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某天他叼着奶嘴爬到玩具箱前,把咬了一半的磨牙饼干推向隔壁小姐姐:"换你的小熊!
"小姐姐被口水泡软的饼干吓得直哭,乐乐却歪着头一脸困惑:"妈妈说扫码就能换东西呀!
"张磊夫妇这才意识到,数字时代的孩子对"等价交换"的理解可能始于唾液交换。
他们连夜用硬纸板制作了"乐乐币",正面印着流口水的卡通头像,背面画着不同食物的"面值"——半块饼干1元,一颗葡萄2元,完整的奶酪棒5元。
当乐乐再次用湿哒哒的饼干换玩具时,妈妈掏出"乐乐币":"换小熊需要10个乐乐币,你这饼干只能换3个哦。
"小家伙盯着纸板币上自己的头像,突然把饼干往嘴里塞:"那我多咬几口,变成5元!
"最经典的场景发生在早教班。
乐乐把老师发的贴纸攒起来,在教室角落搞起"以物易物":"两张星星贴纸换一块橡皮!
"结果引来全班小朋友围观,最后用五张贴纸换了个咬过的蜡笔。
张磊去接他时,看见儿子正用"乐乐币"给同学"找零"——用撕成两半的纸板币当五角。
"这是幼儿版的货币贬值,"张磊笑着对老师解释,"他在实践格雷欣法则呢!
"(当然是简化成"坏钱赶走好钱"的儿童版)第二章:奥特曼卡片通货膨胀——三岁娃的货币体系崩溃危机乐乐三岁生日收到一整盒奥特曼卡片,从此宣布建立"光之国货币体系"。
他规定闪卡=10元,普卡=1元,还发明了"稀有度汇率"——诺亚奥特曼卡能换100张普通卡。
家里很快出现"通货膨胀":他用一张闪卡换妈妈半小时讲故事,却要求爸爸用十张普卡换一次举高高。
"爸爸的劳动力贬值了,"张磊对着"汇率表"叹气,"这小子居然懂供需关系。
"真正的危机发生在小区游乐场。
乐乐用三张闪卡跟五岁哥哥换了个破陀螺,回家后发现陀螺少了个轮子。
他抱着卡片盒大哭:"骗子!
他的陀螺不值这个价!
"张磊趁机展开"消费者权益保护"早教:"买东西要先检查质量,就像你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