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戳我直接看全本<<<<
(一)科技渗透期1.程序与情感的引线“所有的城市清晨都像是一条拉满的琴弦,等待第一声触拨。”

清晨六点半,天色刚亮,城市的神经元已经在无声地传递着信息。

巨大的全息屏在高楼间闪烁,像潮湿的梦。

陈默坐在床沿,刷牙的同时浏览昨夜的睡眠报告:深度睡眠72%,REM周期4次,情绪稳定指数0.81。

AI助手轻轻在耳膜上敲门:“今日心情预测:略有波动,建议饮用醇香拿铁。”

他听话地点下外卖按钮,然后打开“心动99.99%”——那是他生活里私人的数据中心,一个专为单身年轻人设计的相亲软件。

每个用户数据都被形容为一串串光滑的数字流,被算法打磨得贴身又冷漠。

陈默常觉得,自己是被这套系统温柔地裹挟着前行的。

他滑动屏幕,熟稔地跳过一连串匹配建议。

但今天,屏幕上浮现出一个异样的名字——林夏,艺术策展人,匹配度98.7%。

照片里,她站在银色展厅的玻璃前,身后是嶙峋的金属雕塑,眼里有雕塑无法锻造的温度。

AI助手的音色忽然柔和起来:“陈默,昨晚她发布了新展预告,情绪色彩偏暖,你可以用前沿艺术话题开启对话。

根据她的历史喜好,我为你生成了四种告白模板,附带不同的情感曲线。”

陈默看着屏幕上跳动的蓝色字句:“你的策展像一场流动的梦,我渴望走进你编织的光线里。”

“如果艺术是永恒的谜题,我想成为你答案里的变量。”

“今晚有一场光影展,或许我们能一起成为被照亮的那一对?”

“每一次与你匹配,像是城市电路里偶遇的一束暗号。”

他叹了口气,随手点选了第二条。

AI助手像贴心的幕僚,迅速接管对话,将陈默剩余的犹豫消解于无形。

很快,林夏回了消息。

她的头像是半张侧脸,微妙的笑意让五官生动起来。

她说:“变量总在试图改变答案,但也许问题才是唯一不变的。”

陈默怔了一下,指尖停在回复框。

他忽然意识到,自己并不确定刚才那句“变量”是否真的属于自己。

也许是算法借用了某位诗人的修辞,或是平台抓取的热榜中流行语。

他的情感和表达被一层看不见的隔膜包裹着——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