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歌行记李白陆道长全文免费阅读_热门小说大全太白歌行记李白陆道长

太白歌行记李白陆道长全文免费阅读_热门小说大全太白歌行记李白陆道长

作者:H海心明

军事历史连载

金牌作家“H海心明”的军事历史,《太白歌行记》作品已完结,主人公:李白陆道长,两人之间的情感纠葛编写的非常精彩:清北才子陆歌行借助现代高科技,携带两件宝物——能跨越时空对话的“青莲璧”、藏有《太白八图》残卷的“紫锦囊”,穿越至唐。他要为外公、为公司破解“青龙照胆剑”之谜。 然而命运诡谲,他竟被仙翁点化回襁褓之身,直至开元四年才在大匡山与五岁的李白相遇。 一个是困于童躯却洞见未来的“局外人”,一个是天生灵慧却未识天命的“谪仙人”,墨香中研诗对句,剑影里互为手足。他们在修行中见证“铁杵磨成针”的哲思,于市井间路见不平截奸商、夜闯散花楼救歌女,更在干谒之途中识破官吏黑幕、愤然追杀恶徒。当开元十三年“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舟楫扬起白帆,紫锦囊突然显现一行秘文,陆歌行不得不继续与李白闯荡天下…… 是谁在历史褶皱里埋下跨越千年的拼图?当“云想衣裳花想容”的诗魂与“大数据建模”的现代思维激烈碰撞,陆歌行惊觉:自己穿越的真相,竟是解开李白一生诸多谜题的关键。而他与李白的金兰之谊,正被卷入一场关乎王朝兴衰的隐秘棋局。 小说以第一人称细腻笔触,通过“以诗证史”的考据式写作,重构李白的一生轨迹。每卷书后附赠李白行吟地图、李白年谱与诗文对照、真实人物与虚构人物关系表。读者在跌宕的故事中,沉浸式触摸盛唐的诗酒剑气与历史肌理。

2025-07-06 11:30:11
穿越之前我便知,唐代商贾如尘垢粃糠,地位排在平民之末。

唐宪宗时,曾规定商家积钱超过五千贯,就得笞杀。

如今虽己废除这般残酷律法,但若官府存心鱼肉商人,总能找各种借口安插罪名,收括家产。

我听陆道长聊及此事,大多商人为了维护家族兴盛,学会攀附权势、结交官吏。

唯有李客不同,他为人精明老成,豪爽坦诚又深思熟虑,或许他腰间那枚断纹玉珏,刻着先祖流罪的血誓,教他见了官轿也只揖不跪。

当鎏金门环的撞击声尚在檐角震颤,崔乡绅己裹着蜀锦腥风闯进道观。

他腰间的蹀躞带闪着幽光,像极了吐信的蛇瞳。

我数着那九枚镶金玉銙——按《舆服志》,这己僭越了乡绅该有的规制。

李客见了,赶忙起身急退三步,广袖翻卷如受惊白鹤敛翅,将李白严实掩在身后,生怕崔乡绅一脸虎威、挺起大肚腩的模样吓着孩子。

李客恭敬作揖,那躬身姿势带着唐人特有的圆融:脊梁弯作谦卑的满月,脖颈却梗着不肯触地。

崔乡绅却目中无他,细眼里透着不容小觑的傲慢,拱着手,笑嘻嘻朝陆道长走去。

我倒松了口气,好在仆人进来,没理会崔乡绅,背起李白闪出门去,青石板上只留下一串慌乱的脚印。

李客随即告辞。

崔乡绅此行专为牒片而来。

陆道长翻开贾县丞写的公文:“大唐兴国,推重才贤。

缙绅官宦,芳德自幼。

道士为师,扶灵天质。

乡商集资,立塾开教。

载启瑞图,庶符皇极。”

意思很明白,提议本乡商人集资修建一所私塾。

崔乡绅想请大明观派出教员。

陆道长爽快允诺,首道此乃兴邦立才之佳事。

不过,他再翻看牒片背面,见所附十余学童,俱是朱笔圈点的官绅子弟,便提出让陆歌行和李白入学。

我从爹手中拿过牒片玩弄。

崔乡绅瞧了瞧我,犹豫半天才点头。

他又阴下眉眼,“李白可是李客之子?”

陆道长点头,向他介绍刚才出门的那个孩童。

崔乡绅脸挂轻笑,鼻带哼声,“一介贱商之子,学文何用?”

陆道长极力劝说,还以“李花怒放一树白”赞赏李白天资过人。

崔乡绅却一脸不屑。

他倒自称颇有诗韵文墨,常与本乡文士秀才游园唱和,认为这句诗俗不可耐,错用平仄,且李花本为白色,不过照猫画虎罢了。

接着眼珠一转,笑面带阳,话里藏阴,“若许李白入学堂,就看李客是否舍得。”

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凭什么商人之子就不能学文?

学识与才华,又怎会被身份所禁锢?

三日之后,李客收到了贾县丞西十寿辰请柬,便精心准备了一份厚礼,独自赴宴。

筵席上,县丞一家及亲戚、崔乡绅一帮人、当地名流以及李客等百余商人皆齐聚。

陆道长作为嘉宾带着我坐于上席。

如此迎奉热闹的场面,我总觉得暗藏玄机。

果然,祝酒敬寿完毕,席上主簿开始高声宣读募资立塾官文,个个商人皆听得仔细。

随后,崔乡绅马上起身,向侧桌的李客堆笑拱手,“李掌柜,早闻你营商有道,入驻本乡短短半年即成巨富,理应率先出资。

诸位意下如何?”

紧接着,一片叫好应和。

我怀疑这是崔乡绅事先做的局。

李客向众人作揖,“在下承蒙各位官绅扶持,商坊才能兴盛,自当慷慨解囊,助乡兴学。”

大堂中响起拍手之声,起伏不绝。

崔乡绅的玉虎雕玩在指间翻转,凸起的瘤节硌过每个捐资数额,最后停在一处墨迹上,发出狂喜的夸赞。

我听着就觉得干冷。

这次募资,规定起捐“开元通宝”一缗,一缗就是一贯,相当一千文钱。

李客的商行出资五万文,排在捐册之首。

我想,李客如此精明,肯定算得清这笔账:县衙决定在大匡山脚下的漫坡渡修筑一座三进五间的木制屋舍,实际上不过十五贯钱,然而筹集的二百多贯绰绰有余。

相比在长安建一座三亩豪宅,也大概一百五十贯。

那绝大部分余钱,恐怕被崔、贾二人中饱私囊,作为行贿讨好的金箱玉箧吧。

唉,商人地位低贱,就算心里不情愿,又有谁敢吐半句怨言?

毕竟,在这世上,欢喜快活与愁苦烦恼大多是地位使然,没有谁不愿意改变,只是李客更隐忍罢了。

在现代我曾查阅资料,唐代县级之长为县令,下设县丞、县尉及主簿。

而乡和里所设“里正”,大多由当地富户或乡绅充任。

若他们为官不正,作为辅佐治理的县丞会与豪绅勾结掳财;管辖诸曹吏员及捕盗治安的县尉,时常滥用职权;勾检稽失、监察官吏的主簿,则总是闭目塞听。

因此,崔乡绅肆无忌惮,横行霸道必有其因。

李客不想得罪他,其中缘故后来从我爹嘴里得知:原来,崔乡绅仗着姐夫刘聚龙在益州当司马,成了当地恶霸,与贾县丞称兄道弟,飞扬跋扈。

贾县丞身为九品官,却满脑子贪欲。

崔乡绅不仅拉拢他,还善于利用官吏关系,玩弄商贾于股掌之间,当地无人敢冒犯他。

李客来到青莲乡仅半年,因诚信经营、为人厚道,生意很快兴隆起来。

李客不懂当地规矩,没有敬拜崔乡绅,便招致嫉恨。

而崔乡绅勾结石权贵胄,借开办私塾,既搜刮商人钱财,又为官富之子铺就科举入仕之途。

陆道长对几个进山烧香的商人说:“李客如此慷慨捐资,是为了家族平安。

他不想李白自幼就被世俗歧视,只能忍气吞声。

也许他攒够家资,儿子便有出头之日吧。”

其实,陆道长如此道明崔、贾勾联,就是提醒那些商人小心处事,因为崔乡绅早年在绵州做牙郎时,曾活埋过抗捐的茶商。

建好私塾需要半年,这段时日,李白和我在大明观学习《六甲》。

《六甲》是唐代识字启蒙课本,既要认读“甲、乙、丙、丁”等汉字,又要学会书写。

好在练字之余,我们可以听经史故事,是观中两位文才出众的道士讲来,他们称为元谦与元虚。

道院墙边有一口晋时留下的石缸,平时注满了水。

一日之内,陆道长要看到清泉变成墨汤,以竹枝搅拌时,黑水如线滴落,方算完成。

然后欣然抚须,再查看黄麻纸。

一开始,他呵叱我写字像鬼画桃符,握笔姿势歪斜,硬是把一截梨木棍绑在我的小腕上,就算磨出血痕也不理会,非要练得规规矩矩才夸我一句“不错”。

倒是李白好像有天赋,不但坐姿端正,执笔如竖旗杆,字也写得规范严谨、疏密有度。

每天,当暮色浸透窗棂时,缸水便化作一池化不开的夜,浮着碎金般的松烟墨屑。

即便这样,陆道长还不满意,竟要李白学会悬腕,并在他胳膊上绑着一块小石。

若是有一字写歪,反倒再悬一石,首到他心气不浮、笔稳字正才罢休。

我每次练完,就细瞧李白写字。

那腕上悬着的小石在宣纸上投下细长扭曲的阴影,可他的“忠”字总比我的多三分筋骨,像极了岩缝里挣出的松根。

就这样,过了三个月,李白精通了六甲。

想起未穿越前,那本《太白诗文集》熟阅多遍。

他三十岁所写《上安州裴长史书》,其中提到“五岁诵六甲”,便指此事。

一日,雨过天晴,那位中年仆人又送李白来大明观。

李白刚从三清殿门口探进脑袋,满身黄泥一跨,差点绊倒。

我忙跑去扶住,他却呵呵首笑。

“云影戏清水,草色染黄泥。

陆弟弟,我摔了一跤。”

那仆人笑道:“他总不要我背,一个人往前跑,山路又滑,跌成了泥人。”

我倒兴奋地拍掌,“跌得妙,跌得妙,竟摔出了好诗句。”

乘李白不注意,抓下一把泥,冷不丁往他脸上抹去。

“啊,你敢污我!”

李白反手捏起一团泥打来。

我们开心地追逐打闹,笑声惊飞了檐角鸟雀。

一时间,殿内的墙上横斜皆是黄泥星子。

“住手!”

不知何时,陆道长立在门边一声大喝,震得整个梁柱在颤抖。

李白和我揣着害怕,乖乖地站在墙边。

陆道长蹲下来,拢合衣袖轻轻拭去李白脸上的泥污。

那花猫似的脸,眯眼抿嘴的模样,我忍不住笑出声来。

“方才我在门外听到两句诗,可是你所吟?”

李白诚实点头,额头上的汗珠映着阳光晶莹闪亮。

陆道长呵呵首笑,看着李白稚气可爱的样子,便轻轻一拍他的小腚,“好个顽童!

元谦、元虚,带他们洗净。”

到了水漕边洗手,我才知他们即将成为“青莲私塾”先生,心里油生敬畏又觉得亲和。

我们回到殿内,盘腿坐于蒲团。

陆道长拂过案头《蒙学》,清清嗓子,缓缓道来:“今讲对对子。

先从一言开始,待悟透了平仄、语意之巧,再学二言、三言。”

李白自幼受父亲熏陶,肯定知晓这些;而我作为现代人,对此也略知一二,可身处唐代,只能故作不知。

陆道长轻叩木尺,“大明观门前楹联,‘书藏石室烟霞古,道在丹台日月长’就是对子,再看讲经堂两侧柱上挂着的木板,那‘读圣贤书行仁义事,存忠孝志守清净心’亦是。

对对子即对联,上联出句为锋,下联对句为锷,须得字数相侔,气脉相通。

一个字为一言对。”

我问道:“两个字就叫二言对,是吗?

阿爹。”

陆道长微笑捋须。

“还有五言、七言哩。”

李白兴奋补充。

“聪慧!”

陆道长夸赞后,便开始叫他试答一字对,屈指叩响案几,“天。”

只见李白满眼自信,“地!”

响亮之声惊落了梁上几粒燕泥。

接着,道长言“雨”,李白毫不犹豫地答“风”。

道长看着李白,脸上露出满意神色,微微点头又出一“贤”字,我急不可待地将“甜”说得分外清脆。

“错!”

李白指着我,耳尖发红,声音像是在大喊,“是‘圣’字!”

虽然我努嘴不悦,心里却毫不失落,因为我故意答错。

陆道长走到李白面前,轻轻摸了摸总角,“你爹教了不少呀。

你能记住,将来必定对写诗大有益处。”

说罢转向我,目光似檐角漏下的春阳,“歌行且试。”

我慌忙跪首,陆道长所出“人、海、诗”三字,我皆答为“犬、波、剑”。

我瞅着他,脸色阴沉,眉峰拧结——他总说“歌行”二字藏着落笔惊世的期许,偏我只惦记后山下的野莓几成熟。

“为父给你取名之意,你竟全忘?”

不由得抄起木尺,轻轻打我手心三下,“你得用心学,且听李白如何对答。”

“人对己,海对嵩,诗对礼。”

李白说来简首就像顺口溜,我兴奋拍起小掌,心里着实为他高兴,嘴上却吐露不耐烦,“阿爹,就教到这吧,让李白和我来玩对对子,可好?”

此时,元谦道士正好进来,“道长,崔乡绅让你去一趟‘青莲私塾’,今日开基立柱,举行仪式呢。”

道长吩咐我们要加强对练,便匆匆出了山门。

李白和我对视一笑,他立刻从蒲团上跳起来,拉起我就往院内的樟树下跑。

石阶上的星点浅坑被阳光照得发亮,青草葱茏如洗。

我们先是以草木为意互说对子,交手拍掌唱道:“花对草,竹对松,菡萏对芙蓉;兰对菊,柳对桐,薜荔对芎藭。”

好不欢快!

随后玩起了斗草,那一根根绿草在手里就像弓箭刀戟,两人一戳一挡,一打一躲,相互较量,不分上下,像两个比武的仙童。

玩累了,就钻进草丛里捉蚱蜢。

“别动,看我的。”

李白弓着腰,屏住呼吸,慢慢伸出双手,猛地一合,把一只伏在草尖上寸把长的青色蚱蜢抓到手中。

他就像得胜的将领,“看你还跳,终究难逃天神之掌!”

他说话总充满想象。

我凑近他两手间的小洞一看,那蚱蜢好像落败的士卒,伏头不动。

“它可是被你捂死?”

听我一说,李白慢慢打开,那蚱蜢后腿一紧,呼地跳进了草丛里。

李白气恼道:“装死装死,你看这小虫竟会骗人!”

我说蚱蜢本就机灵,是你反应不快。

李白并不沮丧,拉起我在草地上跑了几圈才躺下。

他握着我的手,虎目望天,告诉我《诗经》中有关蚱蜢的诗。

尽管他不喜欢这虫子,父亲曾告诉他蚱蜢长大了就是蝗虫,要吃庄稼,农人对它十分厌恶。

然而,对于那句“螽斯羽,诜诜兮。

宜尔子孙,振振兮”,他又以充满期望的眼神道:“父亲曾说,虽螽斯为害,但此诗取其‘子孙众多’之意,故李氏亦盼家族兴旺。”

忽然,李白翻身弓腰,手足贴地,向前努着嘴说:“像虫豸么?”

我哈哈大笑,“不,像兔子。”

他轻巧跳起来,伸出一指,“记得我爹还教过我一首诗。”

“不会又是蚱蜢吧?”

我又笑他。

李白竟点点头,吟起《诗经・草虫》:“喓喓草虫,趯趯阜螽。

未见君子,忧心忡忡。”

他停下,问我诗中‘君子’是否指皇帝,我摇头不知,要他背诵完。

李白像文人秀才一般,背手踱步而诵,眼里燃着比松尖露珠更亮的光。

那童声稚嫩动听,仿佛变成流云飘浮在碧空,向蜀中大地散去。

我想,虽然五岁的李白还不能完全理解这首诗表达的深意,他或许尚不明白‘君子’何意,但从诗中听出了对‘贤者’的向往,这颗向往贤能的心,正是将来为君王分忧的萌芽。

听着他的吟唱,我心里涌起对未来的憧憬,不知我们在青莲私塾如何读书?

李白的聪慧与顽皮会碰出怎样的星芒?

我更隐隐担忧,当那星芒撞上权贵之子眼中的鄙夷,他那双不肯低垂的眸子,又将如何划破世俗的偏见?

相关推荐:

洪荒觉醒神级词条天尊惧留孙完整版小说_最新章节列表洪荒觉醒神级词条(天尊惧留孙)
《付南栀靳初宸》初宸靳初宸_(付南栀靳初宸)全集在线阅读
双标婆婆不断作妖被我包里李峰免费小说全本阅读_小说免费完结双标婆婆不断作妖被我包里李峰
弹幕拯救卑微女主段烨凌桥小说完结推荐_完整版小说免费阅读弹幕拯救卑微女主(段烨凌桥)
萧凉儿裴怀钰(言言意含)全章节在线阅读_(言言意含)完结版免费阅读
京圈大佬的小茉莉(苏漾陆逸尘)全本完结小说_完整版免费全文阅读京圈大佬的小茉莉(苏漾陆逸尘)
考公上岸沈县长请多指教!安岁岁沈延舟丁本锋沈延舟小说完结推荐_热门小说阅读考公上岸沈县长请多指教!安岁岁沈延舟丁本锋沈延舟
班长带全班去爬山后米米顾怀川最新章节在线阅读_米米顾怀川全本免费在线阅读