躲避掠食者的追击,以及模拟驱逐入侵者的团队作战。

凌武以出色的表现赢得了比赛的冠军,获得了进入海域最高学府——上海海域保卫学校——学习的资格。

出发去上海之前,作为编号05,他给自己取了一个名字——“凌武”。

这个名字,既取自水的凌厉,也有对力量的向往。

参照妹妹的意愿,他也给这个编号017的妹妹取名“凌依戚”。

从那时起,他们不再是那个只有编号的无名少年,他们是水栖智人少年“凌武”和“凌依戚”。

也是在那一年,他们离开了青岛海域,跟着南下的水栖智人群落,游弋到上海。

来到上海海域后,凌武顺利进入上海海域保卫学校学习,而依戚也在几经努力后成为上海水域女校的学生。

学校毕业后,凌武一首在“上海72域”海域从事海域内水栖智人的家园保卫工作,慢慢成长为“上海72域”海域长,拿到了宝贵的“登陆许可”。

而依戚则进入十分重要的“陆海物资交换中心”从事文职类工作,也顺利拿到了属于她的“登陆许可”。

从此,凌武和依戚两兄妹,除了待在水下,也拥有了一起登陆地面,近距离观察和学习陆地智人的机会。

转眼多年过去了,凌武己经长成了23岁的强壮青年,凌依戚也出落成了美丽的水栖智人姑娘。

从现在起,我们遵从人们习惯的说法,称他们为“人鱼”。

而故事开头时凌武对于那个女孩的营救,要从凌武对她的一见钟情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