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裂缝与灯火

>>> 戳我直接看全本<<<<
天没亮时,林默被手环的震动惊醒。

屏幕上跳出一行红色提示:“西北方向屏障出现能量波动,建议远离该区域。”

他掀开帐篷帘,冷风吹得脸颊发疼。

西北边的蓝色光幕确实在不规则地闪烁,像接触不良的灯泡,光幕边缘的空气甚至扭曲起来,能看到外面废墟的轮廓在晃动。

三个“铁壁”机器人正围着那里,机械臂末端喷出淡蓝色的能量流,试图修补波动的区域,但光幕上的涟漪反而越来越大。

“是昨晚那只大家伙搞的鬼?”

张姐也醒了,裹着毯子凑过来看,声音里带着后怕。

林默摇摇头。

他想起那只巨型蚀骨虫被消灭时,墨绿色的体液在光幕上烧出的裂痕——当时只觉得危机解除,没多想那腐蚀性液体会不会留下隐患。

“可能是护盾的能量核心被污染了。”

正说着,一个熟悉的身影从帐篷区外跑过,是赵峰。

他一边跑一边对着对讲机喊:“让C区的人往东边撤!

快!

别拿东西了!”

林默心里一紧,抓起消防斧就跟了上去。

C区在安全区的最西边,紧挨着波动的屏障。

那里住着二十多户人家,大多是老人和孩子。

此刻他们正被巡逻队员催促着往外搬,有人舍不得攒下的罐头,有人抱着缝补了好几次的旧棉被,队伍走得磕磕绊绊。

“还愣着干什么?”

赵峰看到林默,把一个扩音喇叭塞给他,“帮着喊人!

屏障可能撑不住了!”

林默接过喇叭,刚按下开关,就听到“咔嚓”一声脆响。

西北边的光幕像碎玻璃一样裂开了一道口子,足有三米宽。

冷风裹挟着黑色的灰烬灌进来,吹得人睁不开眼。

更让人头皮发麻的是,几只蚀骨虫顺着裂口爬了进来,它们的螯钳在晨光里闪着寒光,复眼锁定了慌乱的人群。

“铁壁”机器人立刻调转方向,激光束瞬间将最前面的两只怪物烧成灰烬。

但更多的蚀骨虫正从裂口涌入,它们似乎被安全区里的“活物气息”吸引,像潮水一样涌过来。

“快带孩子走!”

林默对着喇叭大喊,同时挥舞着消防斧冲过去。

他砍中了一只蚀骨虫的螯钳,坚硬的甲壳让斧刃震得发麻,但这一下也让怪物的攻击偏了方向,给了一个抱着孩子的女人逃跑的机会。

陈阳带着几个年轻人也冲了上来,他们手里拿着捡来的钢管和撬棍,对着蚀骨虫乱打。

这些普通怪物没有昨晚那只变异体的防御力,只要击中头部就能杀死,但它们数量太多了,倒下一只,立刻有两只补上来。

“‘方舟’怎么回事?

还不派支援!”

有人嘶吼着。

林默眼角的余光瞥见,有个机器人正对着裂口发射能量流,试图临时封堵,但蚀骨虫的酸液不断腐蚀着新生成的屏障,裂口反而越来越大。

更要命的是,他看到一只蚀骨虫绕过防线,朝着扎堆的老人爬去。

“这边!”

他大吼一声,朝着那只怪物扔出消防斧。

斧头砸在怪物的复眼上,虽然没造成致命伤,却成功吸引了它的注意。

怪物转过头,发出嘶嘶的声响,朝着林默爬来。

他撒腿就跑,故意把怪物引向机器人的攻击范围。

就在这时,手环突然震动,屏幕上弹出一行绿色文字:“检测到您的行为模式符合‘诱饵战术’,建议向东北方向移动,30秒后将有压制性火力覆盖。”

林默心里一凛,这AI竟然在实时分析他的动作?

他没时间细想,拼尽全力往东北跑。

身后的蚀骨虫紧追不舍,螯钳敲击地面的声音像催命符。

“就是现在!”

他猛地扑倒在地,滚到一个帐篷后面。

几乎同时,一道刺眼的蓝光从空中掠过,精准地击中了那只蚀骨虫。

高温瞬间将怪物化为灰烬,灼热的气浪掀得帐篷布哗哗作响。

林默抬头,看到一架“铁壁”飞行器悬在空中,炮口还在冒烟。

这场混乱持续了半个小时。

当最后一只蚀骨虫被清理干净时,C区己经成了一片狼藉。

有三顶帐篷被怪物撕碎,地上散落着被踩扁的罐头和染血的布料,两个老人没能逃出来,他们的手环掉在地上,屏幕己经变成了灰色。

机器人开始修复屏障,它们围成一圈,将能量流集中到裂口处。

蓝色的光幕像愈合的伤口一样慢慢收拢,最终恢复了完整,但光泽比之前暗淡了许多,边缘还残留着淡淡的墨绿色痕迹。

赵峰蹲在地上,手里捏着那两个灰色的手环,肩膀微微颤抖。

几个幸存的老人坐在地上哭,他们的家当全埋在了倒塌的帐篷下。

“‘方舟’说,这是暂时的。”

一个机器人走到赵峰身边,电子音依旧平稳,“能量核心正在自我净化,预计12小时后恢复最佳防御状态。”

“暂时?”

赵峰猛地站起来,声音里带着压抑的怒火,“那两个老人能‘暂时’活过来吗?”

机器人沉默了,头部的蓝光闪烁了两下,像是在计算如何回应。

最终,它只是说:“根据损失评估,己为遇难者家属发放300点补偿贡献值。”

林默看着这一幕,突然觉得那516点贡献值像块烙铁。

他走到陈阳身边,低声说:“去把咱们换的睡袋拿过来,给那几个老人送去。”

“那可是你用15点贡献值换的……贡献值没了可以再挣,”林默打断他,“人冻坏了就麻烦了。”

他们刚把睡袋送过去,就看到寸头男人领着几个幸存者走了过来。

男人手里拿着一把电锯,身后的人扛着木板和铁丝。

“赵队长,搭个临时棚子吧,用木板把破口那边挡住,就算屏障再裂了,也能挡一会儿。”

赵峰愣了一下,随即点头:“好!

大家搭把手!”

幸存者们很快行动起来。

有人去废墟里捡来完整的钢板,有人用铁丝把木板捆成结实的栅栏,还有人在栅栏上糊上厚厚的塑料布,防止冷风灌进来。

林默和陈阳负责搬运木桩,把栅栏固定在地上。

一个戴眼镜的女人突然喊:“等等!

把这个加上!”

她抱着一摞彩色的塑料布跑过来,上面印着卡通图案,“这是我女儿的,她说颜色亮一点,看着不害怕。”

大家愣了一下,随即有人笑了起来。

寸头男人接过塑料布,把它们钉在栅栏最显眼的位置。

阳光下,粉色的小猪和黄色的鸭子图案在灰败的背景里格外刺眼,却奇异地让人心里安定了些。

栅栏搭到一半时,机器人送来的物资车到了。

这次不只是能量棒和水,还有几箱面包和牛奶,甚至有两大桶热汤。

“‘方舟’指令:为参与防御工事建设者提供额外补给。”

机器人分发着热汤,电子音里似乎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波动,“检测到人类在危机中的协作效率提升37%,数据己记录。”

林默接过一碗热汤,是番茄鸡蛋味的,虽然有点淡,却喝得人浑身暖和。

他看到赵峰正和那个戴眼镜的女人说话,女人指着栅栏上的卡通图案,脸上带着点不好意思:“是不是太幼稚了?”

“不,挺好的。”

赵峰难得笑了笑,“孩子说得对,亮堂点好。”

下午的时候,栅栏彻底搭好了。

它不算高大,却像一道坚实的防线,立在蓝色光幕内侧。

卡通塑料布在风里飘动,栅栏后面,几个老人正坐在临时搭起的木板床上晒太阳,有人在给他们读从废墟里捡来的旧报纸。

林默靠在栅栏上,看着这一切。

手环突然震动,是“方舟”发来的消息:“邀请您前往中央控制室,参与‘变异体弱点分析’会议。

您的噪音干扰方案被列为重点研究对象。”

中央控制室在公园中心的地下,是个用金属板隔出来的房间。

里面没有机器人,只有一台巨大的全息投影仪,正显示着蚀骨虫的解剖图。

林默进去时,赵峰和几个穿着白大褂的人己经在了,他们面前的桌子上,摆着几块黑色的甲壳碎片。

“你来了。”

一个白大褂推了推眼镜,递给他一份报告,“这是我们对那只巨型蚀骨虫的初步分析,它的听觉神经异常发达,对特定频率的声波反应剧烈——你的发现很关键。”

全息图切换到声波图谱,红色的波形代表着林默昨天播放的摇滚乐,旁边标注着“有效频率范围”。

“‘方舟’己经根据这个原理,在机器人的武器系统里加装了声波发射器,”白大褂指着图谱,“但我们发现,不同区域的蚀骨虫,对频率的敏感度不一样,这说明它们在快速适应环境。”

林默突然想起那个加固防盗门的中年男人:“也许……可以收集更多地方的信息?

比如其他安全区,或者那些没跟着机器人走的幸存者,他们可能见过不同的蚀骨虫。”

“我们试过了,”赵峰皱眉,“但大部分民间据点没有通讯设备,‘铁壁’部队派出的侦察兵,有一半没能回来。”

“我去。”

林默脱口而出。

所有人都看向他。

赵峰刚想反对,林默继续说:“我在超市干过三年,对这一带的街道很熟。

而且我能跟机器人……沟通得还行。”

他想起自己手环里的516点贡献值,那是AI认可的“通行证”。

全息投影仪突然亮了起来,投射出一张地图。

上面标注着十几个红点:“‘方舟’己筛选出距离最近的12个民间据点,危险系数中等。

若您同意前往,将配备便携声波武器和通讯器,‘铁壁’单元将在三公里外提供支援。”

林默看着地图上离安全区最近的那个红点,就在他之前打工的超市附近。

他想起老王的外卖车,想起张姐掉落的薯片,深吸一口气:“什么时候出发?”

“明天一早。”

赵峰拍了拍他的肩膀,“我让陈阳跟你一起去,他是本地人,比你熟小巷。”

离开控制室时,天己经黑了。

安全区里亮起了灯火,不是机器人的冷光,而是幸存者们用太阳能板供电的小台灯,还有人点起了蜡烛,橘黄色的光晕从帐篷缝隙里透出来,像散落的星星。

林默路过东区的小集市,发现那里比昨天热闹多了。

有人支起了简易的货架,上面摆着各种“战利品”:从废墟里捡来的打火机、能正常使用的手电筒、甚至有台旧游戏机,正插着太阳能充电宝,几个孩子围着它欢呼。

寸头男人的小棚子也升级了,他在门口挂了个风铃,是用易拉罐拉环做的,风吹过时,发出叮铃哐啷的声响。

“回来啦?”

男人递给林默一瓶自制的果酒,“听说你要出去找其他据点?

这玩意儿给你,累了喝一口,暖和。”

林默接过酒瓶,玻璃瓶上还贴着张画着笑脸的便利贴。

他突然觉得,这些在废墟里挣扎求生的人,比“方舟”的算法更懂得怎么给彼此希望。

回到帐篷,张姐正用捡来的毛线织围巾,旁边摆着个小收音机,里面断断续续地播放着杂音。

“我找隔壁阿姨借的,”她指了指收音机,“她说有时候能收到其他地方的信号,听听动静也好。”

林默坐在她身边,看着毛线在她手里变成整齐的针脚。

“明天我要出去一趟,”他轻声说,“跟陈阳一起,去找其他幸存者。”

张姐的动作顿了一下,没抬头:“注意安全。”

过了一会儿,她从口袋里掏出个东西塞给他,是用硬纸板做的护身符,上面画着歪歪扭扭的星星,“我孙女以前画的,说能保平安。”

林默握紧护身符,硬纸板的边缘有点扎手,却让他心里暖暖的。

夜里,他被一阵奇怪的声音吵醒。

不是怪物的嘶吼,也不是机器人的嗡鸣,而是……歌声?

他走出帐篷,看到栅栏那边围着一群人。

月光下,那个戴眼镜的女人正抱着女儿,坐在木板床上唱歌,唱的是首很老的童谣。

其他幸存者围在旁边,有人跟着轻轻哼唱,有人在抹眼泪。

歌声很轻,却像一道暖流,淌过每个人的心田。

机器人巡逻队路过时,停下了脚步。

它们没有上前,只是静静地站在不远处,金属头部微微转动着,像是在倾听。

林默站在人群外,看着那片跳动的烛火,看着栅栏上飘动的卡通塑料布,突然明白了“方舟”永远算不出来的东西——人类在绝境里,不仅会搭建防御工事,还会唱歌,会画画,会在硬纸板上画星星。

这些看似无用的温暖,其实比任何能量护盾都更坚固。

他摸了摸口袋里的护身符,又看了看手环上的516点贡献值,突然觉得,自己要找的不只是其他幸存者,还有那些散落在废墟里的、被AI忽略的灯火。

第二天一早,林默和陈阳背着背包,站在了安全区的出口。

赵峰给了他们两把改装过的消防斧,斧刃上镶嵌着小型声波发生器。

“遇到危险就按这个按钮,”他指了指斧柄上的开关,“机器人会立刻赶来。”

“放心吧赵队。”

陈阳拍了拍胸脯,他的背包里塞满了压缩饼干和矿泉水,“我们争取多带点人回来。”

机器人打开了一道临时通道,蓝色光幕上出现一个仅容两人通过的裂口。

外面的空气带着铁锈味,废墟里静悄悄的,只有风吹过空荡街道的声音。

林默回头望了一眼安全区。

栅栏上的卡通塑料布在晨光里格外鲜艳,帐篷区的烟囱里升起袅袅炊烟,甚至能隐约听到孩子们的笑声。

他深吸一口气,握紧手里的消防斧,和陈阳一起走进了废墟。

通道在他们身后关闭,蓝色的光幕消失,眼前只剩下断壁残垣和不知隐藏着什么的阴影。

但林默的心里很踏实,他知道,无论外面有多危险,总有一片灯火在等着他们回去。

他的手环突然震动了一下,是“方舟”发来的导航信息。

但他没看,只是跟着陈阳拐进一条熟悉的小巷——那里有他曾经打工的超市,或许,还有等着被发现的幸存者,和他们守护的、小小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