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王家

>>> 戳我直接看全本<<<<
战桂林和立军爷爷走进屋,才把立军惊动醒。

疲惫的立军揉揉眼睛说:“是大伯呀!

爷爷也回来了。

我刚才洗完衣服,寻思躺下首一首腰,不想睡着了。”。

战桂林走向前摸着立军的头说:“你小子行啊,我今天早上去镇里开会,把你救王慧英的事向镇领导汇报了一下。

革命委员会主任邹老大说,让镇广播站组织人员来采访你一下,整理成材料报到市里呢,这下你要出名了”。

立军爷爷接着说:“我在你老姑家也听说了,你救人的事,就走回来了,在当街遇见你战大伯,就一同来到咱家”。

叮铃铃!

有人推着自行车进了院子。

战桂林抬头一看,嘴里说着话,带头走向屋外:“金镇长,你好,辛苦你了,李站长,于欢来、来咱们上屋里坐”。

李立军急忙找来凳子让一行人坐下。

战桂林站在地中央开始介绍,指着立军说:“金镇长,这就是救人英雄李立军”。

金镇长吸了一口烟,吐出一口烟圈面向战桂林说:“一见面就看出来了,小伙子挺机灵的,多大了,上过几年学”。

“你是五三年出生吧?”

战桂林瞅着立军,那眼神是让立军说话。

“金镇长,我是五三年出生,读到小学六年级,现在在生产队劳动”。

由于是第一次和几个陌生人说话,尤其是和镇长面对面。

立军紧张地脸色涨红,额头和手心都出了汗。

金镇长看出李立军的窘迫,指着李站长说:“你和于欢俩向李立军了解一下具体情况,我和战桂林去一趟王慧英家,再了解一下那边情况”。

人还没有走,就听到当街人熙熙攘攘,有人骂骂咧咧的:“我倒要看看是多大的官,什么样的领导”。

西五个人簇拥着一人,还撕撕扯扯的,来到李立军家的院子里。

战桂林一咧嘴笑哈哈的说:“金镇长,这说曹操到,曹操就到了。

这就是王慧英的妈妈,粮库副主任王利河你知道吧,他的内当家的佟爱莲”。

俩人说着话,还嘱咐李站长他们三人不要动。

二人走出了屋把慧英妈妈迎在了院子里。

“我说你们这些当领导的,也得考虑考虑我们平民百姓的感受吧!

我家姑娘就是被水淹着了,把磕搀都丢尽了,这还嫌不够,还非得大声的给杨白杨白”。

佟爱莲由于激动,说话时声音也高,嘴张的也大,露出一口烟熏的大黄牙,唾沫没有及时吐出来,就从嘴角流了下来,自己下意识的用手抹了一下。

战桂林借着这功夫忙用手扯住佟爱莲说:“嫂子别激动,有话咱慢慢说,要不咱们上你家唠一会?”。

战桂林有意识的向院外走出去,也有王家的亲属,说着劝着让佟爱莲回家。

一行人走到王家门口,就都停了下来。

金镇长站到佟爱莲前开口说:“我听战主任说,你是王利河家的,我得管你叫一声王嫂子,我和王利河因工作常见面”。

佟爱莲抢着说:“我一个家庭妇女,没有什么见识,你不要怪我说话一时粗鲁莽撞”。

她也觉得自己今天是出了洋相,丢丑了。

金镇长接着说:“嫂子,我们今天来,是了解一下当时情况,宣传一下李立军不顾自己救人的事迹。

你家王慧英在家吗,我们还要了解她被救的感受”。

“金镇长,我家孩子没有在家,去她二姨家了”。

“这样也好,好好的调养一下,毕竟经历了一次生死考验”。

金镇长面向战桂林又说:“让嫂子回家吧,咱们再上李立军家”。

金镇长和战桂林进了立军家。

李站长,李立军,于欢起身迎接。

并同时说:“金镇长,战主任回来了”。

“坐、坐”。

金镇长用手示意着“你们谈的很好吧?”。

“很好、很好”。

李站长一边说一边手翻动着稿纸“这些呢,好几页呢”。

于欢也是急于表现,抢着说:“立军这小伙子不错,不、应该叫立军弟弟,他虽然只读了六年级,平时爱看书,爱看报还是有用的。

这次他掌握的急救知识就用上了,关键的时候把人给救活了。

金镇长,李站长咱们的广播应该加进去这样的节目,宣传一些,生活中能用得上的一些小常识,你们说呢”。

“这是具体业务工作的事,咱们回去再研究”。

金镇长用手示意于欢你先不要说这些。

于欢见金镇长不让她说话了,小嘴巴鼓了起来,小声地说:“我说错啥了”。

眼睛却是眯眯着瞟着金镇长,咬住下嘴唇心里想着,“你给我等着”。

李站长这样的场合己是多见了,无所谓了,于欢你抢你的话,心中暗暗很爽,看看撞枪口上了吧。

战桂林也知道点其中缘由,便说:“金镇长,李站长,于欢咱们去村上伙食点吧,那里的饭己经准备好了,吃完饭再说工作的事”。

李立军送走了金镇长他们。

才发现爷爷哪去了呢,走到门口用眼睛扫一圈没有看见爷爷的身影,又转到房屋后看到爷爷在侍弄园子。

“爷爷,该吃午饭了。

我去生产队领饭,你进屋吧,他们都走了”。

李立军到生产队食堂领回一份饭,又把早上他没有吃的大碴粥热了一下,爷俩就着咸菜,吃了起来。

吃着饭爷爷说:“我好长时间没有在家,家里的小园,长的挺好,黄瓜几天就能吃了,那几样也都开花接妞了,是你侍弄的,还是你爸爸侍弄的”。

“我侍弄的多,我爸爸有时候在生产队劳动就挺累了,我就让他歇着,我来侍弄,看见小苗长得好,我侍弄的也挺起劲”。

“爷爷,我有个疑问,我一和王慧英有接触,爸爸就说咱们两家有恩怨,究竟是什么事,不能放下呢?

您能和我详细说一下吗?”。

立军爷爷放下筷子,端起碗喝口水,簌一漱口说:“小军呀,这是我的上辈子他们的事,相互出的事都磕碜呀!

都有点说不出口,等你结婚了,有了家我再和你说这咱们李家和王家的事”。

立军挠挠头不解,什么事呢?

1974年开春。

李立军因救人立功,被镇里特招前往甘泉镇工业工作。

王慧英则是靠着她爸爸托关系,也获得了去甘泉镇工业工作的机会。

两人相约一同步行去工业报到。

大清早,李立军便来到王慧英家的小木屋门前,耐心等候着她一同出发。

没一会儿,王慧英从她家东房山头转了出来,身后跟着她的妈妈。

立军这才发觉,王慧英今日特意精心装扮了一番。

她生着一张瓜子脸,留着短佩发,圆圆的眼睛仿若会说话一般,着实好看!

唯一美中不足的便是鼻子两边有少许雀斑,所以王慧英出门时总喜欢围着围巾,权当遮丑了。

慧英望着立军,说道:“你挺积极呀,呵!

精神啊!”

立军身材高大,足有一米八十多。

由于年轻,常留着一个大分头,标准的脸型,一对乌黑的眼睛,眼角微微下搭,似乎比同龄人显得更为成熟些,不过却并非那种能言善辩之人。

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这般高大的个头在农村实属不多见。

立军望着慧英妈妈说道:“七姑,跟着一起走呗,去趟甘泉镇。”

“我妈妈今天不想去,她怕走路,波棱盖有点痛。”

慧英赶忙接着话茬说道。

此时,屯子里的大多数人都去上工,挣工分了,路上没几个走动的人。

只有零星的小朋友背着书包,蹦蹦跳跳地去上学。

这些小学生多数是因为爸爸妈妈都去生产队劳动了,自己在家觉着无趣,便来到学校。

即便教室门不开,也能在学校操场上玩耍一阵。

此时一个胡同里传出“豆腐、豆腐、又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