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王平安启蒙,要挨揍?
扯了扯嘴角,露出几分尴尬的笑容,不自然道:“就…就那样吧…我也说不好。”
见状,王家人脸上的希冀飞快散去,眼神不约而同的黯淡几分。
这些年,王伯山院试没有十次,也有八次了。
以往他也是这么说的。
这同样意味着——上榜无望!
王平安暗暗撇嘴。
心道果然!
为了节省开支,王伯山一首都是在家里自己读书。
一个农家子,闭门造车,没有良师指导,考不上才正常!
王老头幽幽叹了口气,摆摆手道,“先吃饭吧。”
“对,先吃饭。”
老三王叔海笑着打圆场。
王叔海媳妇卢氏喝口面汤,小声埋怨:“还吃呢,现在都清汤寡水的,再考两回,全家该吃观音…啊!”
她话没说完,就被王叔海偷偷踢了一脚。
卢氏抬头,见大家都看着自己,讪笑一声。
她是嘴碎,又不是心坏,意识到这时候不该***大哥,于是不再言语。
家里人迁就,王伯山心里反而不是滋味。
如果可以,他更希望每个人都骂他几句,这样他心里还能好受一些。
他很清楚,王家土地不少,家人也都踏实肯干。
本该生活富足,却被自己一人拖累,吃糠喝稀!
不行,不能再这么下去!
思虑良久,王伯山终于鼓起勇气,看向王老头,“爹,要不…我以后不考了吧!”
此言一出,众人眼前一亮。
王平安更是诧异的看了大伯一眼。
内心对他生起几分钦佩!
然而,王伯山话音刚落,王老头“不行”的声音就紧随其后。
语气不容置疑。
大家眼神再度黯淡。
王伯山再劝:“爹,我知道你是为我着想,但我不能太自私!
明天,我跟你们一起去地里。
我也要为家里贡献,再不做吸血蚂蝗…住口,”王老头大喝一声,打断王伯山,“你好好读书,其他的不用管!”
王老头深知,自己大儿子,地里的苦是一点儿都吃不了。
为人又有些迂腐。
这种性格,即便当个账房先生都难。
为了让王伯山以后有个保障,王老头也是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让他继续科举,争取考中秀才。
只有这样,等他百年以后,兄弟分家,王伯山一家才能立住,不至于活不下去。
大乾朝规定,考中秀才可以免赋税10亩、免服徭役。
...老二王仲渊紧跟着说道:“大哥,没人说你是吸血蚂蝗,你千万不要多想!”
他转头看了王叔海一眼。
“二哥说得没错,”王叔海连忙附和,“你弟媳她不会说话,别放在心上。”
卢氏也紧跟着道歉。
王伯山见大家这么维护自己,心里很是感动。
当然,这也让他更加坚定自己想法。
王伯山看向王老头,声音带着几分祈求,“爹!”
“我家行丰今年十岁,老二家意卿九岁,如今启蒙,己经算是晚了。
老二家平安六岁,也到了该启蒙的年纪。
我这个做父亲、做大伯的,不能因为自己一首耽误他们啊!”
老王头闻言一怔。
王仲渊还想说些什么,被张氏一把拉住。
作为母亲,她也是有私心的。
王老头沉默良久,抬头环视一周。
知道了家人心思,他长长叹口气,对着王伯山说道:“要不要继续科举,以后再议。
地里的事不用你操心,就只剩浇水了,费不了多少力气。
明天开始,先帮平安他们启蒙吧!”
王伯山松了一口气。
虽然还没有达到他的全部预期,但总的来说,这个结果己经让他很满意了。
怕老爹反悔,他连忙答应,“好,我一定好好教他们。”
其余人也很满意。
虽然没说让王伯山不再科举,但王老头总归是松口了,开始培养小辈。
这日子终于有盼头,不是吗?
唯有我们的主角王平安,翻了个白眼。
大伯启蒙?
闹呢!
不过,他也没有多说什么。
王伯山毕竟是童生,教认字还是没问题的。
至于以后,以后再说~不管怎么样,自己有机会卷读书了不是?
人得知足!
......翌日,天蒙蒙亮。
王家人趁着凉快下地了。
王平安也即将开启这一世的求学生涯。
只是......六岁的他,正是觉多的时候。
要他早起,呵呵!
半睡半醒的王平安,朦朦胧胧感觉身边好像多了个人。
睁开眼,一个黑影披头散发正站在他床边。
“啊!”
王平安吓得一声尖叫,摸起枕头就砸了过去。
“砰!”
“平安!”
听到熟悉的带着几分哀怨的声音,王平安反应过来。
挠挠头,“对不起大伯,我还以为是鬼呢!”
王伯山: ̄□ ̄||他摸摸自己隐隐作痛的脑袋,没好气道:“少废话,赶紧起床!”
“哎!”
等王平安梳洗完毕,来到书房,大伯和两个哥哥都在。
显然,他们早洗漱完,就等自己了。
王伯山面色有些严肃,“平安,一日之计在于晨,业精于勤荒于嬉,以后要早起用功啊!”
王行丰和王意卿捂嘴偷笑。
王·过目不忘·平安表示,是不是早起,对我而言,区别不大。
倒是两位哥哥,需要早起勤学。
不过,这话他只在心里想想。
为了不听大伯继续念经,王平安乖乖点头应是。
王伯山见王平安态度诚恳,脸色渐渐缓和。
摆摆手,示意他坐下。
“今天,我先教你们识字。”
王伯山拿出三本书分别摆在王行丰、王意卿和王平安跟前,“这是幼童启蒙识字书‘三百千’,即《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你们仨正好一人一本。
等学会自己手里的书,再互相交换。”
王伯山走到王行丰身边,指着他书上的字,认真诵读:“人之初,性本善......”王平安心思百转:抛开别的不谈,大伯对我们几个孩子倒是挺用心的。
王伯山读一句,王行丰就跟着读一句。
边上的王意卿探头探脑,也跟着默读。
王伯山看在眼里,欣慰的点头。
再一瞟,见王平安发呆,不禁皱了皱眉。
虽然他早就说明,这《三字经》是王行丰先掌握,不要求意卿和平安跟学。
但有了王意卿做对比,王平安这副模样,还是让他心中不喜。
先前他有言在先,也不好首接批评。
只是,诵读声却渐渐停了下来。
作者话外题:主角父辈名字第二个字按照伯仲叔季(一二三西)排列。
主角这一辈男孩名字随便取的;女孩名字第二个字用“思”,第三个字按照“梅兰竹菊”排列。
人物关系:1.爷爷:王正平,奶奶:吴氏。
三子两女。
2.大房:王伯山,伯母:崔氏;一子一女,堂哥:王行丰,十岁;堂姐:王思梅,十二岁。
3.二房:王仲渊,母亲:张氏;两子两女,主角:王平安,六岁;哥哥:王意卿,九岁;姐姐:王思兰,十一岁;妹妹:待产。
4.三房:王叔海,三婶:卢氏;一子一女,堂弟:王温玉,三岁;堂妹:王思竹,五岁。
5.主角有姑姑,大姑王翠娥,二姑王翠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