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位时间极短(公元前210年-公元前207年),却因昏庸残暴、权臣专权而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以下基于《史记》等历史文献,详细梳理其生平与统治:---一、早年经历与篡位登基**胡亥生于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是秦始皇的幼子。
他自幼受宠,但资质平庸,缺乏治国才能。
秦始皇晚年巡游天下时,胡亥随行。
**沙丘之变**是其人生转折点:- **秦始皇病逝沙丘**: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巡游途中病逝于沙丘宫(今河北广宗)。
临终前,他下诏传位于长子扶苏,命其回咸阳主持丧事。
- **赵高与李斯合谋**:中车府令赵高(胡亥老师)说服丞相李斯,篡改遗诏,立胡亥为太子,并以“不孝”罪名赐死扶苏与大将蒙恬。
据《史记·李斯列传》,赵高以“长幼有序”威胁李斯,称扶苏继位必重用蒙恬,动摇李斯权势。
- **胡亥继位**:扶苏***后,胡亥返咸阳继位,即秦二世,时年21岁。
---二、统治特征与暴政加剧**胡亥虽为皇帝,实为赵高傀儡。
其统治以残暴、奢靡和权斗为特点:1. **赵高专权与清洗异己**- **指鹿为马**:赵高为测试朝臣忠诚,献鹿于朝堂,称其为“马”,群臣多附和,敢言“鹿”者遭诛杀(《史记·秦始皇本纪》)。
此事标志赵高完全掌控朝政。
- **屠戮宗室与功臣**:胡亥听信赵高谗言,处死兄弟姐妹二十余人(如公子将闾兄弟被逼自刎),蒙毅、冯去疾等重臣亦遭清洗,导致统治基础崩溃。
2. **延续暴政,民变西起**- **赋役苛重**:胡亥继续修建阿房宫、骊山陵,征发民夫戍边,甚至征调“闾左”(贫民)充军,导致“天下苦秦久矣”(《史记·陈涉世家》)。
- **严刑峻法**:沿用商鞅之法,轻罪重罚,民间“赭衣塞路,囹圄成市”(《汉书·刑法志》)。
- **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9年,大泽乡起义爆发,六国旧贵族趁机复国,秦帝国陷入分裂。
3. **胡亥的昏聩与享乐**- **拒谏饰非**:面对起义,胡亥听信赵高,诛杀报信官员,称“此群盗鼠窃狗盗耳”(《史记·秦始皇本纪》),继续沉迷享乐。
- **隔绝朝政**:赵高以“天子贵有天下,但使臣下效忠”为由,劝胡亥深居宫中,导致其完全脱离现实。
---**三、秦朝崩溃与胡亥之死**1. **军事失利与章邯投降**- 秦将章邯率骊山刑徒镇压起义,初期获胜,但巨鹿之战(公元前207年)中被项羽击败,投降后遭项羽坑杀二十万秦军。
2. **赵高逼宫**- 赵高见大势己去,为自保发动政变。
公元前207年,命女婿阎乐率兵攻入望夷宫,逼胡亥自尽。
胡亥哀求无效,最终***,年仅24岁,以庶民礼草葬。
---西、历史评价**1. **司马迁的批判**《史记》称胡亥“人头畜鸣”,指其人性泯灭如牲畜,批评其残暴与无能。
2. **后世反思**- **权臣误国**:胡亥缺乏政治能力,放任赵高专权,导致秦法体系崩溃。
- **暴政速亡**:秦虽统一,但未改“攻守之势”,胡亥加剧矛盾,终致“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贾谊《过秦论》)。
3. **现代视角**部分学者认为胡亥是权力斗争的牺牲品,其悲剧源于秦始皇未明确继承人制度,以及赵高、李斯的权欲膨胀。
---五、文献记载**- 主要史料:《史记·秦始皇本纪》《史记·李斯列传》《史记·蒙恬列传》。
- 补充文献:《汉书》《资治通鉴》对秦末史实有进一步梳理。
---**结语**胡亥的统治是秦朝崩溃的首接推手。
他象征了专制皇权下昏君与权臣勾结的恶果,其短暂在位期成为中国历史上“暴政亡国”的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