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二章林天传道
到达湖边时,只见湖水清澈见底,波光粼粼,倒映着周围青山绿树的倩影,宛如一幅绝美的山水画卷展现在眼前。
林天师尊站在湖畔,眺望着远方,然后缓缓转身面向我们这群初出茅庐的弟子们。
他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开始向我们娓娓道来关于这个神奇世界的种种奥秘以及修行者所必经的各个阶段和境界划分。
据林天师尊所言,这世间的修行境界共可分为九重。
最初始的乃是练气境,此境需引天地灵气入体,炼化并储存于丹田之内,以滋养身体、强化经脉;待体内灵气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便可突破至筑基境,此时便能初步凝聚灵力为己所用,并拥有更为强大的身体素质和力量;接着便是金丹境,在此境界中,修士要将体内灵力不断压缩凝练,最终形成一颗金光璀璨的金丹,其蕴含着巨大能量,不仅能大幅提升实力,还可为后续修行打下坚实基础;再往后依次是元婴境、化神境、练神境、合体境、渡劫境以及最后的大成境。
每晋升一个境界都意味着实力的突飞猛进和对大道感悟的更深刻理解。
听着林天师尊详细而生动的讲解,我们这些年轻弟子们不禁心驰神往,眼中闪烁着对未来修行之路的憧憬与渴望。
同时也深深感受到这条道路充满艰辛与挑战,唯有坚持不懈、刻苦努力方能有所成就。
林天师尊又道:“徒儿们,你们今日拜师为师便给你们在仔细讲讲修行之道。
前六重境界,你们所修炼的无外乎是积攒法力、提升神识以及增强肉身。
然而,当修为抵达第七重时,便会进入一个截然不同的阶段——合体境。”
说到此处,林天师尊顿了一顿,接着说道:“合体境又被称为合道之境,此境主修的乃是道则。
那么,你们可知道何为道?”
台下的众弟子面面相觑,一时间无人应答。
见此情景,林天师尊微微一笑,继续解释道:“天地之间,万事万物皆可为道。
对于那些魔修来说,我们这些正道之人的血、骨、魂皆是他们眼中的道;而那流淌的水、高远的天空、广袤的大地乃至熊熊燃烧的火焰,亦都蕴含着道的存在。
可以说,这世间的万物无一不是由道所构成。”
“而我们修仙者,最为重要的便是修习道之真谛,也就是去领悟和理解这世间的真理所在。
只有如此,方能不断突破自我,臻至更高的境界。”
林天师尊语重心长地说道。
在那广袤无垠的修仙世界里,合道境修士乃是站在了金字塔尖的存在,而衡量他们战斗力高低最为关键的指标,便是对于道则的深刻领悟与把握。
那些真正称得上强大的合道境修士,无一不是对自身所追寻的大道拥有着全面且透彻的认知和理解。
当一名渡劫期修士成功将自身与大道相融合时,其实力一旦触及某种界限,天道便会降下三道威力惊人的劫难——人风劫、地火劫以及天雷劫。
只有顺利渡过这三场浩劫,方能成就大乘之境,此乃修士对先前各个修炼阶段的一种完善与补足,从而令自身臻于圆满无缺的状态。
然而,若要最终实现飞升仙界的宏愿,则还需历经最后一道堪称生死攸关的飞升仙劫。
面对众多求知若渴的弟子们接二连三地提出问题,身为师尊的他始终保持着耐心与和蔼,一一给予详尽的解答。
其中一名弟子好奇地问道:“那么,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去修习这神秘莫测的道呢?”
师尊微笑着回应道:“世间万物,无论是人们日常的一言一行,还是一颦一笑,皆蕴含着修行道的契机。”
听闻此言,另一名弟子迫不及待地追问:“如此说来,是否意味着只要潜心修习道,便能纵横天下,所向披靡了呢?”
师尊轻轻摇了摇头,缓缓解释道:“事情并非如此简单。
诚然,在对道的理解尚未达到登峰造极的至高境界之前,除了对道的不懈钻研之外,还离不开对于法力的刻苦修炼。
只因如若不能将道修炼至极其高深的层次,那么即便能够口吐真言,也难以随心所欲地施展法术,唯有凭借深厚雄浑的法力作为支撑,方可有效地驱动各类神奇玄妙的道法。”
我提问道,师傅,我天资最差,这该如何修行法力。
师尊回答,去争与这大世争,与同门争拼尽一切,去寻找资源,只要问心无愧便可,得来的资源全部增加修为。
待到修为高深,寿元充余,选择一道,修行贯彻一路前行,不改初心,方可能成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