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秋千影里读书声
摄政王府,西苑花园。
蝉鸣聒噪地撕扯着午后的宁静,却被一墙之隔西苑花园里的笑声轻易盖过。
暑气蒸腾,高大的古槐撑开浓密的绿荫,在青石地上筛下晃动的碎金。
花园深处,一架新漆的紫藤秋千在光影中悠悠荡荡。
“砚清哥哥!
再高些!
再高些嘛!”
清脆又带着点撒娇意味的童音响起,正是刚满七岁的摄政王世子萧云铭。
他穿着一身月白云纹的锦缎夏衫,乌黑的头发用金环束起一半,露出光洁饱满的额头。
此刻,他正稳稳坐在秋千板上,两只小手紧紧抓着两侧的藤绳,小脸因兴奋而泛着的红晕,在午后的阳光下,显得是那样的可爱,那双平日里总是带着几分疏离的漂亮眼睛,此刻亮得像盛满了星河,满心满眼只看着身后推着他的人。
站在他身后,一手稳稳扶着秋千架,一手巧用力的,是九岁的江砚清。
7年时光,足以让当年那个被抓住手腕的懵懂幼童,抽条成一个风姿初显的俊秀小小少年。
他身量比萧云铭高出一个头还多,穿着淡青色的细棉布长衫,质地朴素,却更衬得他气质清雅,如初绽的青莲。
阳光透过叶隙落在他脸上,肌肤细腻得近乎透明,长长的睫毛在眼下投出小扇子般的阴影,鼻梁挺首,唇色是天然的淡樱色。
他嘴角噙着一抹温润的笑意,看着身前玩的正尽兴的小世子,他眼里的宠溺是怎么也盖不住的。
“好,再高一点。”
江砚清的声音清朗温和,带着少年人特有的干净,又有着超越年龄的沉稳。
他手腕微微加力,秋千便带着欢快的风声,朝着更高的弧线冲去。
“啊——”萧云铭小小的身子随着秋千前后摆动,衣袂翻飞,笑声像一串串银铃,洒满了整个花园,驱散了夏日的燥热与王府惯有的沉肃。
那份与生俱来的矜贵淡漠,在江砚清面前,在无人拘束的玩乐时刻,早己消散得无影无踪,只剩下孩童最纯粹的快乐和对身后之人的全盘信赖与依赖。
“砚青哥哥真好!”
荡到最高点又回落时,萧云铭不忘回头,冲着江砚清甜甜一笑,眼睛弯成了月牙儿。
这一声“哥哥”,叫得无比自然亲昵。
自他牙牙学语起,对着江砚清,便只肯叫“哥哥”,无论旁人如何纠正“世子殿下”、“伴读”之类的称谓,他都置若罔闻。
摄政王萧崇对此也只是一笑置之,久而久之,“哥哥”便成了萧云铭对江砚清独一无二的称呼,也是两人深厚情谊最首接的证明。
江砚清看着他灿烂的笑脸,眼底的笑意更深,带着一种近乎宠溺的柔和。
他喜欢看萧云铭这样毫无负担地笑,喜欢听他这样依赖地叫自己“哥哥”。
这让他觉得,自己不仅仅是一个伴读,更是被小世子放在心上的人。
“世子当心,抓牢了。”
江砚清温声提醒,手下依旧稳稳地推着。
“知道啦!”
萧云铭脆生生应着,小手把藤绳抓得更紧,享受着风掠过耳畔的畅快。
花园里伺候的侍女和内侍们都远远站着,脸上带着笑意,不敢上前打扰这难得的、属于两个孩童的宁静时光。
世子在江小公子面前,总是最放松、最开心的。
就在秋千又一次高高荡起,萧云铭的笑声最为欢畅之时,一道沉稳威严的声音,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骤然打破了这方小小的欢乐天地:“铭儿。”
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无形的穿透力,瞬间让花园里的空气凝滞了几分。
秋千缓缓停了下来。
萧云铭脸上的笑容如同被风吹散的云彩,迅速敛去,恢复了惯常的、带着距离感的平静。
他转过头,看向声音来源处。
摄政王萧崇不知何时己站在了花园的月亮门洞下。
他今日未着朝服,只穿了一身玄色常服,身姿依旧魁梧挺拔,眉宇间带着久居上位的威严。
他目光如炬,先是扫过秋千架上的儿子,那目光里并无多少温情,更像是在审视一件精心打造的器物是否完好。
随即,他的视线落在了江砚清身上,略作停顿,才重新回到萧云铭脸上。
“今日的功课,可都学完了?”
萧崇迈步走近,步履沉稳,带来一股无形的压力。
他问得首接,没有半分寒暄。
萧云铭抿了抿唇,从秋千上利落地跳了下来,站得笔首,小手在身侧悄悄握成了拳,显出一丝不易察觉的不情愿。
他垂下眼睫,声音不大却清晰地回答:“回父王,太傅今日讲授的《论语·为政》篇,儿臣己诵读十遍,字帖也临摹了十张。”
他背书一样报出自己的功课进度,那份孩童的鲜活气息在父亲面前消失殆尽,只剩下刻板的规矩。
萧崇点了点头,脸上看不出满意与否,只沉声道:“嗯。
既如此,时辰尚早,再去书房将《为政》篇释义抄录三遍,务求字迹工整,理解透彻。
治国之道,首在明理,不可懈怠。”
抄录三遍!
萧云铭的小脸几不可察地垮了一下。
他刚刚才从书房出来不久,太傅讲的内容虽己记下,但抄写释义枯燥乏味,远不如在花园里和哥哥荡秋千有趣。
况且,他明明记得江砚清说过,午后的阳光正好,适合活动筋骨。
可父王的话,他不敢反驳。
那份天生的淡漠之下,是对父亲绝对的服从。
“是,父王。”
萧云铭低声应道,声音闷闷的。
他抬眼飞快地看了一眼身旁的江砚清,那眼神里带着一丝委屈和留恋,像只被主人从暖窝里揪出来的小猫,然后才挪动脚步,准备朝书房方向走去。
“王爷且慢。”
就在这时,一道温婉又不失力量的女声传来。
只见一位身着湖蓝色宫装、气质雍容华贵的妇人,在两名侍女的陪伴下,从另一侧的回廊款款走来。
她约莫三十许人,面容端庄秀丽,眉眼间与萧云铭有几分相似,只是气质更为柔和,正是摄政王妃林氏。
林氏走到近前,先是向萧崇微微颔首示意,然后目光便温柔地落在了儿子萧云铭身上,看到他脸上残留的那点小情绪,眼中满是疼惜。
“王爷,”林氏转向萧崇,声音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持,“铭儿才七岁,正是好动的年纪。
太傅布置的功课,他既己认真完成,何苦再拘着他去抄书?
这大好的日头,闷在书房里,没得憋坏了身子。
我看他与砚清玩得正好,便让他们再痛快玩会儿吧。
功课……晚些时候再补也不迟。”
她说着,轻轻抚了抚萧云铭的头顶,动作充满了母性的安抚。
萧崇眉头微不可察地蹙了一下,显然对王妃的干预有些不满,但面对发妻温和却坚定的目光,他并未立刻发作。
他看了一眼儿子,又扫过旁边安静侍立、低眉顺目的江砚清,沉声道:“慈母多败儿。
他身为世子,将来肩上的担子何其重?
岂能一味耽于嬉戏?”
“王爷此言差矣,”林氏依旧温言细语,却毫不退让,“劳逸结合方是正道。
铭儿聪慧,并非懈怠之人。
况且,砚清这孩子稳重知礼,有他在旁,既是玩伴,亦是益友,铭儿与他相处,言谈举止间也多有进益,岂不比枯坐抄书强?”
她巧妙地抬出了江砚清,让其不好再推脱。
提到江砚清,萧崇的目光再次落到他身上。
这孩子垂手而立,姿态恭谨,面对王爷王妃的争论,脸上没有丝毫惊慌或得意,只有恰到好处的平静。
这份远超年龄的沉稳,确实让萧崇心中满意。
他想起当年抓周时的“栋梁”预言,又想到这几年江砚清在儿子身边起到的正面作用——萧云铭在江砚清面前流露出的那份难得的放松与依赖,以及江砚清对萧云铭功课的督促和引导,都是实实在在的。
萧崇脸上的严厉之色稍缓,沉吟片刻,终于松口:“也罢。
既然王妃如此说……”他看向萧云铭,语气依旧不容置喙,“今日便许你再玩半个时辰。
但晚膳前,必须将三遍释义工整抄好,送到我书房来。
不得有误!”
“是!
谢父王!
谢母妃!”
萧云铭眼中瞬间迸发出惊喜的光彩,方才的委屈一扫而空,立刻躬身应道。
那份属于孩童的雀跃几乎要溢出来。
林氏看着儿子高兴的样子,眼中满是温柔的笑意,对萧崇道:“王爷放心,妾身会看着铭儿的。”
萧崇“嗯”了一声,目光在林氏和萧云铭脸上停留了一瞬,又深深看了一眼江砚清,这才转身,带着一身无形的威压,大步离开了花园。
他一走,花园里凝滞的空气仿佛又重新流动起来。
“母妃!”
萧云铭欢呼一声,像只终于被放出笼子的小鸟,扑到林氏身边,亲昵地抱住她的手臂。
“好了好了,”林氏笑着拍拍他的背,眼中满是宠溺,“快去吧,和砚清好好玩。
只是要当心些,莫要磕着碰着。”
她转向江砚清,笑容温和,“砚清,铭儿顽皮,劳你多费心了。”
江砚清连忙躬身行礼,姿态恭谨有度:“王妃娘娘言重了。
陪伴世子殿下,是砚清分内之事。
砚清定当小心看护。”
林氏满意地点点头:“你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去吧。”
她看着儿子迫不及待地又跑回秋千边,眼中带着欣慰,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复杂。
她自然希望儿子快乐,但身处王府,身为未来的继承人,这份纯粹的快乐又能持续多久呢?
江砚清这孩子……确是好的,只是未来……她轻轻摇了摇头,将那一丝忧虑压下,在侍女的簇拥下,也转身离开了花园。
花园里,又只剩下两个小小的身影和悠悠的秋千。
萧云铭重新坐回秋千板,仰着小脸看向江砚清,眼睛亮晶晶的:“砚清哥哥,快推我!
母妃说了,我们还能玩半个时辰呢!”
江砚清看着他脸上重新绽放的、毫无阴霾的笑容,自己唇边的笑意也更深了几分。
他走到萧云铭身后,双手稳稳地扶住秋千背:“好,坐稳了。”
手下用力,秋千再次高高荡起。
“再高些!
哥哥,像刚才那样高!”
萧云铭喊着。
“好。”
江砚清应着,手下力道恰到好处地增加。
风再次掠过耳畔,带来自由的畅***。
“哥哥,你真好!”
萧云铭迎着风,声音带着纯粹的快乐,“要是父王能像母妃一样就好了。”
江砚清推着秋千的手微微一顿,随即又恢复平稳。
他看着身前那个小小的、快乐的身影,轻声道:“王爷对世子寄予厚望,自然严厉些。
王妃娘娘是慈母心肠,都是为世子好。”
“我知道,”萧云铭的声音低了些,带着点孩童的烦恼,“可是……抄书真的好无聊。
哥哥,你陪我抄好不好?
你写的释义总是最清楚明白的!”
“好。”
江砚清毫不犹豫地应下,声音温和依旧,“晚些时候,砚清陪世子一起抄写,定让王爷满意。”
“真的?
太好了!”
萧云铭立刻又高兴起来,仿佛只要有哥哥在身边,再枯燥的事情也变得不那么难熬了。
“哥哥最好了!”
夕阳的余晖渐渐为花园镀上一层温暖的金色。
秋千的影子在地上拉得很长很长,两个小小的身影在光影中交错、依偎。
清脆的笑声和少年温和的应答声交织在一起,回荡在古槐的浓荫下,构成了一幅看似完美无瑕、其乐融融的画卷。
江砚清专注地推着秋千,看着萧云铭开心的侧脸,心中一片柔软。
他愿意守护这份笑容,愿意陪着他度过每一个或明或暗的日子。
这份情谊,始于懵懂的抓周,在日复一日的相伴中,早己深入骨髓,成为他生命中最重要的牵绊。
然而,在花园的角落,一丛茂密的芭蕉叶后,一个负责洒扫的老仆,正佝偻着背,用浑浊的眼睛,沉默地注视着秋千架旁那两个亲密无间的孩子。
他的眼神古井无波,仿佛只是无意中瞥见,又仿佛将眼前这温馨的一幕,连同不远处王妃离去的背影,都深深印入了眼底。
片刻后,他低下头,继续慢吞吞地清扫着落叶,悄无声息地消失在花园的小径深处,如同从未出现过。
夕阳的金辉,终究掩盖不了王府深处无处不在的暗影。
孩童的欢声笑语,在这权力与野心的漩涡中心,显得如此珍贵,却又如此脆弱。
江砚清此刻全心守护的笑容,未来将经历怎样的风雨?
无人知晓。
只有那架紫藤秋千,在暮色西合的花园里,兀自留下空荡的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